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G7130.JPG修正.JPG                

山丘頂,石柱巍然挺立,石磚建築雖然已經傾圮,但是羅馬古城鎮的模樣清晰可辨。不過,這裡不是歐洲,我們是在摩洛哥的沃呂比利斯Volubilis,見到了當年羅馬人留下的城鎮遺跡。

 CIMG7080.JPG修正.JPG  

艷陽照射下,黃色石塊熠熠發光,向訪客訴說著昔日的風華歲月。

CIMG7058.JPG修正.JPG 

環視四週,處處是斷壁殘垣,然而街道、房舍、殘跡,充分顯示一個城鎮,羅馬城鎮的規模,

 CIMG7148.JPG待挖拙遺址.JPG

有關這裡建城的歷史,有不同的說法,包括:最早在西元前13世紀摩西時期的埃及法老興建的;始建於西元前3世紀,是早期迦太基聚落發展起來的;西元前一世紀,是茹巴二世Juba II〈埃及艷后克麗歐派特拉的女婿〉的行宮;西元一世紀時是繁華的城市,延續發展了數百年,是當時羅馬帝國西部邊境上重要的殖民城市,直到西元808年,摩洛哥伊德利斯王朝建都菲斯,開始逐漸衰落。

 CIMG7056.JPG修正.JPG

西元1755年,以里斯本為震央的大地震將此地夷為平地。一直到19世紀法國勢力進入西北非,考古工作也跟著展開。1887年沃呂比利斯城遺址被發掘、1915年起法國與摩洛哥的考古學家持續大規模的考古挖掘,逐漸拼湊出這座羅馬古城的原始樣貌。

CIMG7048.JPG修正.JPG 

在遺址入口處的陳列室可以看到整個城鎮的範圍,占據了一個山丘,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規畫,與義大利龐貝古城相似。

羅馬遺址文物2.jpg

羅馬遺址文物.jpg 

CIMG7040.JPG修正.JPG

出土的一些文物包括人像雕塑、柱石、裝飾、拼花地板、用品,也在這裡陳列。

CIMG7050.JPG修正.JPG

 CIMG7054.JPG修正.JPG

接著進入古城鎮,沿著狹窄的步道蜿蜒前進,左顧右盼,穿越探索兩千年前人們生活的遺跡。在北非的摩洛哥,認識古羅馬人的生活片斷,時空轉換,奇特的經驗。

 CIMG7074.JPG修正.JPG

殘留的石柱、牆墩,刻劃著舊房舍的規模,俯視著腳下的綠地平原,當年的生活樣貌鮮活呈現。

CIMG7064.JPG修正.JPG 

羅馬遺址地板.jpg

這頭一戶寬敞大廳的漂亮馬賽克地板,仍然清晰可見。考古資料顯示這應是當年販售橄欖油富商的宅邸。

CIMG7085.JPG修正.JPG 

不遠處,柯林斯式羅馬柱子挺立著,這裡是大神殿。出土時的三階高台已經完全復原為13 階,32 X 38 公尺的大殿,氣勢不凡。

CIMG7091.JPG修正.JPG 

遠方城鎮因為布局呈駝峰形,命名為駱駝鎮。

 CIMG7094.JPG修正.JPG

沃呂比利斯遺址貫穿著橄欖園與田地,佔地達42公頃左右,尚有許多田野地尚未挖掘。但是已經出土、修復的殘跡足以說明這個古城鎮的規模。大會堂,是法院及行政官署所在,完工日期推估為西元一世紀下半。

 CIMG7117.JPG修正.JPG

凱旋門是最晚建成的大型公共建築。不過,它不是為了紀念戰功而建,是西元217年當地居民為感念當時具有北非血統的羅馬皇帝卡拉卡拉,因為他把帝國公民權授與了北非行省的居民,同時減免稅賦。

