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绿精灵」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41).JPG

「如果,你是一位拥有魔法的精灵,你会如何借由创意,

来诠释对于宜兰的美丽环境与自然生态的热爱?」

一段透过地方上孩子们的文字创作,融合著视觉艺术的创作议题,

共同开启了这处推广环保教育场域的环境美学主题。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4).JPG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21).JPG

分别由宜兰县清沟﹑孝威﹑头城与中山等多个小学的孩子们,

透过在学校的环保教育学习,与体现于日常中的生活经验,

将熟悉的资源回收、节能减碳、自然生态等环保概念,

各自发挥出不同的创意,天马行空地激发出一段段「环保创意词句」;

再透过了当地居民与更多孩子们的热络的「票选」过程,

共同决议出数段高人气的代表性字句,

一起融入于以环保素材所构成的艺术图腾里,

在空间中,铺陈出一长幅以艺术推广著环保教育的壁画主题。

_IGP5896.JPG(注1)

_IGP5898.JPG(注1)

_IGP5909.JPG(注1)

_IGP5931.JPG(注1)

1010121-宜兰环保局公共艺术-头城‧孝威‧清沟国小之环保创意文字- 012.JPG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11).JPG

1010121-宜兰环保局公共艺术-头城‧孝威‧清沟国小之环保创意文字- 003.JPG

_IGP6130.JPG(注1)

1010121-宜兰环保局公共艺术-头城‧孝威‧清沟国小之环保创意文字- 010.JPG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22).JPG

1010121-宜兰环保局公共艺术-头城‧孝威‧清沟国小之环保创意文字- 009.JPG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27).JPG

1010121-宜兰环保局公共艺术-头城‧孝威‧清沟国小之环保创意文字- 005.JPG

_IGP6124.JPG(注1)

1010121-宜兰环保局公共艺术-头城‧孝威‧清沟国小之环保创意文字- 006.JPG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32).JPG

1010121-宜兰环保局公共艺术-头城‧孝威‧清沟国小之环保创意文字- 007.JPG

_IGP6125.JPG(注1)

1010121-宜兰环保局公共艺术-头城‧孝威‧清沟国小之环保创意文字- 008.JPG

_IGP6129.JPG(注1)

1010121-宜兰环保局公共艺术-头城‧孝威‧清沟国小之环保创意文字- 011.JPG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56).JPG

_IGP6122.JPG(注1)

1010121-宜兰环保局公共艺术-头城‧孝威‧清沟国小之环保创意文字- 001.JPG

在孩子们的创作想像中,或许是来自于动漫的灵感;

也可能透过校园的生活点滴,转换出另一种童话故事的文本;

由花草树木到森林﹑由河流生态联结到地球环境资源的讨论,

都在于以著不同的创意观点,共同述说著「一起做环保」的理想实践与未来美景。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31).JPG

孩子们的创意文字与词句,在彩绘的绿森林中逐渐“发芽”而长出新枝..

开著缤纷色彩的花朵与结著丰盛的果实,描绘著绿色观点下的美丽城乡美学的愿景。

_IGP6123.JPG(注1)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51).JPG

一段段孩子们宣扬著环保观点的创意词句,不断“长成”了一棵棵大树,

意涵著环保概念之于基础教育的未来性。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49).JPG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5).JPG

随著不断“茁壮”的文字「树」蔓延,

故事主角的「绿精灵」家族们,接续引导著视觉,

进入到另一棵谈著更广域自然与人文观点的「大树」。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26).JPG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44).JPG

「绿精灵」家族为综合了各样于宜兰田野中常见的花草,

透过创作的思维转化出不同的角色造型,而成为了这场环保艺术活动的主角。

1010228-环保绿精灵 (2)(注1)

_IGP6061.JPG(注1)

1010228-环保绿精灵 (8)(注1)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15).JPG

1010228-环保绿精灵 (6)(注1)

_IGP6094.JPG(注1) 

1010228-环保绿精灵 (11)(注1)

