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因素佔比重,其實比較大。

空難的發生,很難說具體是誰誰的過錯,往往是一系列漏洞導致空難的發生。

此處推薦紀錄片「空中浩劫」。

民航有著嚴格的適航制度,從設計到生產到維修,都貫徹著適航。這一切都在控制著"非人為因素"如設計、機械等引發空難,降低其發生故障的概率,提高冗餘度。

所以,概率上來說,由人為因素引發的空難比例還比較大。但是,凡事無絕對,如果真趕上空難,我們最終相信的,是機長,是人。
人為因素佔大多數。

因為人不可靠,容易出錯。

你看車禍,有多少是因為車壞了出的事,不都是瞎開亂闖出的事麼。
非常大,看事故原因分析,不少都是CFIT/Pilot Error,換句話說飛機直到最後一秒還是正常的,飛行員自己把飛機開山溝裏去了而已

事故是否是「人為因素」是不能界定的。標準不統一。

比如,「人」是哪些:

飛機設計、製造、養護,機場地勤、加油、引導,飛行工程師、司機(機師)、空乘。他們都是人,那麼他們的過失或者當時能力有限(未能知道如此設計會出現問題),是否算「人為因素」。

另外,是否只有飛機在所有人都正常操作,而發生純機械故障(甚至不包括飛航電腦故障),纔不算「人為因素」。機械故障的發生是否因為人的誤操作,飛航電腦的故障是否因為程序設計疏忽,這些是否算「人為因素」。

事在人為,其實所有事故都可以說是人為因素了。飛機不過是被人製造出來,被人使用的工具而已。材料也都是人自己做出來的。總不能說是沙子的錯吧。

人為因素現在是一門學科,尤其是在應急條件下,在重複工作中的情況,在重要工作中的情況,不同環境中人的狀態時不一樣。飛行員對此作了大量努力,按照規則,在天上左右操作盡量條件反射,不要再思考,其他工作可以查閱手冊之類的。決斷總有機會犯錯,但是儘力為之。近幾期國內空難,大多是和人有關,也創造了有歷史以來飛行員被審判的先例。對此國際飛行員協會深表遺憾。


這要看怎麼定義人為因素。

說了半天這麼多,飛機從製造到駕駛都是人搞出來的。 那麼程序編錯了是不是認為原因呢?我認為是。

如果只以Pilot Error駕駛員的原因定義為人為因素的話那麼比例還是比較大的。再加上事故調查早晚都要指出是誰的責任,為了方便一點一般也是由駕駛員來背這個鍋。 很多事故,自己想想其實機器故障或者程序錯誤也不是沒有責任的,但是因為機器一半無法承擔責任,所以還是駕駛員得背這個黑鍋,因為他沒有發現機器的問題。


很大,機長和所有駕駛員必須通過嚴格的心理測試,情緒不穩的絕對不能飛,心理素質差的也不行,有家暴行為也不行…… 這都是為了減小人為因素造成的威脅。

理論上,所有的空難都是人為造成的,要麼沒造好飛機,要麼沒檢查好飛機,要麼沒開好飛機。。

什麼?全都做好了?那就沒帶上好運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