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古代的電視劇,只要稍微牽扯到一點點廟堂之上的事情,多有八九會牽扯到皇家種種事端,一旦牽扯到皇家的種種事故,就會有聖旨這一說法,說起聖旨的傳達,牽扯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要聞。電視劇小說中,經常會用到假傳聖旨這一橋段來增加戲劇的衝突性,但是經歷過現在如此多假貨新聞的我們不禁會問:“爲什麼真正的古代很少有人會假傳聖旨呢?”

  所謂聖旨就是皇帝下達的重要命令,可能牽扯到多方政要,各方關係之間權利的迂迴應酬。倘若能夠假傳聖旨,即使只是一兩次,在一些重大事故,例如邊境軍隊的調配,皇城防衛的命令,在邊境作戰,逼宮篡位等各種事情上,都爲底下人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渠道。相信在古代謀士幕僚的應用下,只改變一個小小的消息,就能達到不可估計的後果。

  影視劇中我們看得很爽的手段,爲什麼在現實的歷史中,卻很少有人用假傳聖旨的手法,爲自己謀取便利呢?首先,古人受君權神授的觀念影響很深,認爲皇帝是真龍天子,是上天的孩子,是代表華夏漢族人的圖騰龍的孩子,自然不可侵犯。古人本就沒有現代人頭腦靈活,再加上大衆的受教育水平不高,對皇帝存在一種盲目敬畏的心裏。

  其次,聖旨的做法流程工藝都是極爲繁瑣的。現在貨幣使用一系列的防僞手段防止人們造假一樣,也有電影《無雙》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恢弘動人,驚心動魄的造假幣的場面,讓人歎爲觀止。但是在生產力極爲落後的古代,聖旨採用的錦緞是江南給皇家給朝廷的專供。平民百姓在市面上很難搞到手。

  刺繡的工藝也是當時超一流的水準,聖旨上的龍紋不用說都是特製的,不同的針腳與繡法,賦予織造品以不同的暗紋樣式,在水平並不高的民間很難花費跟皇家一樣多的財力物力,去匯聚這樣一批能工巧匠製造聖旨上的圖案,即使勉強造出來了,也都是七七八八濫竽充數的產品,跟真正的聖旨差別太大。

  最重要的一點,在聖旨的傳遞過程中,所有經手人的姓名都是登記在冊的,保證每份聖旨經過多少人的手,去過哪些地方萬無一失。經手過聖旨的人爲了自己的姓名,也不會幹出假傳或者掉包聖旨,這種糊塗事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