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撒哈拉「——三毛

曾几何时,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黄沙是木鱼对撒哈拉的最初想像,此后经年,岁月除了继续对这片不毛之地的雕琢,也将三毛与荷西爱的炙热在这片土地上尽肆投撒。

难以想像,一张美国地理杂志上撒哈拉的照片,会勾起一个女生横渡沙漠的幻想,直到我站在沙漠之上,亦然明白当时三毛的那份奋不顾身的冲动。

每个人都有梦,可是追梦的人并不多。这片大得能装下整个美国本土的沙漠,拥有全世界最充足的阳光,也是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让远在万里之外的无数中国人,了解了在非洲寸草不生的沙漠里生活的人们,有著何种关于生命的爱恨和喜憎。

不知道你们是否心中都有一个沙漠梦,这次木鱼就把这份荒芜却炙热的地方,送给你们!行走摩洛哥,从蓝色小镇到荒芜沙漠,闻著地中海的风,开启一场异域风情之旅

旅行前的注意事项:

防晒与保暖

参加沙漠团时,应注意沙漠地区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巨大。要做好防晒和保暖工作。

著装建议

摩洛哥是伊斯兰教国家,所以女性游客应注意自己的著装,不要穿著短裤、吊带裙。虽然摩洛哥在阿拉伯世界中相对开放,女性游客可以不带头巾,但清凉的打扮还是会招来非议。

防骗建议

在摩洛哥各城市的老城中,尽量不要理会街头陌生人的英文搭讪,如果需要问路,应当找当地商铺中的工作人员询问。

摩洛哥 国土辽阔,至少10天(加上往返中国需要12天)的游览时间只能精打细算,选择那些城市也是行程最重要的关键,一般来说都以古都、撒哈拉沙漠和群山为重。木鱼就来说说摩洛哥必打卡的几大城市,其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来筛选。

大环线:卡萨布兰卡-拉巴特-丹吉尔-德图安-舍夫沙万-瓦卢比利斯-梅克内斯-非斯-伊夫兰-米德勒特-梅尔祖卡-瓦尔扎扎特-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的柔情与旖旎

大西洋海浪声中吟诵呢喃的古兰经

DAY1-2:(哈桑二世清真寺 — Rick』s Cafe)

卡萨布兰卡 因其同名电影而闻名,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在西班牙语中原意是「白屋」,这里是伊斯兰城市,最显而易见的风景便是城市里的清真寺。

整座城市的建筑大多数为白色,就连许多阿拉伯渔民的住宅也是在褐色峭壁的背景下呈现白颜色,与辽阔蔚蓝的大西洋交相辉映。

这里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座的海上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转过一道街角,便是被五颜六色包围的老城——拥挤而喧嚣,却充满惊喜与热情。

伊斯兰风情的建筑,简直是摄影师的天堂。随手一拍便是大片既视感,跳跃的色彩感,不可否认,这里聚集著太多的网红景点。

来摩洛哥,必须体验摩洛哥spa

如果你们想要体验正宗的摩洛哥洗浴的人可以去所在街区的摩洛哥浴室,让精油舒缓自己因时差而干燥的皮肤,专业的护理、舒适的按摩能帮你驱赶逛市集带来的疲惫。所有的公共浴室都只针对单一性别人群(或者男女分在不同时段洗浴)。

在拥有千年历史的菲斯面前,卡萨布兰卡亦只能算是「前菜」。穿梭在由9000多条巷子构成的古城中,不迷路,那是不可能的!

