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想去国家森林游乐区走走,原因是国家级的森林游乐区管理都不错,环境清洁干净,步道又好走。这一次去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是我第一次来探访,本来还很挣扎要不要去,不过犹豫了之下,还是去了~

太平山 1

↑看到这标志,表示我们已经在大同乡境内了~

太平山 15

太平山 2

↑冷清的土场,风华不再土场曾是出入太平山的前哨站,开车不用3分钟,就会看到『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的收费站~

太平山 4

↑这是重建的土场车站月台, 陈设有旧列车车厢及蒸汽火车头~

太平山 5

↑「土场」是林业用语,指的是木材聚集地或是卸材场地,也是昔日太平山林场生产卸材的木材转运场所。当年因为运送林场的木材下山,而兴建的轻便铁路,以「土场」为分界,分为山地线与平地线。原来火车站改成纪念站,提供游客驻足在昔日运材路线上,勉怀今日留存的林业历史~

太平山 5

↑山地线就是太平山森林铁路~

太平山 6

平地线起站为土场,终点为罗东,所以称为「罗东森林铁路」,简称「罗东林铁」。为方便沿线居民的交通需要, 当时罗东林铁也兼营客运,沿途设置土场、浊水、牛斗、清水、天送埤、叭哩沙、二万五、 大洲、歪歪、竹林站,后来延接轨,全长36.8公里。伸至罗东站,与宜兰线铁道接轨,全长36.8公里。

太平山 7

↑蒸汽火车头~ 

太平山 8

↑蒸汽火车加水站~

太平山 9

↑在一旁还有看到高高的水塔,则是昔日蒸气火车加水用的。蒸气火车借由木材或是煤矿燃烧锅炉的水产生水蒸气而产生动力~

太平山 11

↑遥望林铁栈桥~

太平山 10

↑一旁还有观景台可以眺望景色~

太平山 12

太平山 13

↑土场车站是昔日太平山-罗东森林铁路的第一站,建于1921年;1924年通车,1979年停止伐木,整个太平山罗东森林铁路画下句点。后来土场车站曾经变成太平山森林游乐区的收费处,后恢复其原貌,并改成历史展示馆。

太平山 14

太平山 16

↑由土场车站抵达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的收费站,购买入山门票大人NT$200元、停车费NT$100元~

太平山 17

↑从收费站开车到鸠之泽温泉大约10~15分钟,沿路可以看到山区不时冒出阵阵白烟,让我们感觉相当的兴奋~

太平山 18

2

鸠之泽温泉,为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内的一个温泉,旧名烧水,即地热温泉之意位于土场溪畔,海拔约520公尺。日本伐木工人在此兴建温泉浴室,泡汤成为伐木生活难得的乐趣;日人称之为「鸠泽温泉」,1969年更其名为「仁泽温泉」,至2006年回复「鸠之泽」原名。

20170117_110646

太平山 21

↑门口有木制的羊儿坐骑~

太平山 22

↑若是要泡汤,可进到室内的服务柜台询问,有详细的价目表~

太平山 23

↑一棵705年树龄的台湾杉~

太平山 24

↑旁边就是露天温泉SPA区~ 

太平山 25

仁泽温泉其泉源由山麓石缝中渗流而出,源头水温可达140 度C,泡汤区亦可调至适温38-42 度C。泉质清澈,无色无臭,洗后有滑润感,属弱碱性碳酸钙温泉,能舒畅筋骨、美容养颜,有「美人汤」之誉。

太平山 26

太平山 27

↑为提供游客不同的泡汤经验,开放之露天SPA池泡汤系将台风带来的硕大溪石加以凿洞,变成创意十足的石头汤~

太平山 28

↑一大块一大块的石头,是造景也是泡汤工具,可以坐在石头里泡汤,每个石块温泉温度还不太一样~

太平山 29

↑真的烫喔!!大石头挖空了,成了个人独特的泡汤池~

20170117_111920

↑每个石块泡汤池温度都不一样,就看个人喜好了,温泉特有的碳酸泉,泉水是湛蓝色,温度最高有50C,最低也有40C,另外也还有冷水池,让民众享受别有风情的淡蓝色温泉~

太平山 31

太平山 32

太平山 33

↑男女裸汤区~

太平山 34

太平山 35

↑在鸠之泽桥头的碑石,从吊桥可明显看见远处的炊烟袅袅~

太平山 55

太平山 37

↑多望吊桥~

太平山 37

多望吊桥是连接仁泽温泉区与自然步道区的重要动线,因该河段曲流束缩,每逢台风暴雨常会侵蚀河岸,发生灾害之虞,因此经进行整体治山防洪整治,铁桥因而位移位置及整修,并于105年12月底完成并命名为「多望吊桥」。

太平山 36

↑鸠之泽温泉还蛮大的,可以附近绕绕,呼吸一下山上新鲜的空气~

太平山 39

↑鸠之泽区域导览~

太平山 40

↑温泉煮蛋区路标~

太平山 41

↑鸠之泽温泉煮蛋池的解说~

太平山 42

↑若是要煮温泉餐,没有自己携带食材,可以到贩卖部购买食材~

太平山 43

↑烹煮食材的器具~竹篮,没有事先准备也可以在柜台租借,只要放押金NT$200元、租金NT$20元,使用完毕后拿来归还,商家会把刚刚的押金全数直接退还给你喔!!

