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是我國戰國時期興建於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的水利工程。岷江上游,流經川北山區,坡度很陡,水流湍急,挾帶着大量的泥沙。岷江進入都江堰市以後,就進入了成都平原,水流也變緩慢了。成都平原的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以致岷江流域的平原西南部容易水澇,而平原的東北部又缺乏江水容易幹早。要解決成都平原的水利和水澇問題,只有開一條新河,把岷江水撇部分去東北。都江堰的興建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我們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都江堰水利工程,簡要說來,就是在都江堰市的附近新建內江河道,把流入都江堰市區附近的岷江江水分出部分流入內江。這樣,在洪水氾濫時,可減輕外江負擔,免除外江流域的水患。同時,外江新開闢灌溉河渠,兼具灌溉和排洪的作用。內江系統也開闢許多河流和渠道,可以灌溉也可以通航。早在古蜀國時期,就有勞動人民開鑿寶瓶口,興修水利的記載。公元前261年,李冰被任爲蜀郡守,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家,在修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中他作出了重大貢獻。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設施,是在都江堰市西北方的岷江修築“百丈堤”,以保護河岸不被上游衝來的石塊沖毀。同時加築挑水壩一條,由江東岸連到江心沙洲,逼使江水直奔右岸正流,準備分水。離百丈堤不遠的岷江中心,以大竹籠裝卵石,堆砌成魚咀形狀的分水堤,這就是“都江魚咀”。都江堰工程最重要的部分。都江魚咀延伸於岷江中心,把浩浩蕩蕩的岷江劈分爲二,從這開始岷江分別流入外江和內江。都江魚咀以下修築金剛堤,金剛堤分出“外金剛堤”和“內金剛堤”,外江沿外金剛堤、內江沿內金剛堤下流。

  沿內江河岸緊接內金剛堤又修建“飛沙堰”,飛沙堰起堤岸作用。如果內江江水超過需要而可能引起水災時,水流可以越過飛沙堰流入外江。然後在內江流經都江堰市西南的離堆地方開山道而成“寶瓶口”,內江流經寶瓶口而下,分出了大小千支渠,穿入成都平原,灌溉面積可達古代畝三百多萬(古代每畝合今畝五分二釐)《華陽國志》記載秦時在江中立石人測量水位,“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就是說水枯時水位在石人足下,水漲時水位不能過石人肩膀。

  石人測水說明古人基本能掌握水位規律,從秦漢時代起就逐步摸出“分四六、平澇旱”的規律,就是做到江水小時,內江分入六成,水大時,內江只流入四成,收到避免水旱災害的功效。在都江堰的河渠灌溉網系統的大小水口,都安置了“鬥門”,鬥門是用來調節水流的,需要水時打開鬥門,水多時可以關閉鬥門。由於形成了一套科學的治水和管水的辦法,古書上把都江堰譽爲做到了“水早從人。都江堰附近的河底經常容易被沙礫卵石充填淤高,每年必須在冬季和初春的枯水季節進行淘挖。

  淘挖內江時截斷流入內江的水使它全部流入外江,然後RB同樣方法把水攔往內江而淘挖外江。相傳李冰時曾制定了“深淘灘、低作堰”的修河原則,後來發展成爲總結經驗性的“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格言就是在江流遇到轉彎拐角的地方,爲了水流順暢,截去突出的陸地部分;江河裏如遇有沙洲、小島,影響和分散水流,就挖掘掉。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河管河辦法,使都江堰千百年來一直爲四川人民謀福利,使成都平原成爲“沃野千里”古今聞名的“天府之國”。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始皇採納韓國派來的水利工程家鄭國的建議,由鄭國主持,在關中地區的渭河平原上,開鑿了西引涇水東注洛水的大型灌溉渠鄭國渠。這又是戰國時期繼都江堰之後的又一著名水利工程。鄭國渠的開鑿,改變了關中地區的面貌。這一地區雨量稀少,鄭國渠對於農田灌溉和戰勝乾旱收到了巨大的效益。同時又改良了灌溉地區的土壤。關中地區土質帶滷性,土壤礦化度高,而涇河河水渾濁,夾帶的泥沙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既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又對降低耕土層中的鹽鹼含量有良好的作用。

  《史記·河渠書》說:“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使關中地區“爲沃野、無凶年”就是這個意思。鄭國渠起自今天的陝西禮泉縣東北,引涇水東流,至今三原縣北匯合濁水及石川河水道,再引流東經今富平縣、蒲城縣以南,注入洛水。乾渠全長百二三十公里。鄭國渠的開鑿,從選擇乾渠開始的地方到乾渠流經的地域都對開渠和灌溉很有利。涇河從陝西北部流來,上游永壽、淳化等地是羣山,衝出羣山流至禮泉就進入關中平原。鄭國渠乾渠開始於禮泉縣東北的谷口地方(谷口又叫瓠口),這裏是涇河衝出羣山進入平原的一個峽口。

  峽口的東面和西面都是山,渠首選擇這一很有利的地形,修築石堰壩,擡高水位,攔截涇河入渠。涇河流經關中平原,平原東西數百里,南北數十里,北面有山。地形特點是西北略高,東南略低。鄭國渠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地形,使乾渠沿着北面山腳向東伸展,很自然地把乾渠佈置在灌溉區的最高地帶。由於把乾渠開在高處,不僅最高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積,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統。

  鄭國渠灌溉面積約爲今天的二百萬畝,渠成以後農業產量增加。司馬遷在《記史·河渠書》裏還說,由於鄭國渠的興建,“秦以富強,卒並諸侯。”這就是說鄭國渠的興建對秦國的富強起了重大的作用,使秦國能夠消滅別的諸侯國,最後統一中國。鄭國渠開鑿以來,一直爲促進農業生產服務,使關中地區成爲我國自古以來的富饒地區。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或是有什麼想要補充的,可以在下方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