马拉喀什的美好与不舍

任何人都有爱上马拉喀什的理由

DAY3-4:(马约尔花园—伊夫·圣罗兰马拉喀什博物馆—库图比亚清真寺-萨阿迪王朝陵园—巴迪皇宫—摩洛哥艺术博物馆—德吉玛广场)

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南部。马拉喀什无论王宫、贫民百姓居住的老城还是欧洲人度假的大饭店,外墙的颜色都是陶土红的颜色,放眼望去,满目皆红。

这里有摩洛哥最大的传统市场,同时也有非洲乃至世界上最繁忙的广场之一的杰马夫纳广场,被誉为「摩洛哥南部明珠」

在马拉喀什曾出现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被人们称为「七圣徒」,至今仍有人把去马拉喀什说成是去朝圣「七圣徒」。

去到马约尔花园逛逛,感受艺术的气息。这里是一座植物花园,也是摩洛哥马拉喀什艺术家集聚的艺术圣地。院内种有数十种高矮不一肥瘦各异的仙人掌。

更特别的是从小道到花盆,从亭子到房子都被漆上了鲜艳夺目的颜色,算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马拉喀什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城

在马拉喀什有古城和新城之分,相对于住在马拉喀什新城里居住的是比较多的有钱人,麦迪娜古城里就是穷人和有钱人混居的地方。

老城区极具阿拉伯特色,这里的房子全是赤红色,内部街道弯曲密集,走在里面容易迷路,但在下个转角说不定也能遇见令人惊喜的景色。城区内分布众多商铺和手工艺作坊,在这儿能买到正宗的民族特色饰品。

一座老城的历史总会在不经意间泄露它的过去,这些悄悄地,都写在拾阶而上的黑袍老人身上,门垣旁的窗格子里,破旧喷泉的石刻雕花中,写在沿著街角蹑手蹑脚的猫儿那沾著淡淡炭灰的鼻尖上。

马拉喀什有摩洛哥最大的传统市场,广场上到处是杂技演员、讲故事的人、卖水人、跳舞者和音乐家。奇装异服的柏柏尔人穿梭其中,耍蛇人逗弄著嘶嘶吐著信子的眼镜蛇,妙曼少女随阿拉伯音乐起舞,却不知黑色面巾下是男儿脸庞……这一切都发生在这座异域迷幻的红城里。

麦迪娜古城的核心区域是德吉马广场

闲暇之余,去到杰马夫纳广场,说实话,虽然之前也有听说市场的繁华,但是身处广场内,还是被震撼到了。杰马夫纳广场是全球唯一还在使用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广场,已有一千年历史。

广场的白天挤满了卖水的、耍蛇人、耍猴人、讲故事的人、算命的、魔法师、小商小贩,还有当地妇女涂画在手脚上的号称一般能保持一个星期不掉色的指甲花彩绘等等。

这里是马拉喀什人生活的缩影,兜售工艺品的小贩、商人不断切换各国语言,奇装异服的艺人用表演吸引游客的围观,在这能看到马拉喀什文化的千姿百态。

德吉玛广场不容错过的美食

摩洛哥的蜗牛无论个头还是口感吃起来跟螺蛳没有太大差别,烹制上像是放在各种草药的清汤里煮熟,再撒上些调味粉,会有泥土腥味,喜好看个人口味。5迪拉姆/小碗,10迪拉姆/大碗。

塔吉是摩洛哥当地特色的饮食,一定要尝一下!用一种特制的圆锥形陶制器皿慢慢小火焖出来的,全程不加一滴水。可以选鸡肉、牛肉、羊肉或者鱼肉,配以番茄、辣椒、洋葱等蔬菜,小店一般25迪拉姆/份,还会配上一份免费的面包或者烤饼。

来到摩洛哥,你会感觉全国人民都吃古斯米。它类似于我国北方的小米,是摩洛哥乃至北非、中东、南欧甚为盛行的主食,也指一种用粗小麦粉烹饪而成的摩洛哥主菜。

广场上有很多小摊卖鲜榨果汁,一杯只要4或5MAD的橙汁,口感好极了。在广场边上找到一家地势不错的餐馆,上到最上面的露天平台,花20迪拉姆买1瓶饮料,找个位置好桌子坐下,就可以俯瞰广场,夕阳落下,夜景会让你惊艳的。

