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艾森豪威爾是公認的二戰名將,蒙哥馬利也能排得進去?蒙哥馬利純屬英國沒人了,拉一個看的過去的湊數的。

三人戰績如何,拿事實說話,不要受限於他們的名聲。

朱可夫指揮了諾門坎戰役,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柏林戰役等重大戰役,是蘇聯名副其實的救火隊長。

在列寧格勒戰役期間,面對來勢洶洶的德軍,朱可夫殺掉和撤掉了大量臨陣脫逃的軍官,並在重點位置上進行防禦戰,迅速穩定了戰線,從此開始了長達將近三年的防禦戰,拖住了德軍北方集團軍羣的腳步。

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第六集團軍羣攻入斯大林格勒之後,朱可夫調集軍隊與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巷戰,減緩德軍攻勢,同時調集蘇軍主力攻打斯大林格勒外圍的德軍,迫使外圍德軍全面潰退,讓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羣被重重包圍,最終投降。

朱可夫幾乎參與了蘇德戰場上主要的大戰,強有力的挫敗了德軍攻勢。

艾森豪威爾策劃了登陸北非的戰鬥,西西里登陸,以及諾曼底登陸戰。1944年6月6日開始了「霸王行動」,諾曼底登陸盟軍瞞天過海,放棄了條件優越的加萊海峽,選擇了諾曼底,趁德軍疏於防範之際,迅速突破,鞏固了灘頭陣地,並解放了法國,由此開始了向德國的進攻。

蒙哥馬利最著名的戰役當屬阿拉曼戰役,蒙哥馬利擊敗了名震天下的德軍名將,號稱「沙漠之狐」的隆美爾。

阿拉曼戰役無疑是成功的,但是蒙哥馬利一直不受認可,原因在於德軍總兵力27000,義大利軍隊54000人,共有坦克559輛。二戰中義大利軍隊的表現就不說了,真正有用的只有不到三萬人的德軍,另外德軍的物資,尤其是石油嚴重不足。

相比之下,英軍有22萬人,2700輛坦克,而且燃油充足,同時英軍擁有制空權,制海權。

如此優勢的情況下,軸心國損失12000人,350輛坦克,而英軍損失13500人,500輛坦克。這才把軸心國逐出非洲。

這能叫勝利嗎?蒙哥馬利之所以出名,因為他的敵人是隆美爾,一位被認為不可戰勝的名將,所以只要打敗他,不管怎麼樣,都是勝利。

至於由蒙哥馬利指揮的,飽受詬病的「市場花園行動」,在軍事意義上是絕對失敗的,甚至沒必要一提。

在我看來,朱可夫,艾森豪威爾可以並列,蒙哥馬利跟他們不在一個檔次。


武是老朱第一,文是老艾第一。老朱是士兵的將軍,相當於韓信。老艾是將軍的將軍,相當於張良加蕭何。老朱和老艾明顯高一大截,蒙哥跟這倆放在一起不太合適。

老朱一直在前線,統領大軍,每一場仗都是親力親為,幾乎是不敗的戰神,個別失利瑕不掩瑜,可以說是武力值滿分。老艾一直在大後方的辦公室蹲著,基本不用上前線。上要伺候政客老闆,下給將軍們派活兒,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是非常心累的活兒,誰幹誰知道,可以說是情商滿分,交際值滿分。

圖一:老朱性格剛烈,適合在前線帶兵。

老朱打逆風仗的本領無人能及,抗壓能力強得很,換了另二位上去未必能成。三大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都是在一片大潰敗中創造奇蹟,斯大林的信心實際上就是老朱給的。如果老朱說守不住莫斯科,斯大林早就逃到西伯利亞了。

老朱打順風仗也不錯,巴格拉季昂戰役,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直到柏林戰役,善於集中優勢兵力優勢火力,抓住德軍的弱點猛攻。有人說老朱不顧士兵的性命,很多戰役蘇軍死傷過多。這個評價不公正。

圖二:笑咪咪的老艾就是個玻璃猴子,又光又滑,不然搞不定政客們。

從下到上都有責任。蘇聯本來就是戰鬥民族,打仗的風格就是粗話豪野,下面連營的的政委們一喊烏拉,士兵們就得跟著沖。上面的斯大林不是省油的燈,雖然不懂打仗,但喜歡瞎指揮,為了能打贏根本不拿士兵的命當回事,時刻不忘給將領們施壓,提前完成KPI,將領們為了完成KPI,就只有朝下壓。