太平山 44

太平山 45

↑仿火山温泉煮蛋槽~

太平山 46

↑温泉煮蛋池,这个大火锅每一边的水温都不太一样唷~

太平山 47

↑温泉煮蛋法~照著牌子的说明,按顺序煮,就能煮好香喷喷的温泉蛋~

太平山 48

↑里面是滚烫的温泉,不时冒出热呼呼的白烟~ 

太平山 49

↑食物放置于此,要13分钟就可煮出美味可口的温泉蛋~ 

太平山 51

太平山 52

↑烹煮好的食材,再拿到旁边的洗手台~

太平山 53

↑冲洗冷水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太平山 54

↑煮好香喷喷温泉蛋~

太平山 56

↑离开鸠之泽温泉,大约10分钟车程,便可抵达「太平山游客中心」~

太平山 57

游客中心,位于昔日鸠之泽索道起点,因位于鸠之泽与兰台之间,故称为「中间」,海拔约800公尺

太平山 58

太平山 59

↑1996年成立解说服务站,现改为游客中心,设有展示区及多媒体室,介绍园区各大景点外并放映「太平山简介」DVD综览太平山的人文历史及四季风情,及提供游客相关游乐资讯咨询。

DSCN1595

↑蒸汽集材机~

太平山 61

↑蒸汽集材机运作时冒著白色水蒸气,故旧时被称为「水烟」~

太平山 62

↑「集材」是将伐倒截断后的原木,利用人力或各种动力聚集于运材路线上,以便运到平地销售。

太平山 63

↑集材作业为伐木工作中最费力、繁琐的,而「蒸汽集材机」则是将集材方式由人力集材带入机械集材时代的功臣~

太平山 64

↑当年用于拉动钢索以拖拉木材,是林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

太平山 65

↑离开中间,下一站来到14.5K的白岭巨木「白岭巨木」,海拔1450公尺,因午后山头经常云雾弥漫,山头白茫茫,因此称为「白岭」。此路段开车要特别小心,右边是深不可测的大深崖,左边要防对方来车~

太平山 65

↑看见路旁有一棵树龄2500年的红桧巨木,高30公尺,约十层楼高,胸径3.4公尺,围9.4公尺,大约六个成人才能合抱虽然曾遭雷击,树体成中空状,已用数圈铁丝捆绑,却英姿不减依然屹立不摇,茂密的生长著,生命韧性真是超强的是白岭的地标~

太平山 67

↑目前我们所见的红桧巨木,为台湾特有种,全岛山区皆曾有分布,很可惜因饱受长期伐木开发,天然红桧巨木所剩稀少,巨木林群几乎已被砍伐殆尽。

20170117_132611

↑虽然目前巨木树干中心已有老红桧常见的「莲藕朽」中空情形,但四周的木质部仍可上下输送水分与养分,因此红桧巨木才依然能欣欣向荣~

太平山 118

20170117_132530

白岭是太平山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的过渡区,是阔叶林与针叶林的分水岭。由此往上,一路至海拔2000公尺的太平山, 就是红桧、扁柏主要生长的区域,也是昔日太平山林场的生产基地。太平山曾经拥有丰富的红桧、扁柏森林资源,历经60几年的伐木岁月,如今所见大多是人工造林,白岭巨木是少数幸存的红桧巨木。

太平山 70

离开白岭,山路迂回盘绕,海拔愈来愈高, 开车续行近20分钟左右,抵达23.3K的见晴怀古步道停车场入口。

太平山 71

「见晴怀古步道」,是自然森林景致与运材铁道完美的融合。运材铁道是太平山林业历史留下的产物,天气晴朗时可远眺奇峰峥嵘的圣棱线及大霸尖山,还能同时看见脚下虚无缥缈的云海,以及山下兰阳平原由雨转晴的景色~

太平山 72

↑入口处有「见晴怀古步道」、「昔日山地运材轨道」木制的地标与步道导览图~

太平山 73

↑见晴怀古步道系原有太平山「见晴线运材轨道」部份路段整建而成,沿途保留铁道、台车轮轴等历史迹痕~

太平山 74

↑依著昔日铁轨的遗迹,踩在碎石路散步,享受高山步道的自然景观及见证过往的铁路历史迹痕~

太平山 75

↑见晴怀古步道是难度极低的散步型步道,原长为2.35K,但因步道崩塌目前只开放了前900公尺~

太平山 76

↑步道沿途有昔日旧铁轨,中间铺有碎石子,走在海拔约2000公尺的森林小径上,沿途杉林的芬多精,让人能闻到树所散发出的芳香~

太平山 77

↑太平山的林木开发,开始于日治初,早期的原木运输使用木马道与索道,让木材顺著山势滑下拖曳至土埸,再利用前兰阳溪管流集运到员山贮木池。之后山区的木马道改为轻便铁路,同时用索道来衔接铁路,规划出一个完整的森林铁道运输系统。

