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 Portland, OR 參加APS-DPP(美國物理年會-等離子體分會)。在招工的攤位上看到了些start-up,感覺這趨勢蠻有意思。世界最大的Tokamak項目--ITER連年預算超標+延期,已經讓各國不堪重負了。在這樣一個時代,越來越多的商業start-up冒出來了,主要面向新的聚變能源方案。

SPARC

說SPARC算start-up可能有人不服,畢竟這是MIT底下實驗室里的一幫人在搞的項目。不過畢竟在拉商業投資、燒投資,他們把自己算作了start-up。

這家算是我覺得最有前途的聚變startup了,他們的最主要優勢是能獲得量產的高溫超導線圈(應該是MIT的合作實驗室生產的),然後用高溫超導來做Tokamak。

以前大家不是不想用高溫超導做線圈,畢竟低溫超導要用到液氦,實在是貴。之所以以前大家都只能用低溫超導來做聚變的線圈,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溫超導材料往往在磁場還很小的時候就被破壞了超導性。MIT這個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在於做出來了能容忍大磁場的高溫超導線圈。他們的設計磁場強度是12T之高!這一下就開啟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當然,這個項目面臨的挑戰也是有不少的,不過我依然覺得這個方案大有前途!

新奧

這是個中國的項目,位於廊坊。說它是start-up也不是很準確,因為新奧本身是個已經規模巨大的公司,只不過聚變部門是新成立的。新奧集團一年的營收是幾十億人民幣的量級,目前主要的經營項目是天然氣,因此他們有足夠的經費和動機去支持一個短期內可能無法盈利的聚變部門。

目前新奧正在國內招人,已經有不少我之前認識的聚變界大佬們跟他們有些合作關係了,正在幫他們做宣傳呢。

新奧目前打算做的方案應該是反場位形和球馬克,具體方案目前好像仍然在探討中,不過他們的主要戰略路線應該是一種小型化的方案(與大型的Tokamak相對)。

fuse

這是今天剛聽說的一個startup,實際上也剛成立幾個月之久。位於加拿大蒙特利爾。其投資人+創始人是 Maximus Yaney。據今天來的員工介紹,這位創始人是個矽谷成功人士,把他的上一個公司賣了$100M給Google,因此有了足夠的錢來投資聚變研究。

這家公司的方案非常飄逸,目前應該是正在考慮3種非主流方案,目前共12種方案備選,比如靜電約束,這些都是我們這種研究聚變的PhD們基本沒聽說的方案。他們的意思是想要快速試錯,把一些以前學界不怎麼考慮的方案做做實驗評估一下,這家公司非常強調的一種哲學是 fail fast, learn, and repeat。

總結

除了這幾家之外其實還有不少聚變start-up,比如 Tri-Alpha 等都已經做了幾年了。作為聚變方向的學生,很高興看見有越來越多的資本對聚變感興趣。不過這其實也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正規的學界研究方向--Tokamak或者慣性聚變,已經太大太燒錢了,因此進展緩慢,這才有了這些startup想要探索其他可能的方案。

話說,其實 Elon Mask 應該是最適合開聚變startup的:既有錢,又有號召力,又和他的個人風格非常搭配,為啥他不來參與呢?如果有人能跟 Elon Mask 說得上話,一定要幫忙問一問這個問題啊!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聚變能源被真正生產出來!

//原載於 宇宙的心弦 physixfan.com/shoukongh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