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創紀錄的834萬人。那麼,面對如此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如何?對就業前景持什麼態度?畢業後的去向是什麼?目標薪資是多少?當找到不稱心的工作時,又會如何選擇?

日前,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對全國381所高校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近9成大學生對就業前景擔憂,超5成學生畢業後選擇考研,超7成學生畢業後選擇優先考慮去一二線城市工作,超8成學生期望薪資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學生就業時優先考慮“個人發展前景”,當工作不稱心時超8成學生選擇邊就業邊擇業。

畢業季!近9成大學生擔心就業前景,考研和就業你選哪個? 【中青網教育】 自媒體 第1張

圖為大學生是否擔心就業前景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近9成大學生對就業前景擔憂,實習經驗不足為主要顧慮

大學生對就業前景持什麼態度?根據中國青年網記者調查,87.93%的大學生擔憂自己的就業前景,12.07%則表示順其自然,不必過於擔憂。

四川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孫敏對自己的就業前景很擔憂,她表示,自己的專業是酒店管理,目前酒店管理專業市場已經非常飽和了,“如果畢業後的工作不對口,許多事情就會因為不瞭解顯得力不從心。”

困擾大學生未來就業的原因是什麼?調查顯示,70.87%的大學生覺得“實習經驗不足”是未來就業最困擾的原因,65.88%認為是“對社會缺乏瞭解”,57.74%認為是“求職方法技巧的欠缺”。

四川工商學院學生唐麗麗表示,未來就業最大的困擾之一便是實習經驗不足,自己曾在實習期間,因為經驗不足,到處碰壁,“感覺大多數大學生都有實習經驗不足這個短板,依靠自己在寒暑假期間找與專業相關的兼職來做,是一個增加實習經驗的好辦法。”

畢業季!近9成大學生擔心就業前景,考研和就業你選哪個? 【中青網教育】 自媒體 第2張

圖為大學生畢業後打算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超5成畢業後選擇考研,7成優先選擇在一二線城市工作

那麼,大學生畢業後的去向是什麼?調查顯示,55.91%的大學生選擇考研,28.87%選擇直接就業,4.46%選擇考公務員,3.94%選擇創業,3.15%表示沒有想過。

內江師範學院學生唐怡寧是一名“考研黨”,她認為,考研是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雖然考研期間是辛苦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相對來說,考研也是最劃算的,“考上之後,路應該也會好走許多。”

“大學的專業不是很喜歡,工作壓力比較大,也不是很穩定,所以想要考教育類研究生的。”重慶大學學生劉鑫因為喜歡當一名老師,所以選擇了跨專業考教育類研究生。她表示,老師這個職業會更加穩定,工作之餘有相對多的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大學生比較傾向在哪類城市工作?調查顯示,70.34%的大學生選擇在一二線城市工作,其中,37.01%的大學生選擇在二線城市工作,33.33%選擇在一線城市。

四川農業大學學生楊晴表示自己畢業後打算去二線城市工作,她認為,一線大城市的生活壓力很大,另外在工作上,大城市競爭者太多,“我不喜歡競爭激烈的環境,在二線城市過着愜意的小日子,賺的工資雖然不多,但會讓自己放鬆、自由一些,去體會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趕着走。”

“我不喜歡太快的生活節奏,在一線大城市生活肯定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和物質壓力,我可不想像紀錄片裏的‘北漂’一族那樣,過着拮據的生活。”天津大學學生李萌穎同樣是一個“二線城市追求者”,她認為,在二線城市工作,經濟既不會太落後,生活也相對便捷、輕鬆一些。

圖為大學生畢業後就業城市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超8成期望薪資在5000元以上,個人發展前景為就業首選因素

在大學生看來,畢業後理想薪資是多少?調查顯示,39.11%大學生選擇“5000到8000元之間”,其次為“10000元以上”,有27.82%學生選擇,“8000到10000元”“3000到5000元”“3000元以內”分別有16.54%、14.96%、1.57%的大學生選擇。

濰坊科技學院學生張滿意希望自己的薪資在10000元以上,他表示,自己和女朋友的花銷是比較大的,如果每月拿着不過萬的工資,會很難生活下去。“我感覺10000元以上的薪資,纔可以生活得更加體面。”

