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十廳開廳後的分區,用今鄉鎮市界為基準,加上街莊整併前後資料繪製而成

1901集集 

現今集集鎮在1901年分區:濁水區、集集區、柴橋頭區、北勢坑區

1903集集

1903年後:濁水區、集集區。

柴橋頭區、北勢坑區併入集集區。

1901水裏

現今水里鄉在1901年分區:社仔區、南五城區、大坪頂區(、社藔區)

1903水裏

1903年後:集集區、南五城區、大坪頂區(、社藔區)

社仔區併入集集區。

 

1909水裏

1909年後:集集區、羌仔寮區

南五城區拔社埔莊併入集集區。

1910水裏  

1910年後:集集區、羌仔寮區。

羌仔寮區龜仔頭、牛轀轆併入集集區。


現今集集鎮在1901年分為四區,1903年併為二區,隘藔莊一直在五州二廳時期才劃分為集集莊所轄,就交通來看,自隘藔到集集須翻過一草嶺山,前往濁水是容易得多。

再來社仔區併入集集區,連帶後來的拔社埔、龜仔頭、牛轀轆也併入集集區,可推斷因集集是明治年間集集、水裏兩地最大的市街,也是政治中心,更是前往山地的進出關口。

 

水里鄉現今的興隆村有部分是大坪頂區(鹿谷)的大水窟莊,郡坑三村則是蕃地。


在《臺北縣.臺中縣行政區域街莊社名》內,鹿谷鄉清水溝三村僅出現清水溝莊且劃為「大坪頂區」,龜仔頭、牛轀轆在劃為「社藔區」,

在斗六廳報內並未發現確定劃分,只能以推斷而成。


資料來源:

《臺北縣.臺中縣行政區域街莊社名》

明治三十四年《苗栗.臺中.彰化.南投.斗六廳報》

明治三十五年《苗栗.臺中.彰化.南投.斗六廳報》

明治三十六年《苗栗.臺中.彰化.南投.斗六廳報》

明治四十三年《臺灣府報》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