近日,深圳市羅湖區仙桐實驗小學行政事務中心主任、語文教師付步雄在自己的微信公衆號推送了一篇名爲《仙桐“掃地僧”》的文章,介紹了仙桐實驗小學清潔工羅雲新的故事。爲什麼把清潔工比作金庸小說中神祕的“掃地僧”,賦予他“見識高絕,氣度雍容”的俠氣呢?付老師說理由有三,一是老羅留着短髮,形象如和藹的僧人;二是他是學校的清潔工,工作是“掃地”;三是他非常好學有絕活,有彈琴、賦詩等愛好。

  深圳羅湖仙桐實驗小學清潔工羅雲新在音樂教室彈鋼琴。

  老羅寫的詩歌。

  “掃地僧”曾經是棉鄉普通農民

  仙桐實驗小學老師們口中的“老羅”今年63歲,是湖北“棉鄉”天門人,2013年11月份他來到深圳。2014年9月,在仙桐實驗小學開辦之初老羅就成爲了學校的清潔工,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近五年時間。

  老羅從小就喜歡音樂、喜歡唱歌。從2016年開始,他在工作之餘就會到學校音樂教室彈鋼琴過把音樂癮。不過,老羅總是謙虛地說自己算是“亂彈琴”。

  近日他被學校老師、家長關注,就是因爲付老師在文章中談到,他曾偶遇老羅獨自在學校音樂教室彈奏鋼琴,琴聲悠揚。文中,付老師還提到自己和其他老師交流時,意外得知老羅除了向自己請教文學方面的知識,還專門請教了音樂老師鋼琴彈奏方面的知識,被他的好學精神深深打動。

  付老師文章發佈第二天我們就找到了老羅,想一睹“仙桐掃地僧”的風采。當天下午兩點半,一位頭髮花白,穿着藍色工服,戴着眼鏡的老人出現了。他穿着一雙棕色皮鞋,步伐穩健,精神抖擻,剛一到後勤辦公室門口就被老師們招呼進來,“這位就是老羅”。

  老羅介紹,在湖北老家時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平常會種些棉花、水稻。他上過初中,年輕時對唱歌很有興趣,自己閒來無事就會唱上幾段。

  採訪中,《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這樣的歌曲老羅也是張口就能即興演唱,聲音飽滿,節奏在線。他說自己接觸音樂本着“快樂”這個宗旨,圖的是自娛自樂。

  老羅最初和妻子到深圳,是爲了幫大兒子帶孩子,在發現仙桐實驗小學招聘清潔工後他便應聘上崗,“覺得自己有點事情做,生活也會過得充實一些”。老羅的大兒子介紹,父親在老家時除了冬天休息外,其他季節都在幹農活,沒事的時候他會和鄰居聊聊天、打打牌,“像我父親這樣平凡的人,在深圳應該有很多”。

  在付老師的印象中,老羅爲人謙遜,工作勤懇、好學。付老師第一次看到老羅彈鋼琴的時候也難以置信,“沒想到學校的一個清潔工竟然能夠嫺熟地彈奏鋼琴”。在付老師印象中,學校內除了音樂老師外幾乎沒有其他老師彈過鋼琴。最初,付老師還猜測老羅是從哪個單位退休後到學校來工作的,一番瞭解後很是驚訝,“沒想到他之前是一個農民”。

  “與生俱來”喜愛詩歌和音樂

  瞭解到我們關注老羅,老羅的大兒子也特別提醒我們,除了詩歌和鋼琴,他的父親還非常喜愛文學和音樂。他說父親本身沒有讀多少書,但是他能感受到,父親對於文學和音樂的熱愛“可能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類樂器中,老羅的大兒子很明顯能感受到父親最喜歡鋼琴,由於以前家裏條件有限不能購買,“他都是在他的朋友家或者在學校裏面找機會練習一下”。

  老羅的大兒子還介紹,他曾驚訝地發現父親在他讀初中的時候,認識了他學校的一個音樂老師,經常去請教這位老師。“我們家離學校十多公里,那時候汽車也很少,他都是騎自行車去拜訪”。現在,老羅已經能流暢地看簡譜,只是五線譜看得還比較慢。

  老羅的大兒子回憶說,從自己記事起,家裏就有父親訂閱的《遼寧青年》和《歌曲》這兩本雜誌,持續訂閱了至少25年,直到幾年前父親來深圳了纔沒有繼續訂閱,“這在三十年前的農村還是很少見的”。他也說,對於詩歌“在我的記憶中他很少寫”。

