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有很多的朋友,有的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有的是黨的創始人,也有軍隊系統中的高級將領。他們之間親密合作,爲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年輕時期的毛主席結交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在湖南第一師範學習的時候,就非常注重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在恩師楊昌濟的影響下,毛主席思想覺悟提高了許多,在學校中,他認識了蔡和森、蕭子升、羅章龍、羅學瓚、陳昌、陶毅等一大批學生骨幹。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學習情況,並關心國家大事,後來,毛主席和蔡和森等人共同創建了新民學會,在他們的薰陶下,又有一大批學識淵博的學生加了進來。

  畢業後的毛主席注重結交黨內人士。從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毛主席積極參加到籌備共產黨的工作,他和自己的校友彭璜、何叔衡等曾經爲籌建長沙共產主義小組費盡心思。後來,他來到了北京,並見到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認識了許多北大的教授和進步青年,其中包括張國燾、鄧中夏等人。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毛主席和何叔衡作爲長沙代表參加了會議,之後,他回到了長沙,開始組織工人運動。在次之際,他認識了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施洋、黃愛、龐人銓等人,並介紹蔣先雲等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非常注重挖掘工農人才,並與他們親切交談,結爲了好朋友。

  井岡山斗爭時期和綠林好漢結爲朋友。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毛主席率領工農紅軍餘部轉戰羅霄山脈縱深。他將最終的落腳點選在了井岡山,並主動派出人員和井岡山的王佐、袁文才聯繫。因爲其的一些主張,時任秋收起義部隊師長、團長的餘灑度、蘇先駿先後離開。此後,毛主席主動率領部隊上山,並與袁文才、王佐交了朋友。後來,毛主席轉戰贛南,當他聽到袁文才、王佐二人不幸被黨內人士錯殺,傷心不已,並感言:袁文才、王佐是好同志,沒有他們就沒有井岡山根據地。

  毛主席是個文人,不過他卻喜歡和軍隊出身的幹部交朋友,彭德懷、朱德、陳毅、張子清、朱雲卿等紅軍著名指戰員都與他結爲要好的朋友。他們雖然分有上下級關係,但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卻相處的非常融洽,彭德懷、曾志等人都稱毛主席爲老毛,可見他們的關係真不一般。

  長徵時期,毛主席注意和留洋黨員交朋友。由於博古、李德一味遵循左傾路線領導,紅軍最終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遭到慘敗,後來,紅軍不得不轉移。在長征途中,毛主席根據革命的需要主動和留蘇的張聞天、王稼祥等人相談,後來,經過張聞天、王稼祥的努力,遵義會議終於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指揮權,他們對遵義會議得勝利召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以詩詞交文學摯友。衆所周知,毛主席善於寫詩,他寫出的詩文曾經受到許多文學家的讚譽。國共合作時期,毛主席就與國民黨左派柳亞子等人相交,柳亞子是著名的革命家和文學家,毛主席主動與其相交,並相處的非常融洽。抗戰時期,許多文藝青年來到了延安,毛主席親切招待,並與梁漱溟、李鼎銘、何其芳、冼星海等知名人士結爲好友。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又與黨外民主人士交朋友,宋慶齡、張瀾、李濟深、齊白石、徐悲鴻等知名人士皆與毛主席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與外國人交朋友。在毛主席的一生中,有許多的外國朋友,早期的埃德加·斯諾、白求恩、史沫特萊就在其中。埃德加·斯諾曾將自己在延安的所見所謂寫成了《西行漫記》一書,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史沫特萊曾多次到延安訪問毛主席,並與毛主席展開了親切的交談。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曾在抗戰時期來到延安,他曾醫治八路軍戰士,爲抗戰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毛主席晚年也和一些外國人交朋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和總統尼克松訪華的時候,毛主席曾接見了他們,並與其建立了私人關係。另外,毛主席還和北越領導人胡志明、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建立了友好的關係,當熱,這也是爲了國家之間的友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