圖三:蒙哥的胸懷和氣量,遠遠比不上老朱和老艾。

老艾需要協調盟軍的行動,讓豬隊友們跟著美軍的節奏走,是非常困難的。美軍如果是自己單獨打還好,問題是要帶飛全場,英軍加軍等等都很渣。必須有一個外圓內方的人坐鎮大本營,又圓滑又能堅持己見,是打大龍還是帶兵線,還是圍攻高地塔,能從國家的角度,而不是軍隊的角度來考慮。

蒙哥就一戰區指揮官的水平,小心眼,喜歡計較。論指揮能力,放在東線也就一集團軍指揮官,不見得趕得上科涅夫。運籌帷幄這事就算了,讓他去搞,會拆了英美聯盟。


當然是朱可夫了。如果斯大林從一開始就相信朱可夫的話,蘇軍絕不會在後來被打的那麼慘,而二戰結束的時間表也會相應的提前那麼一點點時間。

蘇德戰場交戰情況

在二戰期間,戰場上的戰爭規模最大的就是蘇德戰場,在這個戰場上,德軍一共投入了德國 700萬軍隊,而蘇聯則是舉國參戰,前後總計投入1750萬軍民。(為什麼要說是軍民,當時的蘇軍基本上已經傷亡殆盡,很多都是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的平民,這一點在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表現的尤為明顯。)

朱可夫在蘇德戰爭發生之前,其實就已經預料到,德軍可能會提前進攻蘇聯,但是那個時候的斯大林根本就不相信朱可夫的判斷,甚至為此十分震怒的將朱可夫大發到列寧格勒去指揮作戰。

1941年蘇德戰爭發生後,在德軍裝甲部隊的快速推進之下,蘇軍遭遇了慘敗,大量的被包圍,幾乎是成建制的被德軍俘虜,比如在基輔會戰中,蘇聯百萬大軍,除陣亡外,一共有66.5萬人被俘,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殲戰。

而此時的斯大林最終冷靜下來,將朱可夫(當時是大將)從列寧格勒方向召回,命令他負責保衛莫斯科。而朱可夫回到莫斯科之後,面對的是廢墟一樣的莫斯科以及空虛的防線和僅九萬人的部隊。等他到了前線之後,便成為了蘇聯紅軍的救火隊,總是被斯大林派到最重要的戰線。他高超的指揮藝術、堅強的意志、嚴厲的作風往往能夠讓蘇軍挺過最艱難的時段,最終保住了莫斯科。

蘇軍大反攻

朱可夫因此出任最高副統帥,並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線,並指揮了一系列的對德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的戰役勝利,並最終領導者蘇軍攻入柏林,滅亡了納粹德國。

所以我們可以說,朱可夫可以稱的上是蘇聯的「軍神」,只有他的出現,才最終力挽狂瀾,保住了莫斯科,也保住了蘇聯政權,在最終的戰役裏,徹底的滅亡了納粹德國政權。

而這個時候,蒙哥馬利在幹嗎呢?在北非戰場上被「沙漠之狐」隆美爾打的到處亂竄,要不是希特勒一直在後勤上給隆美爾拖後腿,估計德軍早就打過埃及,佔領整個中東了。艾森豪威爾也是一樣,在東亞戰場把菲律賓以及十幾萬美軍丟給了日本人,自己坐潛艇逃跑,要不是美國最後依靠戰爭潛力拖垮了日本海軍,東亞戰場勝負尤為可知。

所以後來英美也都是二戰戰勝國,但是這兩個人的戰敗記錄,仍是兩個人無法抹去的人生污點。

朱可夫塑像

最後,蒙哥馬利也好,艾森豪威爾也好,是無法與朱可夫相比的。因為這三個將領在戰役上沒有戰敗記錄的,只有朱可夫,而且也只有朱可夫指揮過交戰規模超過500萬以上的戰役。只有朱可夫打的纔是決定二戰勝負的主要戰場上的戰爭。與此相比的其他連個將領,都只不過是次要戰場上的軍事指揮官罷了。


