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清朝的皇帝,想必不少人對康熙皇帝都有所瞭解。他是一個勤政爲民的好皇帝,他的皇族出身決定了他從小就揹負着不同的使命。普通家庭的孩子可以無憂無慮地享受童年的樂趣,而他卻不能,他能做的只有飽讀史書,爲將來做一個好皇帝而奮鬥。終於,先帝駕崩,他繼承皇位,而那時的他卻還處於未成年階段。當時很多朝中大臣對他的治理都很不看好,但他用行動振奮人心,終使衆大臣信服,並盡心盡力輔佐其治理江山。

  在康熙的統治下,國家各方面一直都發展得非常不錯,但是晚年的他卻並沒有維持住這個穩定的局面,因爲那時,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而他的九個兒子卻非常不安分,表面上經常來看康熙,多次提出想爲父王分擔國事,但事實上,他們大多是希望父王早點斷氣,並在遺詔上寫下自己的繼位之名。

  作爲一國之君,康熙早看出了他們每一個人的心思,不禁感到心灰意冷。看着自己治理的江山一點點落魄,朝廷亂成一團,他更加感動悲哀,但他心中尚存希望,因爲他的身邊還有信得過的人,比如他視爲兄弟看待的隆科多。

  於是趁着自己還有時間,他便祕密召見隆科多進宮,並對其說道,“我的時間不多了,但在臨別之前,我會提拔你的官職,升高你的爵位,但前提是你要按我說的做。”一聽到這,隆科多欣喜不已,迫不及待地等着康熙的聖旨下達。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聖旨的內容和他想的完全相反。接過公公手中的聖旨,他仔細看了好幾遍,上面的內容並沒有涉及到升官絲毫,反而是說他勾結皇子黨派,要在之後斬首示衆。看完之後,隆科多的手似乎突然沒有了力氣,連聖旨都拿不穩,臉色也變得煞白。

  冷靜片刻後,他帶着一臉無辜的表情進宮面見康熙,而對此康熙則沒有什麼大反應,只是慢慢道出用意,原來康熙並沒有真的想殺了他,而是想讓他記住這喜去悲來的感受,並想以此來暗示他要時時刻刻記住康熙對他的重託,切不可待其死去之時,背叛朝廷,做出謀權奪利之事。隆科多聽完這一席話後,深深呼出了一口氣,併發誓自己不會背叛朝廷。於是,康熙臨終前升了隆科多的官位,將其提拔到朝中要職,後雍正繼位,他也不負先帝所託,盡心盡力協助雍正治理天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