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註定是選擇大於努力的一年。

回想2018年2月27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出通知,在2017年撤銷139所大學340個博士、碩士點,其中包含20所「雙一流」建設大學的91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過: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通知中提及的139所大學,撤銷碩士點最多的是廣西大學,被撤銷26個,緊隨其後的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點被砍掉14個。

中國人民大學被撤銷的是審計和教育兩個專業碩士點,「高精尖」的中科大,也有三個二級碩士點不再招生。

取消這些大學的碩博授權點,原因固然包括「建設專業化強勢學科」這樣的官方說法,但還有一個行業內都明白的規定擺在那裡:

「連續三年未招到生,碩士點會被取消!」

面對2019瘋狂的調劑,回望兩年前被撤銷的340個碩博點,眾高校是否有一種「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後悔?

今年的考研調劑到底有多瘋狂?

研招網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於3月20日0點開通。

不出所料,開通即崩,網路顯示:請求人數過多,請稍後再試。有考生微博吐槽:

「天啦!研招網能不能強硬些?我們等得很著急,我凌晨4點才能打開!」

好不容易登錄系統,查找缺額,等待查看,等待通知,等待解鎖,查找缺額……

如此往複,卻發現今年的研招調劑非但不那麼友好,甚至有些強硬。

調劑系統開通的100個小時里,考生吐槽霸屏:說好的B區院校是調劑重點呢?

▲ 廣西師大考生調劑信息反饋截圖

兩年前被撤銷14個碩士點的廣西師大,去年7000人申請調劑,今年調劑人數飆升至兩萬!不論諮詢什麼專業,調劑缺額統統「沒有」。

本科華中師範大學,報考西南大學學科語文,初試成績389分,申請調劑寧夏大學,被拒絕!

403分調劑中國石油大學也同樣被拒!

▲ 被拒絕調劑考生信息截圖

印象中的調劑大戶,似乎都像商量好的一樣,集體「罷課」,哪怕你是高分考生又怎樣?

更有甚者,複試確認時間只給考生5分鐘,逾期不候,霸氣側漏!

▲ 被拒絕調劑考生信息截圖

新疆大學、貴州大學、海南大學、內蒙古大學、石河子大學、寧夏大學、西藏大學、青海大學,這些B區211統一變成了「香餑餑」,複試資格調劑線統統超過A區國家線,在眾多考生的爭搶下,AB區分數線「倒掛」嚴重!

而更多考生髮現,一志願可以進入複試的分數,在調劑中,連個複試名額都撈不著,反轉劇情簡直堪比美國大片:

「報名時你愛理不理,調劑時你高攀不起!」

▲ 某院校招生老師對話截圖

面對今年調劑的「瘋狂」景象,院校招生辦同樣措手不及,有的學校驚呼:

「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好的生源!」

這樣看來,院校手上有大把的高分優秀考生可供選擇,完成招生指標綽綽有餘。

而在考生端,面對今年「慘烈」現實,不少考生直接進入「二戰」準備,在他們心裡,像極了曹雪芹說的「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雖然,調劑系統開通才剛剛四天。

即使,國家規定調劑系統開放時間一直要持續到4月30日,距離關閉還有一個多月。

心態崩了。

考生心中該有多麼的無助和凄涼。

2019考研調劑,到底是怎麼了?

之所以2019調劑如此瘋狂,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報考人數急劇上升,競爭愈加激烈。

1995年,研究生報名人數僅15.5萬。經過20多年的發展,每年報名人數平均增長20%。

眾所周知,到了2019年,考研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290萬!

由於招生計劃也隨之增加,20多年來,考研總體報錄比維持在4:1。如果按照這樣的節奏,總體競爭並沒有變得更加激烈。

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一個事實: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從產業結構的角度,各行業發展並不均衡,行業間薪資水平差距懸殊,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考生志願選擇: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首先,通過考研改變「本科出身」的觀念讓「名校情結」欲罷不能。

全國有600所高校供考生報考研究生,報考人數最多前60名高校,報考人數有110萬!約佔總報名人數1/3。

其次,考生對熱門專業趨之若鶩,報名扎堆嚴重。

388個二級學科專業,就業薪資排在前列的熱門專業前40強,報考人數110萬!

如此這般,考上名校、熱門專業越來越難已經成為考生群體的共識,相應名校熱門專業報錄比達到幾十比一!

那麼問題來了:

考生爭搶985、雙一流院校研究生名額,競爭超級激烈可以理解。

但今年的情況是,AB區院校分數線「倒掛」,招生院校複試分數線普遍「水漲船高」,這又是為何?

