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000100.SZ)日前披露了2018年年報,公司營收1133.6億元,同比增長1.6%;歸母淨利潤及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4.68億元及15.8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30.17%及33.32%。

報告期內,受面板價格下跌影響,集團主營業務毛利同比減少9.41%,而由於各項費用削減,扣非後歸母淨利潤仍保持增長。

2019年1月,集團重大資產重組計劃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將剝離智能終端及配套業務,進一步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

此外,公司於1月審議通過了《關於回購部分社會公衆股份的預案》,擬回購股份的總金額不低於15.00億元且不超過20.00億元。自2月14日首次實施回購至3月5日,公司累計回購股份467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8%,成交總金額約4.78億元。

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回購股份,面板行業不景氣週期是否已經接近尾聲?

財務概覽:架構調整縮緊費用,扣非利潤增三成

近年來,TCL集團不斷調整業務架構,去年重組剝離39家非核心企業之後,人員由89,750人降至31,645人。整合後的核心業務主要包括半導體顯示(主要爲旗下華星光電)和智能終端等產業。

2018年,受面板價格下降影響,華星光電銷售收入同比回落,毛利空間明顯收窄;智能終端業務羣在2018年有所改善,彩電業務(TCL電子)保持增長,移動通訊終端業務虧損收窄。整體來看,集團主營業務毛利同比下滑9.41%至203.94億元。

儘管毛利下滑,但各項費用減少,集團扣非後歸母淨利潤仍保持增長。

財報顯示,由於匯兌波動,公司18年財務費用比上年減少約6.92億元,同比下降41.56%。另外,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分別同比減少6.56%、8.06%及2.13%。

2019年1月,集團重大資產重組計劃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將剝離智能終端及配套業務,進一步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重組完成後,公司的主要業務架構調整爲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產業金融及投資創投業務、新興業務羣三大板塊:

公司半導體顯示業務經營情況怎麼樣?相關產線建設進度如何?面板價格大幅下滑之後,隨着供需情況改善,行業格局有何變化?

華星光電:面板價格下跌,毛利降四成

集團半導體顯示業務經營主體核心爲華星光電。

根據國信證券整理數據,2018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按出貨量及出貨面積排名,華星光電均位於第五位。按出貨量排名前四位分別是京東方、LGD、羣創及三星,按出貨面積排名前四位分別是LGD、三星、京東方及羣創。

2018年,華星光電的兩條8.5代線—t1和t2項目繼續保持滿產滿銷,累計投入玻璃基板359.3萬片,同比增長7.95%。

不過,由於前期產能的集中釋放,行業供過於求,2017年下半年以來,面板價格持續下滑。以55寸液晶面板爲例,根據wind數據,面板價格自17年5月見頂之後開始下跌,至2018年12月價格達到145美元/片,同比跌幅有17.61%。

財報顯示,2018年,華星光電主營業務收入275.37億元,毛利50.7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9.64%及40.26%,收入及毛利在集團主營業務中的佔比分別爲24.53%及24.89%。

韓國產能退出,LCD產業供需改善?

顯示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大變革,黑白CRT顯像管彩色CRT顯像管LCD(液晶顯示器)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目前OLED技術處於發展中,由於良率低,生產成本相較於LCD更高。

LCD下游應用主要爲TV、手機屏、IT 產品、車載工控等,其中TV需求佔到七成左右。隨着高清大尺寸電視的普及,高代線在經濟切割效益上更具競爭優勢,全球LCD產業向10+代線邁進。

年報顯示,2018年11月,公司第11代線-t6項目點亮投產,主要生產65吋、75吋等超大尺寸新型顯示面板,定位於8K及OLED大尺寸顯示面板的第2條11代線-t7項目已開工建設。

過去8年,隨着中國面板廠商的進入,行業供給增加,LCD面板利潤逐漸下降,以三星爲代表的韓國廠商逐漸退出LCD競爭轉向OLED。

新增產能減少,原有產能退出,部分券商研報認爲行業的供需格局將出現好轉。國信證券“預計行業供需緊平衡的局面將會在 19 年二季度以後再次上演,有助於大尺寸液晶面板廠商改善盈利水平”。

OLED被稱爲“下一代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的特性,而柔性OLED除了擁有自發光的特性以及更好的顯示效果外,可以實現任意彎曲、摺疊拉伸顯示。

隨着OLED滲透率逐漸提高,以及相關技術的突破,LCD是否會如CRT顯像管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柔性面板19年量產,行業競爭激烈

在三星提出“可摺疊屏”的概念後,柔性OLED開始被面板廠商放進未來規劃中。

在OLED屏的佈局上,2017年6月,華星光電計劃投資350億元的第6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簡稱t4項目)在武漢開工建設。年報顯示,公司t4項目將於2019年實現量產,規劃產能45K/月。

國內柔性面板進展上,目前京東方、深天馬等廠商已經能夠量產出貨,華星光電稍落後。

根據公告,京東方在OLED方面已宣佈建設4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4條線規劃192K的月產能。

其中,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已於2017年10月實現產品量產出貨,現綜合良率超過70%。綿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正在建設中,預計2019年投產。重慶和福州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預計投產日期分別爲2020年和2021年。

深天馬旗下武漢天馬第6代LTPS AMOLED產線兼具生產剛性與柔性AMOLED屏的能力,剛性屏已於2018年6月初正式向品牌客戶量產出貨,柔性屏已量產。同時,公司積極推進第6代LTPS AMOLED生產線二期項目(武漢)建設。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後,第6代LTPS AMOLED生產線項目和第6代LTPS AMOLED生產線二期項目將合計形成月產37.5千張柔性AMOLED顯示面板的能力。

另外,維信諾固安G6 AMOLED生產線,設計產能30K/月,目前處於產能爬坡狀態;合肥G6 AMOLED生產線,設計產能30K/月,2018年12月下旬啓動建設。(YYL)

本文作者:麪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