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航天器中,“旅行者”號可稱得上是元老了,與其他最新航天器相比,在技術和設備上肯定落後一些。

“旅行者”號的計算機內存僅有68Kb,裝配着8軌磁帶機,而新近發射的航天器已裝配數碼設備;“旅行者”號與地面工作人員建立聯繫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如果地面發出的信號以光速出發,單程抵達“旅行者1”號需要17小時,單程抵達“旅行者2”號需要14小時;此外,“旅行者”號的發射功率較弱,是通過一個23瓦發射器與地面進行聯繫,這種功率僅相當於電冰箱保鮮櫃的燈泡。

“旅行者”號的主要載荷包括10個儀器,除了“旅行者1”號搭載的等離子勘測儀外,所有載荷設備均運行正常。

行星射電天文儀和“旅行者1”號紫外線光譜儀負責數據收集,飛行數據子系統和一個8軌磁帶機提供數據處理功能。飛行數據子系統配置每個儀器和控制操作儀器,同時收集工程和科學數據,形成用於傳輸的數據格式。8軌數字磁帶機用於記錄高等級PWS數據,每隔6個月對這些數據進行回放。指令計算機子系統提供序列和控制功能,包括固定程序操作,例如指令解碼、故障檢測、常規性校正、天線位置信息以及航天器序列信息。位置和銜接控制子系統控制航天器方位,維持高增益天線朝向地球,控制位置調遣和定位掃描平臺。

上行通信系統是通過S-波段進行傳輸,而X-波段發射器提供下行遙感勘測,並提供高等級等離子體波數據回放。探測器所有數據的傳播和接收是通過3.7米高增益天線實現的。

“旅行者”號的電源是由三個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提供的,每個探測器當前的功率等級約爲315瓦。

目前,兩艘“旅行者”號飛船都依賴美國航空航天局深空網與地球保持聯繫。美國航空航天局深空網是一個覆蓋全球的巨型測控站網絡,用以支持開展行星際探測,並可以執行雷達或射電天文觀測項目。有時深空網也會被用於支持地球軌道衛星的測控任務。

目前深空網共包括三座經度間隔120°的大型測控站,分別是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莫哈維沙漠的戈德斯通測控站、西班牙境內的馬德里測控站以及設在澳大利亞堪培拉附近的澳洲測控站。這種覆蓋全球的分佈位置讓深空網在開展探測器測控時,隨着地球的轉動仍然能夠對目標保持不間斷的監控。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先進的技術使美國航空航天局深空網成爲目前世界上科學領域規模最大、靈敏度最高的深空通信測控系統。

美國航空航天局對太陽系展開的探測行動基本上都是由無人自動探測器完成的,而在此過程中,深空網系統便提供了至關重要的雙向通信和測控支持,並負責將探測器獲得的寶貴圖像和其他數據資料下載下來。所有的深空網天線都是高靈敏度且可轉動的,可以自由調節測控角度。

深空網的天線和數據採集系統使其至少可以達成以下六項目的:獲取探測器的測控數據;向探測器傳輸指令;跟蹤獲取探測器位置和速度數據;開展甚長基線干涉觀測;進行射電科學實驗;科學數據下載保存。

深空網系統由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內設的行星際網絡委員會負責項目管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