今年研招錄取政策的最大的變化就是「按照考生初試成績擇優遴選進入複試」,這就意味著研招辦會按照分數排名「一刀切」來給考生髮複試通知。

現實也的確如此。

某財經類院校研招辦張書恆老師(化名)表示,面對這樣的政策規定,他們只能照辦:

「既然教育部文件規定了,複試通知肯定要按照成績來發,我們也沒辦法!」

「高校研招辦就像一個待字閨中的大姑娘,明知道對方未必看得上自己,但礙於家長要求,還是必須要先和這些考生見面。」

張老師介紹,自己所在的院校屬於「雙非」院校,往年過國家線就可以調劑,同時在考生的選擇上,除了考慮考生本科院校層次外,一般不會去選擇高分考生,主要防止複試錄取時被「放鴿子」,最終「竹籃打水」。

由於今年考研人數再創新高,加上媒體輿論對「最難考研年」大肆渲染,原本一志願有錄取希望的考生也全部湧進調劑系統,拿調劑作為「保底」。

最終,根據今年新政,高校研招辦必須先給這些考生髮「複試通知」。

歸根結底,是這些考生把「複試名額」搶走了,從而複試線屢創新高:

「我們學校複試線比去年上漲了20分!」

複試線普遍上漲成為今年研招的關鍵詞。

某理工類大學研招辦負責人李曉俊(化名)也有同感,他用「太恐怖」來形容今年的生源情況:

李曉俊所在學校今年計劃招收2000人,而從調劑系統開放到現在,僅申請調劑的考生人數已經達到1.8萬,其中包括雙一流院校考生5000人!接下來按照成績排名,複試劃線勢必大漲。

「以前調劑是公交車模式,隨來隨走。

現在調劑是高鐵模式,調劑辦法提前公布,調劑開放時間不得少於12小時,這些全要明明白白,考生不會錯過任何一所院校的調劑!」

在「全民調劑」的背景下,「高分考生」第一時間搶走了「複試資格」,但隨之而來,多所高校研招辦負責人擔心:

隨著一志願複試、錄取工作推進,這些考生調劑複試「到達率」一定是歷年新低,高校貌似手上握有更好的生源,其實都是鏡花水月的「紙上富貴」!

「以前400多分肯定不會考慮我們學校,現在很多都是成績高的填調劑,現在人家既然填了,肯定要給機會。但隨著一志願複試錄取進程開始,這些考生最終多半不會選擇我們學校「。

複試錄取到達率創新低,資源浪費,複試考場空堂,我們老師很被動,但是:「再苦不能苦學生!」

某二本師範院校的招辦主任王小亮(化名)私下告訴記者,即便現在給發過複試通知的所有考生打電話「確認是否一定來複試」,考生也一定會表示「肯定來複試,準時到學校報到。」

「你覺得你在挑考生,可人家拿你當備胎!」

多所院校招辦負責人透露,根據今年遇到的調劑新情況,會根據生源最終確認數量,舉辦第二輪、甚至第三輪調劑複試,調劑線低於實際錄取線,這種情形會大概率發生。

所以,對於想要調劑的考生,現在說「涼涼」還太早,4月30日調劑系統才關閉,4月初第一輪複試結束後,還會釋放出大量調劑名額。

「4月才是調劑決戰!最終錄取分數還是會回歸理性,國家線上漲的幅度就是最好的參考!」

站在調劑系統開放100個小時的時間點上,我們相信正在發生的「瘋狂」調劑還會繼續。

對於2019考生,從查分數那一刻,內心就不斷承受煎熬:等國家線,等複試分數線,等複試名單,等調劑,等調劑通知······

這時你才發現,真正難的從來不是考研的過程,而是在無盡等待中的煎熬。

每天都在做選擇,每天都在不停地和自己做鬥爭,不停地逼自己做出艱難的決定:

到底該怎麼選?要不要調劑到偏遠地區?要不要去不如自己本科的學校讀研?要不要二戰?要不然工作吧?

這何嘗不是我們的人生。

或許有那麼一瞬間,你會想,這是命運開始逼迫自己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對自己負責,你也會開始知道人生的路只能靠自己走下去。

這就是2019考研帶給我們的「成人禮」。

做自己該做的事,盡最大的努力,不論最後結果如何,「全力爭取過的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

英國詩人約翰·列儂說過:

「任何事情到了最後都是好的, 如果不好, 說明還沒到最後。」

祝福你們。

文 / 360教育在線編輯部

註:文中涉及圖片均為網路整理,如涉及版權或錯誤請聯絡修正。


更多考研資訊與待解決疑問。關注微信公眾號【考研喵】,向學長學姐,招辦,導師輕鬆提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