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嶺南對於政權來說,軍事及經濟上相當重要,尤其雷州半島。

嶺南一帶擁有較長海岸線,也有較早開放港口,所以海上對外貿易很早已經存在。據學者指出,漢代為南海交通形成的時期,位於雷州半島南端的徐聞,在兩漢時期更是南海交通重要港口之一,在中外交通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秦兵馬俑士 (網上圖片)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三郡,據《鹽鐵論·耕篇》記載,雷州半島屬於桂林郡管轄。秦末,南海尉趙佗控制嶺南三郡軍政大權,並建立南越國。公元前111年,漢武帝遣兵滅亡南越國,在嶺南設九郡管理。在此後300多年,雷州半島一直屬於漢代合浦郡徐聞縣管轄。公元前106年,武帝分全國13州,各州置刺史監察,嶺南九郡歸交趾刺史部,管轄範圍還包括今天廣西邕寧、橫縣、玉林,以及廣東的高州、新興等地。

徐聞位於雷州半島南端,扼瓊州海峽咽喉,據《漢書·地理志》載:「自合浦徐聞南人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可見徐聞為漢朝控制海南島的關鍵,具戰略地位。據瞭解,每當海南島和交趾等地動盪,漢朝大都以徐聞、合浦作為用兵的大本營。

清代《海疆洋界形勢全圖》中雷州半島部分 (網上圖片)

早在秦始皇經略嶺南,已經有一個主要經濟原因,就是《淮南子·人閒訓》所載的「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珍珠為自古以來中國人的財富象徵,在社政經濟等領域角色十分重要。事實上,先秦以來,嶺南就是著名珍珠産地,番禺則是《史記》中唯一提到珍珠匯聚的城市。漢代徐聞所在的合浦郡,是嶺南最主要的珍珠産地,聞名全國,採珠業和商業貿易十分活躍。《漢書·王章傳》記載,王章家族就以靠採珠致産百萬。

徐聞在西漢是合浦郡的郡治所在,採珠業和商業的繁榮可想而知,《藝文類聚·南州異物志》更載,合浦人更有一套採珠的絶技:「合浦民善遊採珠,兒年十餘歲,便教入水,官禁民採珠,巧盜者蹲水底,刮蚌得好珠,吞而出。」合浦的珍珠,一直是當地向朝廷進貢貢品,也成為地方官搜刮掠取的對象。

揚州東漢古墓出土珍珠寶石戒指 (網上圖片)

據《後漢書·循吏傳》載:「郡不産穀實,而海出珠寶,與交趾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採求,不知紀極……」因地方官員貪婪,強迫過度採集珍珠,導致合浦的採珠業迅速萎縮。孟嘗出任合浦郡太守後,採取一系列措施,終於使「去珠復還」,恢復繁榮局面。孟嘗為保證郡內採珠業和商業貿易,貢獻甚巨,受百姓愛戴,也因此名垂青史,成為東漢歷史上著名的「循吏」之一。

宋代石刻《禹跡圖》拓本局部,可見雷州半島及海南島(即瓊州)部分 (網上圖片)

漢代徐聞縣城地理位置,從《漢書·地理志》看,應是一個港口。廣東省博物館考古發掘調查後認為,港口位於雷州半島南端,瓊州海峽中部偏西的海邊。在漢代,交趾—徐聞—番禺之間水上交通十分頻繁,官船、戰船、商船絡繹不絶。《初學記·後漢書》雲:「交趾七郡貢獻,皆從漲海(即南海)出入。」漢武帝時設立的珠崖郡/儋耳郡,在廢棄前,貢船可能也要經過徐聞港。古代的船隻沿海航行時,要不斷靠岸,補充淡水和食物。綜合《漢書》及《後漢書》的記載,那些郡縣貢獻主要物品有廣幅布、珍禽異獸如白璧、翠鳥、犀角、紫貝、孔雀、鸚鵡等,還有明珠、翡翠、玳瑁、犀角、象牙等以及水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