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從達博科技(DataBox)獲悉,專注研發大數據專用芯片的科技公司「達博科技」已完成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5億美元。

  近年來,隨着集成電路製程工藝日益逼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逐漸不可持續,採用專門設計的專用芯片對特定應用功能進行硬件加速,相比採用 CPU、 GPU這類通用處理器來實現這些應用功能, 可大幅優化服務器、交換機等 IT 設備與基礎設施的性能、成本與功耗。

  無論是寒武紀、地平線等從事的 AI 芯片(用於 AI 硬件加速的專用芯片) ,還是比特大陸等從事的比特幣礦機芯片(用於比特幣挖礦硬件加速的專用芯片), 都屬於硬件加速專用芯片。

  達博科技(DataBox)

  瞄準的則是大數據領域,自主研發併成功流片了大數據存儲、計算、通信專用硬件加速芯片,提升企業現有大數據服務器的存儲、計算、通信性能,減少整體服務器等設備採購數量,節約電費、帶寬、場地等運維開支,從而大幅降低成本。

  相比於火熱的AI芯片領域,大數據芯片是個低調但價值可能更高的領域。AI芯片更靠近應用層面,解決的是更細分領域的問題。而大數據芯片則更加底層,適用面和市場規模要大得多。另外AI芯片賽道競爭已較爲激烈,大數據芯片則還是藍海。

  大數據系統平臺的關鍵瓶頸資源有四項:存儲容量,硬盤I/O吞吐性能,網絡吞吐性能,CPU負載。

  官方信息顯示,基於DataBox芯片的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客戶大數據系統的存儲容量、硬盤I/O吞吐性能、網絡吞吐性能均可以在現有基礎上提升1倍以上,CPU負載也可以通過釋放軟件優化技術佔用的CPU時間得到大幅度降低(20%-80%不等,取決於應用場景)。

  在達博科技提供的一個案例中,該客戶現有大數據服務器集羣3萬+臺,每天新增10PB以上數據量,基於成本考慮僅保存30%左右,每年依然需要增加15000臺服務器。針對客戶現有的大數據系統,達博軟硬件一體化方案可2倍提升存儲容量,未來2年可減少3萬+臺服務器的採購,相當於爲企業節省約30多億元的採購運維整體成本。

  根據官方提供的信息,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半數 TOP 互聯網巨頭已進行 DataBox 產品 POC 測試,已有互聯網巨頭客戶立項商用,另有多家互聯網巨頭也陸續進入商用立項流程。

  在中國電信運營商行業, DataBox 已在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完成產品 POC測試, 其中一家電信運營商在其大數據平臺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發達省份率先立項商用。另外兩大電信運營商的發達省份也已進入商用立項階段。

  達博科技於2016年6月成立於合肥,蘇州、上海均設有辦公室;創始團隊擁有“學術+產業”雙重背景,創始人董羣峯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正高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華爲公司計算體系結構首席科學家。

  ——————

  我是36氪記者陳紹元,關注物聯網、AI、科技,交流或尋求報道(不收費)加微信:963757163,請註明公司、職位、姓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