這三個人分屬於盟軍各國的高級將領,不過從實際來講這三人的水平與德軍三大名將差太多,如果非要選出來一個可能艾森豪威爾更厲害一些。接下來我給大家逐一分析一下:

朱可夫

很多軍迷都推崇朱可夫,因為朱可夫在東線戰場擊敗殲滅了大量的德軍,更有人認為因為他成功阻止了德國的進攻,並帶領蘇聯紅軍反敗為勝。我在這裡並不否定朱可夫的功勞,但對於朱可夫的戰略戰術能力我確實不敢恭維。

筆者曾經查看過朱可夫指揮的歷次戰役,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朱可夫與德軍對戰基本上都是在自己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才主動發動進攻,而在這之前就是不停的要增援。這一習慣在他與日本對戰的時候就這樣,此外古德里安以及曼施坦因敗在他手下也不能說明他厲害,德軍的失敗是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個人覺得朱可夫的戰術過於呆板,一靠平推,二靠人堆,這也可能是蘇聯將領的通病。

蒙哥馬利

筆者認為蒙哥馬利更是言過其實了,在北非戰場他被隆美爾收拾的太慘了,在前期戰鬥中可以說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即便是後期他擊敗德國北非軍團,這也與他的能力沒有多大關係,德國在北非戰場的失敗是敗在了後勤補給。在這一系列的戰鬥中,蒙哥馬利完全沒有能夠拿的出手的戰績!

艾森豪威爾

艾森豪威爾的戰術指揮能力可能不如巴頓等將領,但這哥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十分強悍,在協調各方面關係上極具才能,盟軍的聯合作戰都是由他指揮的。除此之外,他還是個有名的伯樂,善於發現人才,提拔了巴頓等一大批名將。最後人家更是轉行到政界,當了美國總統,這說明這個人的眼界絕非普通將軍能比。

筆者認為把艾森豪威爾放在首位應該實至名歸!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他們三人都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都是盟軍最偉大的將軍!世界對其3人的排名為!1,蒙哥馬利,2,艾森豪威爾,3,朱可夫。


蒙哥馬利戰績,








蒙哥馬利是二戰中最傑出的偉大將領!以成功掩護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聞名於世!他指揮過最著名的三大戰役,阿爾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底登陸。這也是他軍事生涯的傑作!

艾森豪威爾戰績




1946年6月擔任北非和地中海戰區盟軍總司令,指揮代號"火炬」的北非登陸戰役。45年10月接任美軍總參謀長。

朱可夫戰績






朱可夫為最高統帥部主要成員,親自指揮莫斯科會戰的勝利,指揮了斯大林格勒戰役。1945年4月16日,朱指揮第一方面軍首先攻佔了柏林。5月9日代表蘇聯在德國投降書上簽字。


要看怎麼說了。往高層次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戰場勝負,而是看誰達成了自己的政治目標。誰領導的軍隊幫助自己的國家達成了政治目標?達成了什麼樣的政治目標。我們來比較一下,三位元帥或五星上將分別代表了英、美、蘇三國。

二戰中,三國的共同目標,是擊敗德國,而擊敗德國的主角是蘇聯。蘇聯也是二戰後獲得最大政治利益的國家,從一個落後國家,一躍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作為蘇軍僅次於斯大林的第二統帥和具體指揮者,朱可夫當仁不讓排第一。

美國參戰時間較晚,在西線戰場並不是第一主力,在北非最多算露個面,在義大利戰場仍是英軍主導,開闢第二戰場後,蒙哥馬利領導的英聯邦軍纔是進攻主線。但最終,美國取得了比英國最大的利益,成為西方世界的領導者,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身為西線統帥,艾森豪威爾(非美軍最高統帥或第二統帥,馬歇爾纔是二戰美軍位於總統之下的實際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僅是戰區統帥)雖然只算軍人外交家,但實現了美國的政治利益,當排第二。

