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沉浸在「春節」假期綜合症中,無法自拔的時候,一些反應快的城市已經打響了新一輪的「搶人大戰」。

從初七上班到現在,已經有常州、西安、南京三座城市放寬了落戶的條件,而如果從2019年1月1日算起,截止目前已經有6個城市加入了這一戰役。

這些城市分別是海口、廣州、大連、常州、西安和南京。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城市加大了對本地人口租住及就業創業的政策扶持,比如成都高新區提出2019年將新建200萬㎡人才公寓,給予3年內每個團隊500㎡創業空間支持及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啟動資金支持等。

但無論是放鬆落戶限制,加大對保障房、人才公寓的投入還是出臺更有吸引力的扶持政策,無一例外,都是在為搶人助力。

但我想說,「搶人大戰」遠不止於此,這場戰役波及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或許是你無法想像的。

01

「搶人大戰」進化史

深圳領銜,2年抗戰,一觸即發

關於<搶人大戰>,可以追溯到2016年12月份的深圳。

2016年12月,深圳市政府率先大幅放寬了落戶的門檻,規定年齡在 35 歲以下,學歷在專科以上的人員可以申請人才落戶,率先打響「搶人大戰」的第一槍。

隨後,經過兩年多時間,戰爭在全國範圍內大面積鋪開。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參與「搶人」的城市已經超過了50+。

以下為2017-2018年部分重點城市人才新政情況。

(數據來源於:獵聘網)

即使是根本「不缺人」的北上廣深也深陷其中,同時,國內的七個強二線城市,天津、重慶、成都、杭州、蘇州、南京、武漢無一例外全部參戰,另外還有部分省會城市在持續不斷加碼。

比如西安,在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一年時間中,共調整了6次落戶政策,通過放寬年齡限制、升級辦理流程、擴大落戶範圍(一人落戶直系親屬可舉家隨遷),簡化辦理程序等方式不斷吸引人才落戶。

這些城市究竟在恐慌什麼?它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02

為什麼全國近四分之一的城市都在搶人?

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適齡勞動人口(14-59歲)在減少;二是人口流動減緩,總結起來,就是中國的「人口紅利」在消失。

這裡補充一個知識點:

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

如果以一個家庭為單位,就是掙錢的人比不掙錢的人多,一個掙錢的人撫養的不掙錢的人越少,那麼人口紅利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備註:人口紅利期通常發生在人口過渡時期晚期,此時因為生育率下降,使得受撫養的青幼年人口減少。當人口負擔係數小於或等於50%,此時稱為人口機會窗口期。

撫養比:指人口總體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

現在,來看第一個原因。

今年1月23日統計局發布了《李希如: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的文章。其中提到,自2012年起,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7年出現雙降,7年間減少了2600餘萬人。

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也首次出現下降,預計今後幾年還將繼續下降。

意味著中國「人口紅利」在減少,而隨著老齡化加劇及中國新生兒出生率的持續下滑,未來中國的「人口紅利」最終將消耗殆盡,並反過來阻礙經濟的發展。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於「人口紅利」。豐富的勞動力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得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在前期促進了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的快速增長,後期又以同樣的方式,讓中國中西部城市獲益。

總結起來,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單個城市,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來了,資源、企業、錢才會來,如果沒有人,這些東西不僅不會來,原有的東西也會消失。

第二個原因,流動人口減少

這裡又要提一個概念,流動人口。

所謂流動人口,是指人戶分離人口中扣除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也就是說,人的居住地不在戶籍所在的市轄區內,就叫流動人口。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 2015年起中國流動人口出現凈減少。

流動人口減少的路徑有兩種,一是流動人口回老家了,目前大多數的人都能在家附近的城市找到工作,不再需要到沿海城市打工;二是流動人口在居住地落戶了。比如到成都打工的人,在成都買了房,落了戶。

流動人口的減少,使得大多數城市等「人」上門的策略失效,需要給出一定的利好措施才能把人引過來。


除此之外,受各城市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潛力及居住環境等的不同,中國大部分的二三線城市成為了人口凈流出城市,「不進反出」的局面甚是尷尬。

而吸附力強的一線和強二線城市,雖然不愁沒有人,但受制於城市承載力及居住環境,需要對人進行篩選。

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時代背景下,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越來越少。如果只是依靠人口的自然增長來改變人口現狀,是捨近求遠的辦法。

而「搶人」則是最快速、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方式,更何況,你不搶,你原有的也可能會被其他城市搶走。

城市間的 「搶人大戰」就像春熙路上各大店鋪推出的促銷活動一樣精彩紛呈,如此一來,犯難的反而是人才了。

03

面對眼花繚亂的城市「促銷」

作為「人才」你該為什麼買單?

選城市就好比選商品一樣,需要有火眼金睛對比產品,更需要結合你自己的定位與需求。

因此,怎麼選城市?我有以下三點核心建議,希望大家用的上。

1)結合自身條件分析城市與之匹配的職業機會與發展前景

首先,一線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更通暢的職業發展通道,但與之相匹配的必然是各行各業的「人才高周轉」,換言之,就是更為徹底與殘酷的商業競爭體系。

二線城市或許就業機會更少,發展前景和通道相較一線城市也差了一個量級,但工作壓力和競爭也相應更小。

職業選擇作為人生最重要的「再生轉折點」,不同的職業在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機會,怎麼選?還要看自己的喜好。

因此,選擇城市需要結合自己未來的職業一併考慮。

2)考慮生活方式偏好

每座城市都有性格,有的熱情似火,有的冷靜睿智,有的自由奔放;

每座城市也有它的價值觀,體現在本地人的品格與生活態度上。北京大氣威嚴,上海精明能幹,深圳新銳敏捷,成都平靜閑適,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沒有錯,關鍵哪個更適合你。

3)考慮生活成本

在一線城市獲取巨大優勢資源的同時,代價也必然華麗而昂貴,就像奢侈品一樣,需要付出難以言說的艱辛。

同樣5000元的月薪,在北上深,或許只能住地下室,生活也會過得非常的拮据,但在成都、西安這些城市,至少能保證住在一個獨立的單間或套一里,偶爾還能出去喫個大餐或旅遊一趟。

除了以上幾點,你還需考慮到,一線城市的優勢資源,是否能被你有效獲取,或者與你自己的目標能否匹配,再去評估你的成本付出是否值得。

當然,以上幾點只是我的小建議,落戶的理由千千萬,每個人都不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好的「歸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