告别红色城市,下一站撒哈拉……

撒哈拉的日与夜

漫天星辰下无处安放灵魂

DAY5-7:(阿特拉斯山脉 — 瓦尔扎扎特 — 梅尔祖卡 — 撒哈拉)

骑骆驼、参加篝火旁的音乐会以及欣赏漫天繁星的夜晚,然后在第二天清晨爬上附近的沙丘欣赏日出(具体沙漠行程往下翻)

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2大荒漠,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位于非洲北部,以其壮观的沙漠风光、浩瀚的沙海、精致的沙丘以及迷人的沙漠风情吸引著无数人。

目前,撒哈拉大沙漠的某些部分是禁止旅客入内的,但是另有一些很有特色的景点仍可以得以参观,特别是在地处摩洛哥、突尼西亚和埃及境内的部分。

所以,一般走撒哈拉行程,都是先从卡萨布兰卡开始。在这里,可以通过点篝火、骑骆驼以及四驱车探险来体验撒哈拉大沙漠之旅。

撒哈拉的传说总是离不开对自由的追寻

这片土地的主人——柏柏尔人,便是以自由独立的性格闻名于世。上千年来,数个由柏柏尔人部族发展而来的王朝陆续统治著摩洛哥地区,甚至跨越直布罗陀海峡,在对岸的西班牙建立起自己的都城。

柏柏尔人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大致是由西亚和欧洲迁徙而来,几千年来,不同部族的柏柏尔人共同生活在马格里布地区,其中的很大部分皆游牧为生。分散而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柏柏尔人独立而不羁的性格,也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聚居形式——「Kasbahs」城堡。同一部族共同生活在一个如同堡垒的村寨之中,共同抵抗外敌,从不妥协。

我骑著骆驼慢慢走进,撒哈拉无边的风与沙。一路走来,从大西洋海风,终于遇上了沙漠的漫天星辰。

骆驼不仅是进入沙漠后的代步工具,也是一项特别的沙漠风情的体验,从沙漠边缘到达营地的骆驼,一般需要骑行1小时及以上。

沙漠住宿,晚霞与星空的相伴。

沙漠露天的餐吧里有红酒和香槟,烤全羊的夜晚必须有篝火和柏柏尔人的舞蹈,日出之时,可以在沙丘之间安静的喝个茶。

看著此情此景的景象,大概这世界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吧,原本荒凉却因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让这片沙漠有了温柔的情绪。

旅行的方式有千百种,但无一例外的是,都让我们有了对世界好奇的冲动。会因为某个国家,某个文化,某个地区的生活方式,去感叹自然,敬畏生命,这就是我从未停止脚步的原因。

沙漠团线路:

通常以两大城市:马拉喀什、非斯作为起点,行程3-4天,最常走的线路是马拉喀什—非斯的3天2晚线路。

DAY1:早晨从马拉喀什出发,经过阿本哈度、瓦尔扎扎特,夜宿瓦尔扎扎特或玫瑰谷;

DAY2:从瓦尔扎扎特(或玫瑰谷)出发,经过托德拉峡谷、梅祖卡小镇,到达沙漠边缘,骑骆驼或乘越野车进入沙漠,下午抵达沙漠宿营地,夜宿沙漠;DAY3:清晨从沙漠里出来,乘车返回马拉喀什(或前往菲斯)。

从马拉喀什出发,进入沙漠前的游览,沙漠中的体验与露营,最后回到沙漠出口的梅尔祖卡。还需在梅尔祖卡自行包车、或搭乘小巴去往下一站,在当地非常容易寻找。

途中,你会遇见:

▲阿拉特斯山脉

▲阿伊特·本·哈杜村

▲托德拉峡谷

▲厄尔切比沙丘群

菲斯的神秘与古老

有人多爱菲斯,就有多恨菲斯

DAY8-9:(哈桑二世清真寺 — Rick』s Cafe)