重慶交通大學學生張曼虹則認為薪資在5000到8000元的區間比較合適,她向記者解釋,月薪過萬就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壓力,自己還是屬於初入職場的小白,希望可以拿個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的薪水。

在求職過程中,大學生們最看重哪些因素?調查顯示:42.78%的大學生選擇“個人發展前景”,28.08%選擇“工資待遇”,10.24%選擇“興趣愛好”,6.82%選擇“工作穩定”,4.2%選擇“工作時間、壓力”,1.84%選擇“工作地點”。

對於求職中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學生江利婷比較看重個人發展前景,她認為,一份工作有好的發展前景,也能夠促使她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工作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其他的諸如薪資也自然會提高。

遵義醫學院學生黃曉敏覺得好的個人發展前景是推動人努力工作的原動力,“但你對一份工作產生倦怠感時,你可能會因為想到未來的你會因為這份工作成長起來,你就會感到信心滿滿,也充滿幹活的動力了。”

圖為大學生畢業後期望薪資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超8成選擇先就業後擇業,認為“加強專業學習”可提高競爭力

當畢業後找到不稱心的工作時,如何選擇?調查顯示,84.51%的大學生表示會“邊幹邊尋找合適的工作”,採取先就業後擇業的就業策略,9.45%選擇辭職,而6.03%則表示會繼續幹。

“假如我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時,我會退而求其次,先找到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廣東醫科大學學生李澤楷認為,遊手好閒在家是一份很丟臉的事情,不想周圍的人說自己“啃”老,“我會先幹上一段時間,然後慢慢找合適的工作,有機會就跳槽。”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生鄧淑紅認為,先就業後擇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大學生可以通過先就業,後面再慢慢擇業的就業觀念,來讓自己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也可以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在擇業過程中,好好磨練自己。

圖為大學生就業優先考慮因素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85.56%的大學生選擇“加強專業學習”,88.05%選擇“進行社會實踐”,79.53%選擇“增加實習經驗”,74.54%選擇“提高溝通交流能力”。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學生郭敦敦是一名工科學生,他覺得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的方法無非就是練就一身紮實的專業知識。無論是去就業還是升學,都需要在不斷地在學習專業知識,“實操對於工科的學習非常重要,沒有紮實的專業學習,想要改進一些機械結構和機器非常困難。”他說,專業的學習也可以為以後的工作做更好的鋪墊。

“最根本的還是要加強專業學習,只有這樣在能在就業時有底氣。”安徽師範大學學生邵士強認為專業學習要腳踏實地,打好基本功。他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學好專業基礎,就業才能更加從容。

圖為大學生畢業後工作不稱心做法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高校教師支招:畢業生必須對自身有個明確的定位和準備

廣東醫科大學葯學院韋粵認為,大學生就業一直是個永恆的話題,每次到畢業季,作為輔導員總會倍感壓力,每年都會遇上“最強畢業季”,歡喜着學生的歡喜,擔憂學生的擔憂。

關於畢業後的去向方面,她建議,近年來隨着畢業生人數的增多,如果家庭條件許可,畢業生能夠優先考慮提高學歷,參加研究生考試,讓自身的專業知識更上一個臺階。“在我看來,那準備工作的畢業生必須對自身有個明確的定位和準備,明確的職業目標和規劃,同時不僅是專業知識的準備,更是各方面能力的準備。”他認為,就業不僅僅是找到工作,更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認可。

大學生如何更好就業?四川農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指導老師鄭繼佳建議:第一,對自己專業的一個選擇,可以看下目前國家對哪些專業需求量大,或者哪些專業已經趨於飽和,在大一或者大二時,可以考慮轉專業;第二, 在找工作時,可以設定一個工作的期望值,如果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可以稍微妥協,先實現就業;第三,在校同學可以繼續深造,考取研究生,緩沖下目前就業比較緊張的情況。她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在校期間,大學生應該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一個綜合能力。”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趙壯傑 孫宇雙 楊晴

留言爆料

歡迎廣大網友爆料,無論是校園新鮮事、突發事、煩心事,還是好人好事、暖心事,歡迎文末留言,並附上您的聯系方式。我們會保護您的隱私,如有需要將化名採訪。反映學生呼聲,回應青年訴求,報道校園故事,傳播教育好聲音,中青網教育在行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