如果僅從戰場指揮藝術和戰績來說,朱可夫是第一個將閃擊戰術運用於實戰的將軍(哈勒哈河戰役),是第一個在戰場上取得對德作戰勝利的將軍(葉利尼亞的反擊),危難中保住了列寧格勒、莫斯科,挽救了紅軍,成為斯大林的「消防員」、「救火隊」。指揮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解放了基輔,指揮、制定瞭解放蘇聯全境,將戰場推向德國的十次突擊,挫敗了古德里安從東普魯士反擊計劃,率先攻取東普魯士,在蘇軍需要休整,但出於政治大局的需要,強行向柏林推進,付出了代價,取得了勝利。與那些軍事勝利、戰術的巧妙相比,服從政治大局,纔是為統帥之道。艾森豪威爾從沒有真正指揮過作戰,參謀人員出身,沒有什麼軍事建樹,僅僅是個軍人外交官,蒙哥馬利在軍事上強於他。說以多勝少的戰役,艾森豪威爾與蒙哥馬利都比朱可夫擁有對敵作戰更大數量優勢,以弱勝強,只有朱可夫實現過。而二戰其他將領,更與朱可夫不可比,如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爾、巴頓等,他們都沒有真正擔任過戰略指揮任務,僅限於戰術指揮層面,不是真正的統帥。麥克阿瑟的勝利是尼米茲送的,沒有尼米茲,他什麼跳戰術都沒用,太平洋戰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海戰,不是陸戰,奪取制海權,對島嶼的陸戰是無懸唸的,所謂蛙跳,不過是麥克阿瑟為兌現自己的私人承諾,不願繞道,單刀直入的走捷徑,因為尼米茲在海面上勝利,他沒有側翼危脅,沒有陷入包圍之憂。仁川登陸是投機取巧,只對付金日成之流罷了。

二戰,陸軍第一統帥朱可夫元帥,海軍第一統帥尼米茲五星上將,空軍第一統帥凱塞林元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帶來了巨大創傷,但從戰爭中確實走出了許多世界級的軍事將領,例如,在盟國方面,有美國的巴頓、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英國的蒙哥馬利,蘇聯的朱可夫;在軸心國方面,主要有德國的隆美爾、鄧尼茨、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這些偉大將軍不勝枚舉。那麼,將蘇聯的朱可夫、英國的蒙哥馬利和美國的艾森豪威爾作比較,誰纔是盟軍最偉大的將軍呢?我們不妨看一下他們的履歷。

朱可夫(1896-1974),蘇聯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蘇聯元帥。1918年參加紅軍,起於卒伍。1931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先後任蘇聯國防委員會副人民委員兼蘇軍總參謀長、蘇軍統帥部成員、國防委員會第一副人民委員等。衛國戰爭期間,指揮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以及攻克柏林等著名戰役。1945年5月代表蘇最高統帥部接受法西斯德國投降,任駐德蘇軍總司令和最高行政長官。他四次榮膺「蘇聯英雄」勳章,而另一位四次獲此殊榮的是勃列日涅夫。斯大林曾高度評價朱可夫。1945年5月25日,他在慶祝宴會上說:「朱可夫同志的名字將作為勝利的象徵,不可分地和這個戰場聯繫在一起。」

蒙哥馬利(1887-1976),英國陸軍元帥、軍事家。20歲考入英國皇家軍官學校。二戰爆發後,先是成功掩護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調任駐北非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因擊潰被稱為「沙漠之狐」的德軍名將隆美爾指揮的非洲軍而聞名於世。1943年率軍進入西西里。1944年6月指揮英軍在諾曼底登陸。六十年代曾兩次訪問中國。

艾森豪威爾(1953-1961),美國陸軍五星上將、第34任總統,共和黨人。1915年畢業於西點軍校。1928—1935年在麥克阿瑟將軍辦公室任職。1942年5月任歐洲戰區美軍總司令。11月任北非盟軍最高統帥,取得北非戰役的勝利。1943年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1944年6月發動諾曼底戰役,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同年升為五星上將。1945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53-1961年任美國總統。

所以,他們三人誰是盟軍最偉大的將軍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二戰本就是一場盟國對軸心國的作戰,美英蘇三國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也沒有說因為美國提供的物資援助更多就讓艾森豪威爾身上帶有更多的光芒。對於他們各自國家和人民而言,他們都是最偉大的將軍。


謝謝悟空邀請!