菲斯是摩洛哥北部城市和穆斯林宗教文化中心,是摩洛哥最早建立的阿拉伯城市,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被视为伊斯兰教圣地之一。

非斯分为古城、旧城和新城3部分,古城右岸部分建于789年,左岸建于809年。11世纪两部分合并,成为伊斯兰圣城,称非斯-埃尔-巴里。13世纪在古城西部另建新非斯(旧城),称非斯-埃尔-杰季德。14世纪非斯成为伊斯兰教学术和商业中心。

古城和旧城多阿拉伯式建筑,街道狭窄,作坊、商店鳞次栉比,传统市场繁荣。现代化新城建于古城西南高地上,1916年兴起。

非斯是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之一,最有阿拉伯文化根基的古都,最老的大学清真寺,最复杂的街道布局,最全手工业技艺,最具人气的集市贸易,一路下来名气最大的麦迪娜老城就是菲斯了,整座城市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复杂的城市据说有9000条小巷,初来乍到一定要有专人指路;最窄的街道,必须是毛驴优先通过。走过一条一条小巷,前有地陪引路后有领队断后,恐怕把你丢失在这穷街陋巷茫茫人海之中。

迷失在菲斯的小巷中,是每个来到这里的旅人都将永远记住的体验。老城内那9000多条交错密密的街道,可想而知,这里充了多少旖旎之物。

各种丰富的手工作品、木雕、皮具、铜器,灯具......此时此刻,我仿佛走在一千零一夜的世界,上演著,永远迷不完的路,永远指错路的好心人,以及带你走了半天走错了路,却又转身问你要高额领路费的「假导游。

不过迷失在历史古城,也是一种难忘的体验。兜兜转转,会发现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琳琅满目的手工皮鞋、手工瓷(银)器、以及做大的皮革厂。

皮革制品是菲斯最重要的手工艺品之一,参观皮革厂也是必体验。但是游客是不能进入皮革厂内,只能在天台观看皮革的制作过程,但是刺鼻的味道,大家得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可以向店家要一点荷叶,缓解下味道。

舍沙万夫的蓝色童话梦

蓝,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DAY10-12:(漫步舍沙万夫 — 西班牙清真寺看日落)

舍夫沙万 位于里夫山宽阔的山谷之中,这里远离大都市的繁华,大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最灿烂的天空蓝。

作为回教国家的小城,处处洋溢著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城镇始建于1471年,位于老城区麦地那的小堡垒至今仍然存在。

有人说:「这里是被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当我踏进这座小镇时,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这铺天盖地,深深浅浅的蓝,温柔地包裹住了。

其实这座小镇的人们已经无须等待上帝,他们早就自行将天空拉下,把大海挪来,只用一种色彩来装扮了他们的生活。

穿行在这里,仿佛自己置身于天空中、大海里。街头商店琳琅满目的阿拉伯风情饰品,透过窗户看到屋里有人在墙上创作蓝色大猫的巨幅墙体彩绘。

在这里,遇到最多的动物就是猫,这些猫咪都不怕人,并且非常有镜头感,举著相机对著它,它会在你的面前各种摆。

舍夫沙万是很多人来摩洛哥的理由,这里的任何一处都是美景,任何一个街角仿佛都有故事。

西班牙清真寺是俯瞰舍夫沙万小镇的日落和夜景绝佳的地方。看日落的人非常多,如果想要占据最佳机位的话,建议在7:30之前到达西班牙清真寺。在落日下,蓝色的小城泛著紫色,漂亮极了。

从大西洋到撒哈拉,从荒芜沙漠到蓝色小镇。这是一场美景与文化的盛宴,如果你们想去摩洛哥,木鱼的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参考,不管是追求三毛的浪漫爱情,还是打卡卡莎布兰卡的网红圣地,还是迷恋那份蓝色情节,摩洛哥值得大家去亲自去体验,打破你对非洲的既定印象。

环游世界,在路上,木鱼会陆续把世界的风景与故事带给你们,请继续关注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