  不過,連自己的工作總結都創作一首打油詩上交的老羅,在詩歌方面可能不是寫得少而只是分享得少。採訪中我們得知,老羅去年曾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修改打磨,完成了一首題爲《鄉愁》的18行的抒情詩,我們有幸成爲這首詩的首批讀者。

  老羅成爲學校的“好奇寶寶”

  付老師介紹,他第一次關注到老羅是在兩年前的學期末總結會後,“我途經音樂教室,聽到一陣悠揚的鋼琴聲從音樂教室傳來”。當時總結會已經開完,老師們都陸續離校,還有誰在練琴呢?付老師納悶,“靠近窗戶,探頭張望,一位老人正端坐鋼琴旁,手指熟練地彈奏琴鍵,身體隨着音樂的節奏有律動地晃動”,他當時就記住了這位清潔工老人。

  老羅讓付老師的感動地方還不止於此。一天中午,他匆匆來到付老師辦公室:“付老師,我在小劉那裏看到你的書法作品,寫得真好,送我一張可以嗎?”學校這位清潔工老人要付老師的書法作品幹什麼呢?老羅說,他想自己留着欣賞。

  老羅喜歡詩歌,學校的很多書籍、簡報等他都認真地看,經常有一些好的語句能打動他。有一次,老羅看到付老師的作品中有“亮麗的風景”這樣的表達,因爲他也曾看到有人寫“靚麗的風景線”,於是特意請教付老師,“靚麗”和“亮麗”的區別。付老師聽老羅這樣“較真”地發問,既震驚又感動,於是耐心跟他解釋。

  付老師後來跟同事們說起這些事,音樂老師李妤也告訴他,老羅還曾專門去請教她鋼琴彈奏的知識。

  在李老師印象中,老羅爲人很親切,“是個有孩子心態的老人家”,看到人總是滿臉笑容,每次都很主動地打招呼。“不管颳風下雨,每天都能見到他打掃操場的身影,大家說覺得他是一個熱情、親切的老小孩”。

  李老師回憶說,她第一次遇見老羅彈琴時,看他把掃把放在一旁,坐在音樂室鋼琴前很享受地演奏,“我大喫一驚,馬上跑過去稱讚他太厲害了,但他總是很謙虛”。

  有一次在學校報告廳,老羅在打掃衛生時看到李老師,就走到她跟前問她,歌曲演唱或演奏中,固定調和首調有什麼區別?李老師詳細解讀之後,老羅滿意離開。但這件事讓李老師很是感慨,畢竟在學校裏除了音樂老師,很少有人問她這麼專業的問題,“我覺得這種對生活的正能量的態度,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愛崗敬業被師生看在眼裏

  老羅在學校主要負責體育場及附近區域的清潔工作,他對待工作一絲不苟,學校的老師們對他也很是敬重。他在工作日基本上是六點起牀,六點半到學校,然後開始在校園裏清掃垃圾。

  付老師《仙桐“掃地僧”》這篇微信文章發佈後,學校的老師們幾乎都轉發了,部分老師、家長在微信後臺留言提到自己印象中的老羅。吳瓊老師說,每到秋冬,仙桐實驗小學“仙風”呼嘯,有一天天很冷還下着小雨,她差不多6點左右到學校,就看到老羅已經在大風中掃落葉,“好多葉子粘在地上,他就彎腰用手撿起來,這個動作我印象極其深刻”。學校五(4)班學生的家長看到老羅的學習勁頭也很是感慨,“人的一輩子都應該是學習的過程”。

  在仙桐實驗小學被師生們關注到,老羅覺得意外又暖心,提到工作了近五年的地方,他坦言,“學校領導、老師對後勤工作人員都特別尊重、包容,我在這裏工作覺得很幸福”。

  “作爲老年人,我們學音樂最大的希望就是愉悅身心”,說到以後的日子,老羅說如果有機會,他很想再好好學一下彈鋼琴,不爲其他,只爲自娛自樂。

  人物檔案

  羅雲新

  今年63歲,湖北“棉鄉”天門人,是一個普通農民。他2013年來到深圳。2014年9月,在羅湖區仙桐實驗小學開辦之初,他成爲學校的清潔工。他愛好音樂和詩歌,尤其喜歡彈鋼琴,近日因爲學校老師一則微信文章受到關注。

  想你的時候

  眺望天邊星斗

  止不住的淚水把衣襟溼透

  夢中與你相守

  我把思念拷貝在腦海心頭

  我把祝福寫成好美一個秋

  ——摘自老羅詩歌《鄉愁》

  採寫:南都·深圳大件事記者 伍曼娜

  攝影:南都·深圳大件事記者 霍健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