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前,“宮頸癌”在中國一直是個低頻詞彙。如果不是香港著名歌星梅豔芳因宮頸癌去世,可能很多人還不太瞭解這個病的存在,預防和篩查的意識還很弱。

直到2016年7月,2價HPV疫苗在國內上市、出現大批女性赴港打HPV疫苗的熱潮,價格從3000擡至上萬,最後在今年被批示火速進入內地市場,“宮頸癌”這個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中國是“世界宮頸癌第一大國”。每年全世界有 50 餘萬新發病例,其中大約 1/5 來自中國。而我國的預防篩查措施,落後了國外整整幾十年。

來源:UNsplash.com

宮頸癌在發達國家已罕見,在中國卻持續上升

在女性專屬的癌症中,宮頸癌的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嚴重威脅着全球女性的健康。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2018年全球有57萬新增宮頸癌患者,有31.1 萬人死於宮頸癌。其中,美國的宮頸癌年標發病率僅爲6.5/10萬,在女性患癌中已經排到了第12名。再看世界其他國家——法國爲7.6/10萬,澳大利亞僅爲6.2/10萬。而同樣是東亞地區,在HPV疫苗比較普及的韓國,宮頸癌發病率也不高(8.4/10萬)。

近幾十年來,得益於HPV疫苗的應用和宮頸癌篩查的積極推廣,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已將宮頸癌變成了“罕見癌症”。

在1999~2009期間的10年間,美國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以平均每年2.5%和1.7%的速度下降。1989~2009年,英國宮頸癌發病率下降了1/3,死亡率下降了60%。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腫瘤登記數據也同樣顯示,1989~2009年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明顯下降。

而我國內地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根據最新的中國腫瘤統計年報,我國每年有 10.2 萬女性患上宮頸癌,3萬女性死於宮頸癌。1989至2014年,我國宮頸癌粗發病率由3.06/10萬上升到了15.3/10萬,死亡率也在持續升高,遠未出現下降的拐點。

2018年,我國宮頸癌的世界年齡標化(ASR)發病率約爲10.7/10萬,在女性患癌中排名第6,仍然是“世界宮頸癌大戶”。

導致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很多專家分析,主要還是是中國HPV疫苗和宮頸癌篩查的“後知後覺”

HPV疫苗延遲上市,比國外晚了10年

目前爲止,宮頸癌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通過疫苗進行早期預防的癌症,99.7%的宮頸癌都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

9價HPV疫苗(來源:visualhunt.com)

2006年,第一個HPV疫苗——四價HPV疫苗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2007年、2016年,二價和九價疫苗也先後獲得FDA批准。在進入中國內地之前,HPV疫苗已在全球160多個國家獲得上市批准。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地,政府甚至對HPV疫苗採取免費或補貼政策,鼓勵民衆進行接種。

HPV疫苗的出現,對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效果顯著。研究顯示,在16~25歲女性中,四價疫苗能讓2 級以上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發病率下降97%。而九價HPV疫苗,將全球宮頸鱗癌的保護作用提高至90%。和四價疫苗相比,九價疫苗更“全能”,可增加10% HPV相關腫瘤和15%宮頸癌的預防效果。

2016年,第一支HPV疫苗進入中國內地,和國外整整差了10年之久,內地一些女性不惜多次奔赴港澳臺地區和國外接種疫苗。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少明團隊發表在《Vaccine》的一份數據顯示,在2006~2012年間,假如HPV疫苗已在中國內地上市,讓5900萬中國適齡女孩及時接種,有197萬女孩原本可以不感染HPV,有38萬女性本可以免遭宮頸癌毒手。

宮頸癌篩查新手上路,還有60年功課要補

儘管HPV疫苗能預防大部分宮頸癌,但疫苗未覆蓋的其他HPV病毒亞型,仍可能引起宮頸病變。因此,不管有沒有打過疫苗,21歲~65歲的女性都應進行常規的宮頸癌篩查。

事實上,宮頸癌如果早期發現、規範治療,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但大部分患者在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如果不定期篩查、等出現明顯症狀再去醫院,癌細胞已經擴散了。這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5年生存率只有57.1%和17.3%。

所以,宮頸癌篩查是預防宮頸癌的第二道“保險栓”,可以提早發現宮頸細胞上皮病變,及時治療,把宮頸癌“扼殺在搖籃裏”

在美國,自1950年以來,宮頸塗片檢查(也叫巴氏塗片、PAP塗片)就開始用於宮頸癌的篩查,50年間,美國宮頸癌死亡率下降了70%[11]。而最近3年,美國21~65歲女性宮頸癌篩查率已高達80%。

宮頸塗片檢查(來源:visualhunt.com)

如今,檢測速度更快、準確率更高的宮頸 TCT檢查(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已取代宮頸塗片,成爲主流的篩查手段。醫生會用一個“小刷子”,從宮頸和陰道表面刮一點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細胞有沒有異常。

在我國,宮頸癌篩查相對落後。2009年,我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子宮頸癌篩查項目。2010年,全國平均宮頸癌篩查覆蓋率僅爲20%,即使在城市也不超過30%,農村地區僅爲16.9%。

要想追上美國的“80%”篩查率,我國還要補很多功課。

比如,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2016年的最新指南推薦:

21~29歲女性,可以行單獨的細胞學檢查,每3年一次,可以不做HPV篩查。

30~65歲女性,建議每5年進行一次細胞學和HPV聯合篩查,或每3年進行一次單獨細胞學篩查。

而在中國,大部分女性沒有“每3年做一次篩查”的意識。由於檢查費用的關係,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也沒有條件開展這麼頻繁的檢查。

在篩查規範方面,2015年,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感染協作組發佈了相關的專家共識[15],但缺少針對本國國情及中國女性特點制定的宮頸癌篩查指南。

要想摘掉“世界宮頸癌大國”的帽子,中國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好在,我國女性對宮頸癌的警惕性已經覺醒。如今,2、4、9價HPV疫苗終於在國內全面開花,宮頸細胞學篩查也被不少醫療機構列入了常規婦科體檢項目

未來10年,我國宮頸癌發病數字能不能降下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宮頸癌知識,歡迎關注公衆號:騰訊醫典腫瘤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