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與會人數證明瞭世界秩序的改變。」

4月23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前夕,《澳大利亞人報》便這樣感嘆道。

在剛剛過去的三天時間裡(25日-27日),近40位外國領導人、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9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5000位外賓會聚北京。用德國媒體的話說,「通常只有聯合國才能召集這麼多領導人」。

▲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新華社)

此時,距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近6年,在這6年時間裡,西方大國對於該倡議的態度已由最初的試探與猶疑,轉變為現在的融入與合作。

若將外媒近幾年的報道串聯起來便可發現,這個轉變的過程其實有跡可循。

中國與歐洲「是時候相互靠近了」

「我們認為對就做!」

在回答媒體關於瑞士為何要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的問題時,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果斷而乾脆地說。

25日,毛雷爾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宣佈,瑞士即將與中方一起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將是共同制定兩國在第三方市場合作的相關規則。

這也意味著瑞士將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成為繼義大利、盧森堡

之後,在兩個月內第三個宣佈加入「一帶一路」的歐洲重要國家。

今年3月,義大利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七國集團國家,在西方社會引發震動。為此,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專門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闡釋了自己的觀點。

在傑拉奇看來,加入「一帶一路」是義大利的成功,是歐洲的成功,也是中國的成功。他指出,義大利此前受到的批評與英國加入亞投行時的情況很像。但後來,歐洲及其他地區很多國家也紛紛效仿。

「作為一個主要國家,就要發揮引領作用,而不能被牽著走。」傑拉奇說。

▲4月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峯會。這是義大利總理孔特在會上發言。(新華社)

奧地利前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與他所見略同。許塞爾於去年10月在瑞士《新蘇黎世報》發文稱,歐盟必須以建設性想法和大筆資金更強勢參與「一帶一路」,以能夠積極影響和共同塑造這些理念的發展和實施。

許塞爾表示,維也納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已經制訂了一項「歐洲絲綢之路」計劃,將西歐的工業中心與東部人口眾多但欠發達的地區連接起來。這一方案可以毫無問題地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緊密結合。

因此,「是時候相互靠近,從中國和歐洲兩個方向著手實施絲綢之路項目了。」許塞爾寫道。

現在,瑞士也做出了這個決定。

瑞士《日報》網站24日報道稱,中國是瑞士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對於瑞士經濟而言,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完全是有好處的。

「與美國不同,瑞士沒有理由抱怨與中國做生意。」報道說。

英澳媒體持續向本國政府喊話:「趁早參與」

與「大踏步」奔向「一帶一路」的歐陸國家相比,英國和澳大利亞等美國「鐵杆盟友」,在行動上似乎還有些滯後。

而這樣的現狀也讓上述國家的媒體心急不已。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2017年5月的一篇報道指出,那些渲染「一帶一路」威脅的觀點很荒唐,其實在澳大利亞周邊,已經有國家開始著手探索基於「一帶一路」倡議展開合作的可能性。

報道表示,無論有沒有澳大利亞,「一帶一路」倡議都會向前推進。澳大利亞同時面臨著機遇和風險,如果趁早參與,還可以自己掌控參與倡議的方式,如果晚了,就只能等著參與一場「由別人制定規則的遊戲」。

▲2月4日,澳大利亞悉尼的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同時點亮象徵吉祥的紅色照明,慶祝中國農曆新年。(新華社)

美國此前聲稱「一帶一路」倡議與西方利益格格不入,並要求盟友聽從命令,但英國《每日電訊報》今年3月31日建議稱,美國的要求應該被「禮貌拒絕」,因為英國(如何發展)與中國的關係由英國政府決定。

報道稱,如果正確處理,「一帶一路」倡議對英國而言,與其說是威脅,不如說是機遇,英國沒有理由將中國拒之門外。

▲2017年1月18日,在英國倫敦的火車站,首趟從中國抵達英國的中歐班列上的集裝箱被卸下。 (新華社)

英媒認為,在國際上資助「一帶一路」對倫敦和倫敦金融城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如果『一帶一路』倡議的最終目標是共同繁榮,有什麼理由不喜歡呢?」報道反問道。

美國人也在「悄悄」反思

當其他國家爭先恐後地想要搭上「一帶一路」的發展快車時,美國國內也開始為其對中國倡議的偏見進行反思。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4月19日刊文稱,美國說「一帶一路」倡議會對受援國構成風險,並對美國在海外的戰略利益造成損害。但美國的許多夥伴拒絕接受這一解讀,它們正與北京向前推進。

為什麼會這樣?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今年1月的報道引述專家觀點表示,美國關於「一帶一路」的一些負面報道被誇大了,並且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還會根據其基本願景和目標進行調整修正。

「『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和參與國來說潛力巨大。它可以填補夥伴國長期存在的巨大的基礎設施缺口,改善它們的增長前景,加強供應鏈和貿易,增加就業。」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去年9月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觀點細數了中國倡議對全世界的吸引力。

▲2018年11月,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莫三比克馬普託大橋及連接線項目正式通車。(新華社)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還對美國政府倡導的「美國優先」頗有些「恨鐵不成鋼」。文章表示:「當中國在世界其他地方向資金匱乏的國家發放貸款時,美國卻扮演著『守財奴』的角色,對加拿大、歐盟、中國和其他國家發起了經濟戰。」

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一些學者眼中,「一帶一路」不應被視為傳統的援助項目,它是一項賺錢的投資,也是中國加強其連通性的機會。為此他們建議,美國決策者應該調整美國的戰略,努力推動合作與多邊化,並推動與中國的良性競爭。

事實上,「一帶一路」的大門一直也是向美方敞開的。就在本月23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還在美國《財富》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呼籲美國不應錯失「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

▲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美國《財富》雜誌發表的署名文章

崔天凱表示,如果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經濟體共同推進歷史上最具雄心的發展事業,其潛力將無可限量。

「我給美方朋友的建議是,蹈而不可失者,機也。」他寫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