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櫻花、桃花、鬱金香紛紛盛開,陽光明媚,正是踏春好時節,又逢清明小長假,你還宅在家裏嗎?

  出去走走吧!

  不說辜負春光,辜負生命,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小編就想用下面這些科學研究告訴你,出門曬曬太陽,真的是非常值得的。

  曬太陽變聰明

  一項發表在頂級期刊Cell上的研究表明,出門去曬曬太陽,能提高你的認知、記憶、學習等能力。

  中科大的熊偉教授和黃光明教授課題組發現適度的曬太陽會使血液中一種叫做尿刊酸的小分子物質含量大幅增加,增加的尿刊酸可以透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神經系統,並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轉化爲穀氨酸,使大腦內的穀氨酸含量增加。

  而穀氨酸是大腦裏最主要的興奮型行爲遞質,90%以上的神經突觸都靠穀氨酸傳遞信息,當穀氨酸在神經末梢釋放時,會激活皮層、海馬體等腦區的神經元,進而增加與這些腦區相關的學習記憶能力。

  比如海馬區是大腦學習和記憶的控制區域,參與信息的快速處理,增加這個區域的穀氨酸含量,可以提高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

  曬太陽能減肥

  有一個研究團隊通過給小鼠餵食高熱量的食物,並對它們進行亞生物劑量或生物劑量的紫外照射後發現,紫外線照射顯著地抑制了小鼠體重的增長。

  然後經過機理研究發現 當紫外線照射到皮膚後,除了產生維生素D之外,還會產生一種一氧化氮的中介物,可以抑制肥胖或其他代謝綜合症的發生。

  曬太陽變快樂

  有研究發現,紫外線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3,維生素D3不僅能促進鈣的吸收,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影響褪黑素速和血清等控制人體節律的因素。節律規律了,我們就能感受到更多積極正面的情緒,情緒更加穩定,就不容易被消極的情緒困擾。

  曬太陽防癌

  《英國醫學雜誌》刊登過一項研究,研究對14萬人進行了20年跟蹤調查,結果發現,相比血漿中維生素D濃度最低的人羣,濃度最高的人羣患癌風險降低了22%,其中最顯著的是肝癌,風險降低55%。

  曬太陽少生病

  人體內維生素D只有不到10%來源於食物,大部分需要通過曬太陽後皮膚合成。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

  我們都知道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其實,維生素D對身體的影響非常廣泛,如果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引起多種疾病,比如兒童佝僂病、成人骨軟化症,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心肌病,甚至致死性心力衰竭。

  據統計,全球約有10億人缺乏維生素D,在我國城市育齡婦女中,只有15.1%的人維生素營養狀況正常。

  故平常沒事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然,紫外線對人體也是有危害的,最主要是對皮膚的傷害,容易引起皮膚黝黑、色素沉澱、皮膚老化等。據WHO介紹,紫外線過量暴露還與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日光性角質化病、惡性黑色素瘤,角膜炎等等相關。

  所以,曬太陽雖好,也還是要適度。

  參考來源:

  「1」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8)30507-5

  「1」https://psychcentral.com/blog/can-weather-affect-your-moo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