CIMG7116.JPG修正.JPG 

只是,眼前的凱旋門是法國人在西元1930年代根據1819世紀兩名歐洲旅行者的素描圖所重建,已非原貌。門楣上的戰車銅像、兩側女神雕像已不見。

 CIMG7134.JPG修正.JPG

艷陽下,穿行在廢墟中,讚歎古人的智慧、能耐,試著揣摩房舍的功能。雜草、野花、藍天、白雲、石柱、斷壁、殘垣,走入摩洛哥歷史中。

CIMG6972.JPG修正.JPG 

CIMG6989.JPG修正.JPG

這天稍早,我們經歷的是另一段歷史時期。那是摩洛哥的四大皇都之一梅尼克斯,見證了當今阿拉維王朝第二位君主蘇丹穆萊伊斯梅爾〈西元16621727在位〉留給後人的遺產。在他的統治下,成功抵擋了奧圖曼土耳其前後17 年共三次的侵略、打敗佔領北部的西班牙、佔領坦吉爾的英國軍隊,重新建立摩洛哥為統一獨立的王國。彪炳功績在東方和歐洲,特別是法國路易十四的宮廷中廣為傳頌。

 CIMG6970.JPG修正.JPG

CIMG6893.JPG修正.JPG

王朝是擅長騎術的柏柏爾人所建立,馬背王國之名不逕而走。穆萊伊斯梅爾蘇丹更是嗜馬如命,在城市的東南精心設計,建造大型的馬廄。

CIMG6873.JPG修正.JPG

令人稱奇的是長達180公尺,面積相當於2.8座標準足球場的馬廄,劃分為247.5 公尺寬的拱廊,一共可以飼養1,200匹馬。

CIMG6885.JPG修正.JPG

CIMG6896.JPG修正.JPG

土黃色石牆整齊排列著,前後左右無死角,管理者可以清楚看到馬匹的狀態。

 梅克尼斯穀倉.jpg

緊鄰馬廄的是巨型的穀倉,高大結實。走在其中,人顯得好渺小。也可以想像當年皇城的氣勢。

CIMG6830.JPG修正.JPG

CIMG6843.JPG修正.JPG

 梅克尼斯蓄水池.jpg

穀倉外是供應全城用水的蓄水池,當年的水力坊曾設有十個大水輪,目前水堡的屋頂已經修復。每年的農業交易會、馬術表演都在這裡舉行。我們到達時,一位現代藝術家正在為即將舉行的活動準備著。

 

作為皇城,梅尼克斯的全區規畫自有不同,是一座西班牙~摩爾式的城市,有著高聳的城牆。只是,當年穆萊伊斯梅爾蘇丹計畫興建建造的宮殿並沒有完成,城內目前有長達40公里城牆,人們、各式車輛在大大小小的城門穿出穿進,為著生活奔波忙碌,在既有的基礎上,推動時代的巨輪。

 曼索爾城門新舊對照.jpg

各個城門當中,以曼索爾城門〈Bab Mansour el Aleuj〉最有名。它是進入皇宮的主要大門,是在穆萊伊斯梅爾蘇丹死後五年由其子阿布達拉完成的。

 CIMG6927.JPG修正.JPG      

城門以建築師之一的曼索爾命名。他是法國人,原信奉基督教,來到摩洛哥之後皈依伊斯蘭教,此舉被視為「伊斯蘭教戰勝基督教」,因此這個城門也被稱為「勝利門」。

 CIMG6931.JPG修正.JPG

城門是傳統的穆瓦希德樣式,運用大量的馬賽克拼貼,由綠白相間、幾何圖形的彩瓷裝飾完成,手藝精湛細膩,散發特有的美。

 CIMG6915.JPG修正.JPG

不僅如此,門前兩根巨大的白色柱子,是由羅馬古城鎮沃呂比利斯遺址拆過來的,還有一些其他建材也是同一來源,讓人不勝感歎,是「傳承」?是「否定」?是「破壞」?

 梅克尼斯老城.jpg

由於城門正對著連接舊城和皇宮的哈丁廣場,過去是古代宣達政令及審判之處,曾經充滿肅殺之氣,如今在老城牆外搭建了十來個綠瓦小亭,進入城門即為老城,廣場成為市內高人氣的場所。

 曼索爾城門前合影.jpg

曼索爾城門前民眾.jpg

曼索爾城門自然也是遊客必到之處。廊柱下蔭涼處是歇腿的好地方,也是和當地居民互動交流的好機會。年輕人活潑好客,樂於和遊客打交道;而年長者則「保持距離」。善意的溝通總能換回正面回應,看似兇惡的婦人一把搶走我的草帽戴在頭上讓我拍照。一時我還反應不過來,嚇了一跳。

 CIMG6938.JPG修正.JPG

更沒想到的是,正好捕捉到坐在她邊上婦人臉上的紋面,真是意外收獲。旅遊的樂趣不正是在這裡嗎?只要打開心胸、打開眼,「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