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综合火力演习”是日本陆上自卫队规模最大的公开火力演习,一年举行一次。

富士综合火力演习的观赏性不错,这个用火炮打出的富士山是火炮表演的高潮

笔者多年前有机会参观过一次富士综合火力演习。演习是以一个讲故事的形式,向参观的民众展示日本陆上自卫队是如何机动配备和使用各种武器的,因为演习主要目的是展示而不是练兵,所以整个演习的场面设计的很热闹,观赏性很强,各种武器的名称、型号和动作也介绍的非常详细。

但那天的表演中出了两次事故,一次是发射导爆索排雷时出了故障,导爆索没投送出去,还有一次是车载反坦克导弹也是发生故障没发射出去。

其实刚到演习场就有人在担心,说是头一天表演时第一次公开出现的最新式10式坦克也出了故障,不知道今天会不会出现,好在当天10式坦克依然出现,完成了预定的全部运动和射击动作,才不使得太遗憾。

回程时在一个高速服务区休息了一下,正好遇到一个日本老头在向周围的人嘀咕,可以听出也是参观了刚刚的演习。

老头说:“自卫队还是和旧军(“旧军”是日本人对原来日本陆海军的称呼)差不多,武器太复杂,故障率太高,旧军的十一年式轻机枪,打不了几发子弹就会出故障,根本就不能指望用它压制敌人,反过来一旦让中国军的‘捷克’先开了火就完了,除了换子弹匣那几秒钟,火力根本就不会停,被他压得头都擡不起来,‘捷克’从不出故障。”

看来这老头是原来的日本鬼子,他口里的“十一年式轻机枪”就是一般中国人嘴里的“歪把子”,而让他过了60多年提起来还打哆嗦的“捷克”,就是中国人叫“捷克式轻机枪”的ZB-26轻机枪,这两种轻机枪正好是抗日战争中中日两国军队所使用的代表性轻机枪。

八路军在用‘捷克’打鬼子

捷克式轻机枪的威力,刚刚的日本老头已经充分表达了。会不会有朋友对捷克这个现在看上去似乎不太起眼的国家怎么会生产出这么一种了不起的机枪觉得不解?

一般提起“老牌工业大国”或者“老牌制造业大国”,人们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或者有人还会加上俄国和日本,都会忽略掉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大帝国——奥匈帝国。

其实在上世纪初之前,欧洲五强指的是英、法、德、俄以及奥匈帝国。奥匈帝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在当时欧洲都排名第三,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人口稍逊于俄罗斯和德意志帝国,工业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排名世界第四,农业和石油产业为欧洲首位。

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沙俄帝国以及德意志帝国一起解体,在原帝国的领地上出现了一大堆国家,昨天说过的南斯拉夫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捷克斯洛伐克也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18年5月,一群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两个西斯拉夫民族的人在美国的匹兹堡开了一个会,通过了一个“匹兹堡协定(Pittsburgh Agreement)”,决定将波希米亚、莫拉维亚、西里西亚、斯洛伐克以及喀尔巴阡山罗塞尼亚这些原来奥匈帝国境内主要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居住的区域独立出来成立一个叫“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国家,这个构思也得到了欧洲列强的同意,于是在10月18日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宣言在巴黎签署,10天后的10月28日在布拉格公布,捷克斯洛伐克就这么成立了,奥匈帝国的正式崩溃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其实在这个捷克斯洛伐克(一般被称作“第一捷克斯洛伐克”,因为总共有过5个)国内除了捷克民族和斯洛伐克民族外,还有1/3的异族人,比如德意志人、匈牙利人、卢森尼亚人和犹太人,民族构成过于复杂而且敏感决定了第一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剧,比如后来有大量德意志人的苏德台地区在慕尼黑协定上被强行划给纳粹德国,奏响了第二期世界大战的序曲。

但是在第一捷克斯洛伐克刚刚立国时,没有人预见到了20年后的悲剧,那个时候的捷克斯洛伐克可以说是最幸运的国家,因为奥匈帝国的工业能力几乎都归了这个从天而降的国家。

原来的奥匈帝国大概5100万人口,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人口是1340万,大约是1/4多一点,但工业生产能力则大约是70%到80%。拥有陶瓷、玻璃、制糖、酿酒、石油精炼、钢铁、机车、汽车和军火产业。

当时德国因为凡尔赛和约的巨额赔偿而经济急剧恶化,有一段时间捷克斯洛伐克是世界第三大工业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位于波希米亚西部的比尔森(Pilsen)是有名的中欧工业都市,这里的斯柯达工厂(Skoda works)是欧洲历史最长久的工厂之一,生产军火、汽车和火车。斯柯达从1989年开始生产汽车,是全世界五个连续生产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其余四个是戴姆勒(Daimler,1890)、标志(Peugeot,1896),太脱拉(Tatra,1897)、欧宝(Opel,1899)。

斯柯达汽车公司在2018年日内瓦车展上为自己的车代言

顺便说一句,太脱拉也是捷克的厂家。

大众的甲壳虫实际上是拷贝的这辆1936年的太脱拉TATRA 97

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实力就是有这么强。不少人以为被称为“捷克式轻机枪”的ZB-26轻机枪也是斯柯达的产品,这倒是一个误解,斯柯达确实也生产过机枪,但生产的是哈奇开斯M1909型轻机枪,斯柯达主要生产的是从山炮到舰炮的大炮和坦克。

斯柯达为奥匈帝国海军无畏舰制造的舰炮

ZB-26是由莫拉维亚的布尔诺工厂(Brno Works,捷克文为Zbrojovka Brno,ZB就是这么来的,26表示在1926年量产)生产的,布尔诺工厂一开始是国营的军工厂,名字就叫“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军火厂”,这家厂现在还在,继续生产着轻武器、汽车、拖拉机、打字机,还有电脑。

原装的ZB-26轻机枪

战前的布尔诺工厂主打各种轻重机枪,但最有名的还是ZH-26。ZB-26轻机枪在1926-1939年间生产了12万挺,大多数用于出口,其实最早用上ZB-26的都不是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而是南斯拉夫军队和拉脱维亚军队。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被纳粹德国占领之后,布尔诺工厂被纳粹接收,ZB-26被改名为MG-26继续生产,战后还在生产,一直到1953年才停产。

布尔诺工厂除了玩轻重机枪之外也玩汽车,这款Z 5 Express是不是挺拉风的?

中国是使用ZB-26最多的国家,进口过3万挺,山寨仿造无数,估计在10万挺以上,国共两党军队都用,不但把日本鬼子压得擡不起头来,美国鬼子在朝鲜战场也挨过打。

捷克斯洛伐克因为其地缘位置和民族构成而成为了二战的第一个牺牲品,在二战后被纳入苏联阵营,但即便在苏联阵营中因为其悠久的工业底蕴依然保持着苏联阵营中最高的生活水平。

冷战结束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因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区域的民族以及经济差异而分离成为两个国家,现在原苏联阵营中人均GDP捷克排名第一,而斯洛伐克在爱沙尼亚之后排第三,如果按购买力平均来计算的话,捷克以35223美元排第一,而斯洛伐克以32895排第二。

因为历史的造化弄人,捷克大约有半个世纪没有发展,从曾经的世界第三滑落到了不为人注意的小国,但冷战结束之后发展较快,现在是欧盟成员、北约成员,还是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成员,百年底蕴到底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