太平山 79

↑太平山的见晴怀古步道,前阵子被国外的网路票选为全球最美的28条小路之一,也是台湾唯一入选的步道~ 

太平山 78

↑此处云海经常浪漫笼罩,由于长久白茫茫一片,让人涌起渴望见晴的心情,因此名为「见晴」,也因此每当游客经历了一阵阵的浓雾与冷雨之后,总会对「见晴」这个名字有著美丽的期望~

太平山 81

太平山 80

↑不知何时山岚云雾己渐渐飘起,途中出现迷雾森林的景致,景色如诗如画~

太平山 83

太平山 84

↑阳光从笔直的林木间穿透,漫步其中可以呼吸满满的芬多精~

太平山 85

太平山 86

↑这里应该是步道入口导览图上标示的转辙器~

太平山 87

↑此步道原先有2.35公里长,现只开放900公尺,游客走在铺设的木栈道,一旁即为旧轨道遗迹,沿途可见台车轮轴、转辙器、工寮等,仿佛走入历史~

太平山 114

↑当火车要改变行进路线至另一轨道时,所借重的工具便是转辙器。早已锈蚀的铁道转辙器仍屹立铁道旁,成为历史寻根的最佳见证~ 

太平山 88

↑步道的每100公尺处都有里程碑的标示~

太平山 89

太平山 90

↑颓坏的铁道,另有木栈道平行修筑,以确保游客能安全通过~

太平山 91

↑在旧木栈桥旁,皆有标语提示危险禁止行走~

太平山 92

↑昔日的轨道遗迹布满了青苔,这木栈步道虽平坦好走,但山区潮湿多雨,阶梯不免湿滑,需要缓步慢行,注意滑倒~

太平山 93

↑木栈步道除了能规范游客活动范围外,也可降低游客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太平山 94

↑静静地走著享受这难得的清闲时光,这就是旅行最吸引人的的地方啰~

太平山 95

太平山 96

↑旧轨道下还特别重新给予支撑~

太平山 97

↑桥下引山泉水做成了叠石亲水区 ,山水相当冷冽,用手触摸相当冰凉~

太平山 98

↑过了600m的叠石亲水区不久,就看到第二代台湾扁柏~

太平山 99

太平山 100

↑从远一点的角度看,这个第二代台湾扁柏的树形有点像以前的阿里山神木~

太平山 101

最早期的木材砍伐是用人力锯子锯倒巨木,为作业方便及有施力空间,锯木前会搭建一个平台,方便人员站立,因此留下的树头会超过一人高,后来开始使用动力锯子,不再需要锯木平台,被锯倒后的树头,都只剩不到半人高。

太平山 102

第一代的树木枯倒后,上方的天空裸露,提供充裕的阳光,使得第二代树苗得以在上面存活,藉著枯树为养分,生长茁庄,是为二代木。第二代木经过岁月荣枯,第三代木再度萌发新苗,即为第三代木。

太平山 103

↑过了第二代台湾扁柏不久,路边又有崩塌处~

20170117_144759

↑里程碑700公尺处还有座木栈拱桥~

太平山 105

↑途中设置的吊桥非常窄,可供踏步的桥面,只是一条极粗的麻绳,可供一个人行走。虽然标志说吊桥可容纳12人同时行走,但我们都怕,只敢一人前行~

太平山 106

↑走在摇晃的吊桥,每踏一步,吊桥因承受重量而稍微下沉~

太平山 107

太平山 108

超爱这吊桥,来这边一定要来走这个~

20170117_145019

↑不过胆子小的游客,可以来训练胆量~

太平山 110

↑平缓的路径走来轻松写意~ 

20170117_145226

太平山 112

↑前面就是封闭的地方了,吊桥底下是千尺之壑,走来摇摇晃晃,桥下深不见底虽然意犹未尽,不过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太平山 117

太平山 113

太平山 115

太平山 116

整个见晴怀古步道来回走完,大约花了1个多小时左右,走在里面感觉很棒,这时我明白为何见晴怀古步道,会被选为28条最美丽的小路,时而晴,时而阴,时而雾,时而阳光绿意明朗,时而雾锁浪漫带点忧郁,短短的山路,却有着变化多端的景观,回到步道入口处的见晴观景平台,因为面向东北,不但可眺望兰阳平原,以及雪山与大霸尖山之间的圣棱线等山系甚至可将崇山峻岭的风姿尽收眼底、一览无遗,更是欣赏美丽云海的最佳地点。不过观赏云海得要有点运气,回到停车场后, 我们继续往前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