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full-avengers--age-of-ultron-artwork.jpg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复仇者联盟第一集是一部被过誉的电影。我认为它能够有那么亮眼的成绩纯粹是靠整个系列的稳定水准以及片商的优秀行销罢了。直到最近重看之后我才领悟到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

  把那么多受欢迎的角色凑在一起,电影要大卖当然很容易。但是要如何拿捏分配各个角色的戏分,这就是个很大的学问了。要能够让每个角色都很重要、又要保留每个人物的特色、还要让角色间彼此起化学作用,实属不易。但在导演的精准运算下,电影里各个角色从集结、内哄、再到合作整个过程被处理得有条不紊,一气呵成,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就吧。

  回到复仇者联盟2,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是一部「过场电影」,也就是说,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带出之后的系列。这种类型的电影最令人抠病的不外乎就是剧情没头没尾、伏笔过多、角色跑龙套性质浓厚…等等。本片或许没有像「蜘蛛人惊奇再起2: 电光之战」那样的不堪,但上叙的缺点依然存在。要知道,上一集观赏起来能够特别痛快,是因为它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我们花了那么多电影票钱、等了那么多年,就是为了等这部。而第二集给人的感觉正好相反,电影里许多桥段的安排待摆明了是为了之后的续作铺路,不论是索尔的幻觉、南非的军火商、就连反派奥创的最大功能也不过就是创造联盟新成员幻视、和介绍无限宝石的出场罢了。

1118full-avengers--age-of-ultron-screenshot.jpg

  没错,本片的人物的确更众多、场面的确更浩大、剧情的确更丰富,但除了炫丽的视觉效果之外,电影却缺乏一个故事重心。其实电影里是有许多严肃的议题可以发挥,不论是每个角色内心的阴暗面、钢铁人与美国队长之间的道德辩论、抑或是奥创对于人类存在的态度,都是相当有趣的题材,但碍于篇幅、或是碍于电影的娱乐取向,这些都只有简单带过。当然前面两者可以视为系列之后的伏笔,所以点到为止即可。但是主要反派奥创的理念也被简单带过就说不太过去了吧。其实如果完全以逻辑推导,唯有人类灭绝才能带给世界和平这个概念是相当有意思的,不论是今年初上映的「金牌特务」还是2004年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械公敌」都有相似的论点。最后奥创被塑造成爱碎念的痞子机器人(明显遗传自父亲),观众感受到的震撼力不足,白眼倒是翻了不少。

  简单的来说,复仇者联盟第一集就像是现打果汁店卖的那种综合果汁,将各种热门水果以恰当的比例混在一起,在创造出新口味的同时却又能不失水果原本个别的风味。而到了第二集,整部电影则变成了超商贩售的瓶装果菜汁,纵使其含有至少十种蔬果、超过二十种营养素,但顾客尝到的终究只是砂糖的味道罢了。

1118full-avengers--age-of-ultron-screenshot (1).jpg

  复仇者2结束后,这整个电影系列就要进入所谓的第三阶段了。这意味著更多的电影、更多的角色、更庞大的世界观,但是电影观众还有更多的耐心吗?复仇者一的另一个优秀之处在于它虽然是「集大成」的作品,但是就算你不熟原著漫画、没看齐前面的系列,还是可以轻松融入电影的剧情。但再新增了不少故事背景后,这项优势在复仇者2中已经不明显了。没那么热衷此系列的观众在观赏电影时已经开始会有不少「那是甚么?」「那是谁?」的疑问,对观影的乐趣会有不小的折扣,甚至会降低他们之后再进戏院的意愿。

  我想很多电影观众对漫威永无止尽的系列电影已经开始出现疲态了吧。虽然复仇者2毫无疑问依然能在票房上大有斩获,但也提醒了不少观众这个系列永远演不完、你也跟不上了剧情发展了。翘课翘太多,赫然发现课程跟不上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停修,那这些电影观众是否会有相似的做法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