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碉堡就是一個物化的歷史,見證了1937年南京保衛戰的烽火。隨着新近發現的抗戰碉堡越來越多,保護也迫在眉睫。 有學者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已發現的南京保衛戰國防工事共131座,有的尚未納入文物保護範圍。

  4月6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發現,一些碉堡隱蔽在山林中,普通人很難尋覓,部分碉堡缺少維護。對此,多位抗戰史學者呼籲,加強對抗戰碉堡的保護,比如繪製抗戰碉堡地圖,建議設立南京保衛戰遺址公園,把沉睡已久的部分碉堡羣打造成新的造訪點。

  探訪

  碉堡隱蔽山林,花了半小時才找到

  去年,兩名男子在南京紫金山抗戰碉堡遺址前身穿侵華日軍軍裝拍照事件,引起廣大網友的強烈憤慨和嚴厲譴責。這一傷害民族情感的行爲,也引發了大家對保護抗戰碉堡遺址的關注,紫金山碉堡羣也再次走進大衆視野。去年,現代快報記者曾跟隨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一同前往邵家山一處碉堡進行祭掃。

  時隔一年,4月6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此處碉堡尋訪,卻發現碉堡在山林中更“隱蔽”了。原本從地鐵2號線孝陵衛站1號口出來後,有一處登山臺階可直通邵家山。然而,今年由於山腳下的道路正在施工,這處臺階更難尋覓了。記者兜兜轉轉好幾圈,花了半個小時,才找到正確的登山臺階。

  沿着臺階向上走,也沒有任何指示標誌。走了約10分鐘,最後在附近散步的居民邵先生的帶領下,記者纔在臺階東側找到一處碉堡。碉堡入口處有兩個標識牌,其中一個是由南京市玄武區文化局頒佈的文保牌,上面寫有“南京市玄武區不可移動文物西山碉堡羣”等字樣。另外是一塊標識牌,是對此處碉堡的背景介紹。

  文保標識落了一層灰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標識牌上已經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在標識牌後約10米處,一處圓柱體的碉堡掩映在山林中。“這裏估計有好久沒人來了。”說着,邵先生從兜裏拿出紙巾,開始擦拭標識牌上的灰塵。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去年還有不少人打聽西山碉堡羣怎麼走,今年以來幾乎是“無人問津”,來祭掃的更是寥寥無幾。

  現場可以看到,這處碉堡爲圓柱體結構,是一處觀察所。據瞭解,紫金山碉堡在南京保衛戰期間,見證了當時的血戰。邵家山原本叫西山,又名溝山,現存碉堡7座,其中6座是大型連體碉堡,1座是觀察所。據考證,南京保衛戰期間,是一處指揮所。

  在觀察所的東南角還有一座碉堡,是6座大型連體碉堡中的一座。由於隱蔽在山林中,如果對山路不熟悉,就很難找到。在邵先生的帶領下,沿着山路走了5分鐘左右,在接近山腳的位置,這處碉堡才露出真容。記者看到,這處碉堡由上下兩層組成,上層爲戰鬥部,設有3個射擊孔,下層爲隱蔽部,有出入口和觀察口各1個。一旁同樣有落灰的文保標識牌。由於地點隱蔽,碉堡完整性相對較好,但周圍堆積了一些垃圾。

  數據

  已發現131座工事,保護有待加強

  抗戰史學者、江蘇省行政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丁進一直在對南京保衛戰外圍陣地遺址開展專項調查。自去年5月以來,現代快報記者跟隨他先後探訪報道了東郊T80科技文化國際社區、天隆寺附近、南理工科技園內、江寧淳化老街等處的抗戰遺蹟。據他統計,截止到2018年12月底,南京保衛戰國防工事現存131座,有些尚未納入文物保護範圍,亟待保護。

  記者再次探訪東郊T80科技文化國際社區的碉堡時發現,雖然這一處暫未列入文保範圍,但所在的園區自制了標識牌加以保護。戰壕上方還設置了防護欄杆。不過,和西山碉堡羣的狀況類似,園區內也沒有引導牌,知道這一處碉堡的人並不多。

  同時,對於碉堡太隱蔽的問題,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員、南京炮兵學院退休教師費仲興十分關注。他表示,要充分藉助專家、學者已有的研究,對已發現的碉堡進行資料梳理。然後,通過地圖或旅遊手冊的形式展現出來,讓感興趣的市民方便找到。“這些工作還需要相關部門去牽頭、推動 。”比如,紫金山碉堡羣就可由中山陵園管理局來管理,將有代表性的碉堡遺蹟保護好,同時梳理出資料,設置標識牌。

  建議

  打造南京保衛戰遺址公園

  歷史不容忘卻,英烈不容褻瀆。去年清明節期間,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南京市體育局指導,南京市委網信辦、中山陵園管理局、現代快報等單位協辦的“祭憶英烈·尋訪南京保衛戰碉堡羣”清明徒步活動,吸引了衆多市民積極參與。這也說明,大家對抗戰遺址保護的意識和參與性在逐漸增強。

  如何在特定悼念節點,把沉睡已久的部分碉堡羣打造成新的造訪點,發揮其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多位長期從事抗戰碉堡尋訪和研究的抗戰史學者給出了建議。

  “紫金山現在保留有80多座碉堡,這是活的教材,我們要把它利用好。”費仲興告訴記者,現在不少碉堡位置基本確定了,初步研究資料也有了,但利用還沒跟上。“現在大部分碉堡的介紹資料是沒有的,門也是關着的。”他注意到,不少碉堡的觀察口、射擊口被封堵了,這背離了文物保護的本義。對此,費仲興建議,把部分有代表性的碉堡的“門”給打開。這樣一來,通過近距離的遊覽,大家更能瞭解碉堡在南京保衛戰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丁進也有着類似的建議。“在管理較爲成熟的景區,比如在明孝陵、梅花山等地的6處碉堡,恢復原來的形制,供遊客更好地瞭解那段歷史。在特定的時間節點,可以組織中小學生、高校志願者、社區居民等到現場進行祭奠活動, 也可以較爲完整地瞭解抗戰歷史。”

  丁進還表示,西山碉堡羣、陵園新村保衛戰遺址、老虎洞陣地等處遺址,見證了南京保衛戰的慘烈和中國軍隊的無畏。對此,他建議相關部門選擇合適的地點,考慮建設南京保衛戰遺址公園。“比如,光華門堡壘遺蹟已經是較完善的市民公園,前往比較方便;西山碉堡羣離地鐵站近,空間相對封閉,抗戰遺蹟保存較好。我個人認爲,這兩處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