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泡沫經濟時代的日本,突然高速發展了四十年,各行各業全是泡沫,然後緊接著完全進入經濟停滯狀態。這個時代除了像其他答主回答的,金融、地產高速發展,最重要的是,開始了一場空前絕後的收藏印象派的潮流。可以說日本的泡沫時代決定了日本現在全亞洲美育第一的位置。

我是90後,小時候就能記得日本要脫亞入歐的呼聲特彆強烈,現在好像沒有再聽到了。當時富起來的日本人第一件事就是去歐洲旅遊,買奢侈品。以至於現在日本的古著店裡都是幾百塊的lv、香奈兒、gucci,都是泡沫經濟破滅之後被主人低價變賣掉了。

在那個年代,在自己家裡裏看到雷諾阿和梵高的作品,就是日本富豪們的共同理想。

對於當時的歐洲畫商來說,那真是世界上最好的日子,無數的日本富豪湧入藝術品市場,買買買。

購買印象派風潮的頂點是1990年5月的一週,日本的紙業大王Mr.Saito加藤英7千800萬美金買下了雷諾阿的《紅磨坊遊園會》

8千200萬買下了梵高的《Gachet醫生肖像》。

從1991年開始,隨著整個日本泡沫經濟瓦解,這些名畫也就成了不良債權,被鎖進銀行裏,要麼就是被低價賣會歐洲。但是這一場無疾而終的富豪收購熱潮,卻不經意間培育出日本對西方藝術的鑒賞興趣和環境。

還記得去年王中軍拍梵高的時候,那是被載入史冊的中國人第一次高調擁有梵高。(當然之前應該也有很多中國匿名買家拍下的)

但是在日本,光是雷諾阿真跡有67幅,莫奈真跡有100幅,梵高更是數不勝數。

在日本,一個偏遠縣城的美術館,擁有莫奈或其他大師的真跡,在日本非常非常正常,比如日本有14個美術館都有莫奈的睡蓮真跡。

所以對於藝術愛好者來說,如果覺得去歐洲太遠太貴的話,去日本看名畫是一個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


我看陳丹青的局部他提過日本買梵高的畫的,反正日本人很喜歡收藏,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早期梵高的作品也是看了日本一位畫家的浮世繪激發的靈感,,其實梵高的作品和那位畫家大感覺是差不多的,具體是誰我不記得了!


如果你出生於八零年以前,這個問題基本都能答上來了。為什麼,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高速發展的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世界都在討論日本何時能超越美國,僅東京的地價就已超過美國地價總和,廣場協議後,日元大幅升值。富裕起來的日本人,在世界各地大肆的買買買,美國的地產,上百年的法國紅酒,西方的文藝作品,我記得很清楚,當時的報紙上充斥了日本要買掉整個世界的驚呼,你所說的這些作品,就是那時日本人購進的。


在十八世紀印象派期間 正是我國清朝末年,那時候的林則徐被稱為放眼看世界第一人,瞭解世界太晚了,這也是清朝給我國帶來的致命傷害!別人工業革命都結束了我們才剛剛看到外面的世界 清朝政府對中國的傷害估計要延續一百五十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