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朋友的孩子在省級的少兒繪畫大賽上拿了一等獎。

  我們都感到不可思議。

  因爲就孩子的手工和繪畫作業而言,她是操心得最少的一個。

  當其他家長都自己動手幫孩子完成這些麻煩的作業的時候,而她是哪怕被老師在羣裏點名批評,也堅持孩子該做的自己做。

  但是現在,當我們的孩子仍舊只能臨摹畫本的時候, 她的孩子卻已經遠遠地把我們甩在身後。

  這樣的結局太讓人意外。

  很多時候,我們以爲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披風擋雨,竭盡全力,卻不知道最好的愛是適當放手,不再承包一切。

  而孩子,也只有脫離了父母的羽翅,才能衝刺雲霄,飛出自己的一片藍天。

  同樣令人警醒的還有現代版天才“傷仲永”的故事。

  魏永康,2歲就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完成初中課程,13歲就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考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成爲碩博連讀研究生。

  這樣的天才,卻沒想到讓他的媽媽給毀了。

  魏永康媽媽覺得孩子這麼聰明,吃飯浪費時間,不必自己動手,只要好好讀書,將來就有出息。

  正是這樣的想法,讓她做了一個不辭勞苦的母親。

  她每天早上幫兒子把牙膏擠好,把兒子要穿的衣服搭配好,在17歲考入研究生前,爲了讓孩子多看一會書,她還要每天給孩子餵飯。

  17年來魏永康從沒洗過一雙襪子!

  包辦孩子生活的一切,這樣的惡果在魏永康讀研究生的時候,全面爆發。

  他完全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

  房間不打掃,屋子裏臭烘烘的;

  他經常一個人窩在寢室裏看書,忘了還要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爲此一門功課記零分。

  而沒寫畢業論文也最終讓他失去了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

  魏永康最終被學校勸退。

  望子成龍的母親痛心疾首,大喊恨不得孩子跳樓死了,被車撞死,沒有這麼沒出息的孩子。

  可是這一切就與母親自己無關嗎?

  魏永康的媽媽包辦了生活裏的一切,把孩子培養成了一臺優秀的學習機器,卻唯獨忘了告訴他,有遭一日媽媽也會離開這個世界,孩子,你的路,你必須要學會自己走。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一切都讓給孩子,爲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每個不能獨立的孩子只有在殘酷的現實生活裏到處碰壁,鮮血淋漓的時候,他們才知道那把屠刀的罪魁禍首,是自己的母親。

  每個母親也只有在孩子頭破血流的時候,才悔不當初。

  而幾乎到這樣的時候,基本爲時已晚,因爲孩子已經完全沒有了自我。

  他們,就是一個巨嬰,沒有母親的滋潤,根本無法存活。

  真正好的教育從不是單向的給與付出,而是雙向的感激與互動,是在該放手時,勇敢放手的堅決。

  曾看《爸爸去哪兒》的時候身邊很多人都喜歡諾一,大家總結起來,發現喜歡的原因無非是這兩個:

  第一,他既沒有失去一個孩子的天真和赤誠;第二,他有大人的擔當和成熟,無比照顧妹妹。

  諾一的性格與劉燁夫妻倆的教育方式不無關係。

  安娜作爲法國人很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劉燁曾說諾一和霓娜從2個月開始就自己單獨睡一間房。甚至孩子哭了,安娜有時候還會刻意讓孩子多哭一會兒。他們從不刻意打擾孩子的睡眠,也不慣着孩子睡覺要哄的習慣。

  堅持下來之後,諾一他們睡覺都很安穩,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而在生活裏,劉燁跟諾一相處起來,像一個大朋友一樣尊重他,讓他有獨立的思想,像個大人一樣去成長。

  他會跟諾一探討各種生存問題,還會爭論誰比較帥,會拿出自己天真呆萌的一面與孩子蹦蹦跳跳,更會示弱假意難過尋求諾一的安慰與幫助。

  在這樣的教育方式裏,難怪諾一會成爲擔當感的小大人。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一生中必須要經歷這三個階段,人格纔會成熟。

  一是從母體中分離。

  二是從原生家庭中分離,長爲獨立的精神。

  三是具有獨立的闖蕩社會的生存能立。

  我們的孩子走向獨立的過程,既是成長的過程,更是喪失和分離的過程。

  這種分離的過程裏,父母必須戒掉自己的寵溺,戒掉包辦一切的習慣,戒掉聚攏翅膀爲孩子遮風擋雨保護行爲。

  放手讓他們成長,他們纔可能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放手讓他們去成長,他們纔會收穫獨立而健全的人格,才能更有自信去迎接人生的風雨。

  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去死。

  教育也是一樣,沒有任何一個家長可以代替孩子的未來。

  他們的未來只能在自己手中,只能獨自一人上路,走過人生的漫漫長夜,去摘取屬於他們的果實累累。

  作爲父母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該呵護時給予濃烈的呵護,該放手時果斷地放手。

  幫孩子戒掉依賴,同時也解除我們身上的包辦式思維,這,是每個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END﹌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作者-

  嗨,我是嬌嬌媽,專注於服務數百萬媽媽的家庭教育平臺。我的文,偶爾理性冷靜、偶爾溫暖深情。但願,我們相識後,你懂自己也懂孩子。嬌嬌媽(ID:jiaojiaoma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