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氣候變化是世界最爲關注的話題之一。我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建立綜合氣候觀測系統是必然之勢。

近日,全國有24個氣象臺站被授予了“國家氣候觀象臺”的名稱。他們將建設成爲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力最強的綜合氣象觀測站。

國家氣候觀象臺分佈圖(24個)

未來,他們將肩負起提高氣候系統立體綜合觀測能力,爲國家和地區應對氣候變化、有效利用氣候資源、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的重要任務。

什麼是國家氣候觀象臺?爲什麼要設立它?

國家氣候觀象臺是對氣候系統多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及其相互作用進行長期、連續、立體觀測的國家級地面綜合氣象觀測站,也是開展相關領域科學研究、開放合作和人才培養的平臺。

全面、系統地獲取氣候系統各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和反饋過程的綜合信息,是理解和認識氣候系統及其變化的基礎。在生態方面,國家氣候觀象臺開展的生態圈氣候變量觀測,爲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特別是在恢復重建生態環境過程中,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支撐。另外,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觀象臺的數據能夠爲我國氣候模式的開發和氣候變化機理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從而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增強科學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2005年,我國在制訂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方案時,把發展中國氣候觀測系統作爲氣象觀測系統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首次提出了建設國家氣候觀象臺的目標。

2006年,全球氣候觀測系統(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和國際科學委員會共同建立)常務委員會在公開出版的第14次報告(WMO/TDNo.1363)中高度評價了中國氣候觀測系統項目,認爲其是可供其他國家效仿的示範性項目。

2007年,中國氣象局遴選出錫林浩特、張掖、壽縣、大理、電白等5個氣候代表性好、觀測資料歷史序列完整、觀測場地等基礎條件較成熟的臺站作爲國家氣候觀象臺試點,並於2008年和2011年分別完成了中期評估和試點工作總結。

2017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和中國氣象局《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再次明確提出了“推進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的要求。

2018年,爲加強對氣象觀測站分類及命名管理,中國氣象局按照兼顧科學基礎和業務特色、歷史傳承和國際慣例、總體穩定和動態調整、部門行業和社會管理等四大原則,將全國各類觀測站劃分爲3個觀測層、7個類別、18種通用站名和國家、省兩個管理層級。正式將“氣候觀象臺”作爲區別於其他站類的一個獨立站類命名,定性爲國家級地面綜合觀測站,明確了氣候觀象臺的存在。印發了《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指導意見》,完成了頂層設計。

電白國家氣候觀象臺

選擇誰成爲國家氣候觀象臺?這裏面大有學問

從2005年到2018年,從設想到探索、從試點到落地,國家氣候觀象臺的目標一直是觀測與研究並行,包括進行有關氣候與氣候變化的監測、分析預測、評估及其服務,揭示氣候變化重要的極端事件,並評估其風險和脆弱性等。

氣象站類分類完成後,如何在全國數以萬計的觀測站中選出能夠擔起國家管理層級重任的臺站,還需要先了解什麼是氣候觀測關鍵區。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緯度跨度大,氣候帶從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到寒溫帶,且下墊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山地高原衆多,這一系列因素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氣候分佈。

複雜多樣的氣候類型決定了必須劃分不同的觀測區,根據不同氣候帶與地表特徵確定氣候系統圈層重點觀測目標。這就是全國16個氣候觀測關鍵區。

全國16個氣候觀測關鍵區

選擇位於南方沿海、東部沿海、北方沿海與內陸盆地具有代表性城市羣落經濟區(4種類型),作爲人類活動環境影響及其區域氣候響應重點觀測區;

選擇代表中國農業三大糧倉東北、黃淮、長江中下游地區旱地、水澆地與水田等不同類型的農業生態區、溫帶與亞熱帶森林生態區及大氣本底背景生態區(5種類型),作爲氣候變化對農業、草地、溼地、森林生態等影響重點觀測區;

選擇環渤海、海南島、西沙羣島等3個不同類型海洋特徵區域,作爲全球變化與區域海洋相應重點觀測區;

選擇高原荒漠、戈壁沙漠、冰川、草原等4種不同陸面特徵,作爲典型陸面特徵近地層通量結構與全球變化區域相應重點觀測區。

此次公佈的24個國家氣候觀象臺就是遵循了優先在以上16個氣候系統關鍵觀測區建設觀象臺的原則,由各地積極申報,氣候領域頂級科學家評估、擇優選出。

此次公佈的24個國家氣候觀象臺不僅滿足了要求的“及格線”,更是在個別方面達到了“優秀”水平。如一些觀象臺觀測歷史悠久,積累了長時間序列的觀測資料,如呼和浩特國家氣候觀象臺爲世界氣象組織授予的“百年氣象站”,嶽陽國家氣候觀象臺等爲中國氣象局授予的“百年氣象站”,此外,其中還有19個臺站環境評分在90分以上。

成爲國家氣候觀象臺後,它們將做什麼、得到什麼?

預計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建成一批運行穩定、觀測項目齊全、規範標準統一、數據質量達標的國家氣候觀象臺,具備氣候系統多圈層監測能力,並在相關科研領域取得突破。力爭在“十四五”末期,打造一批在國際上有較大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國家氣候觀象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