我認為,艾森豪威爾是盟軍中的戰略級別指揮官、盟軍的政治領導人,而蒙哥馬利、朱可夫只是戰役級別的指揮官,是戰略的主要實行者。可以這麼說,艾森豪威爾制定戰略方案,蒙哥馬利必須依照要實行命令,而朱可夫在二戰中對蘇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我認為,朱可夫纔是二戰盟軍中最偉大的將軍,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德軍實力最輝煌的時期,朱可夫幾乎參加了一系列蘇德戰場指揮,基輔戰役、列寧格勒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等,直到後來的庫爾斯克會戰和柏林會戰,這些戰役都是德軍最瘋狂的時刻,朱可夫率領的蘇軍依然頂住了德軍瘋狂的進攻,每一場戰役,朱可夫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而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都是在德軍蘇聯戰場開始敗退後,才加入反攻。


2、朱可夫是一位叱剎風雲的高級軍事指揮官,從騎兵出身,一個普通士兵一路晉陞到元帥,漫長的軍旅生涯中立下了舉世公認的赫赫戰功,創造了歷史奇蹟。朱可夫指揮的戰爭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面積最大、兵種最多、戰績最多的將領,大兵團的指揮能力在盟軍中無與倫比(雖然傷亡過大)。艾森豪威爾主要表現在政治領導能力,在一系列的盟軍反攻中完美的協調了盟國之間的關係,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外交家;蒙哥馬利只是在北非戰場阿拉曼戰役中擊敗已經完全無優勢的隆美爾,而阿拉曼戰役最初打響時,隆美爾並沒有第一時間出現在前線,而是回家給老婆過生日了。


3、整個二戰期間,朱可夫指揮的蘇軍擊敗法西斯軍隊的數量遠超盟軍加起來的數量,特別是斯大林格勒一場人類歷史以來最血腥的戰役,朱可夫都發揮了無可代替的作用,還有後來的殘酷的柏林會戰。有人說了,蘇軍靠的是人海戰術贏的戰爭,但在柏林會戰前,蘇軍所面對的都是德軍最精銳了部隊,如果是盟軍上陣,我猜,傷亡比例也不會比蘇軍小到多少。


所以,我認為朱可夫、蒙哥馬利、艾森豪威爾這三人中,朱可夫纔是二戰盟軍中最偉大的將軍!


以上僅僅是個人見解了!


不要被英美關於二戰的宣傳矇住了智慧的雙眼,實際上在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中,蘇聯紅軍單挑著希特勒納粹德軍80%的兵力和兵器,而英美遲至1944年才正式開闢第二戰場。

將軍的決勝之地在戰場,從這一層意義上說,艾森豪威爾更像一個外交家,把來自若干國家的軍隊成功地組織到美國麾下,並沒有什麼軍事上的過人之處。而蒙哥馬利完全是英國人不甘於當配角,自我吹捧出來的一個明星將軍,兵力裝備絕對優勢的阿拉曼,丘吉爾自己去了也能打敗隆美爾。

毫無疑問,這三人中最偉大的是朱可夫。

在整個蘇德戰爭中,朱可夫就是斯大林的救火隊員,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代替斯大林親自指揮各個方向上的蘇軍作戰。面對質量和技術確高於蘇聯紅軍的法西斯德軍,朱可夫以優秀的大兵團作戰指揮水準,一步一步把德國人趕回老家。

莫斯科保衛戰,朱可夫頂住了德軍閃電戰的進攻,並在俄羅斯的寒冬裏發動反擊,迫使德軍後退,莫斯科轉危為安。

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升最高副統帥的任朱可夫悄悄集結百萬大軍,一俟頓河德軍久攻不下銳氣盡失,立刻發起大規模反攻,全殲保盧斯元帥的第六集團軍,扭轉了蘇德戰場的被動局面,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中部和南部戰區形勢穩定後,朱可夫又趕往北方被德軍圍困兩年多的列寧格勒,指揮蘇德成功突破德軍封鎖,滿場飛的蘇聯元帥。

隨後的庫爾斯克戰役、「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羅斯戰役等十次打擊,朱可夫組織和協調近千萬蘇軍全線反攻,解放所有蘇聯領土。

這個時候,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指揮英美聯軍在北非、在西西里、在義大利給德國人撓癢癢,800萬德國陸軍,600萬在東線。

1945年5月8日,朱可夫親自指揮250萬蘇聯紅軍,攻克百萬德軍死守的柏林,希特勒自殺,德意志第三帝國滅亡。朱可夫纔是二戰真正的戰神,「蘇沃洛夫」一樣的蘇聯英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