1010228-环保绿精灵 (7)(注1)

_IGP6096.JPG(注1)

1010228-环保绿精灵 (3)(注1)

这场艺术故事里的「绿精灵」,也引领著一群群未来地球的「主人」们,

逐步地探索著这场关于地球“保卫战”的最佳“战略”。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14).JPG

1010228-环保绿精灵 (1)(注1)

1010228-环保绿精灵 (4)(注1)

1010228-环保绿精灵 (5)(注1)

1010228-环保绿精灵 (12)(注1)

1010228-环保绿精灵 (13)(注1)

1010228-环保绿精灵 (9)(注1)

未来这群家族成员也将透过了巡回认养方式,而成为推动美丽新环境的最佳代言人。

_IGP6070.JPG(注1)

这一棵住著「绿精灵」的大树,是由资源回收过程,所汇集来的各式生活废弃物件,

结合著绘本样式的彩绘与数位影像,共同结合成为艺术图腾里的教育内容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19).JPG

_IGP6255.JPG(注1)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36).JPG

_IGP6047.JPG(注1)

 _IGP6209.JPG(注1)

两棵谈著环保教育的「文字树」,都蕴藏著许多孩子们谈著美丽城市愿景的故事,

也跟著每一个到访的人们道著自己在这里的“成长”故事。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1).JPG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8).JPG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9).JPG

1010119-魔法‧绿精灵-江海泙-宜兰县政府环保局- (10).JPG

完成后的「魔法.绿精灵」,

设置于宜兰的孩子们常前往参访学习的宜兰县环保局廊道上。

_MG_7788.JPG(注1)

一位位提供创作的孩子,欢欣地分享著自己的环保观点与文字理念。

_MG_7929.JPG(注1)

_MG_7981.JPG(注1)

_MG_7769.JPG(注1)

_MG_7789.JPG(注1)

透过了这次的公共艺术计划,不仅融合文字与视觉艺术的集体创作方式,

变化出另一种特别的环保教育推广素材;

艺术装置的视觉感官,也在这处场域里,扩张出另一种特别的空间主题。

_MG_7839.JPG(注1)

_IGP6134.JPG(注1)

「魔法‧绿精灵」-宜兰县政府环境保护局

(创作者:江海泙 / 文字创作:宜兰县之头城国小﹑孝威国小﹑清沟国小﹑中山国小等校学童)

  

石门船奇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61).JPG

一艘原属海巡署之装备,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已功成身退的报废巡逻艇,

再度以著另一种角色,常驻于校园,化身成为另一种谈著绿能环保教育的「教室」。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60).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65).JPG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也是一处好玩有趣的游戏场,

可以在这里尽情地跑跳著,或坐或躺地聊著天,也常在此一起玩著角色扮演的游戏。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66).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67).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68).JPG

孩子们透过这座特殊的教室,学习著再生能源的知识原理与运用方式;

借由「船』的主题,

也延伸出关于海洋生态与课本里的科学物理原理等更多元的学习课题。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64).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63).JPG

能源的日益匮乏,节能与环境保育议题,在近年来早已成为全球性议题,

然而,多数的时候,绿色环境与节能减碳,多流于一种标语或口号,

如何在日常中去具体实践,往往是精神意义多于实质的身体力行。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69).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71).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70).JPG

这里的孩子们,每月轮流抄录与统计著学校的水﹑电度数,

一起检讨著日常生活中的耗能,共同集思广益地思考著改善的对策。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87).JPG

孩子们透过了亲身参与的方式,来体验能源的珍贵与感受著享有资源的不易;

「节能」﹑「减碳」在这社区小学中,已不再仅是一种象征性的标语或精神口号,

而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力行与习惯养成。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89).JPG

「向大地学习」计划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33).JPG

滨海地区多雨潮湿且高盐分的天候环境,总让校园里的户外游戏设施,

在管理维护作业上,更较一般学校来的困难。

石门国小也如多数的城乡小学一般,

长期都需在不充裕的经费条件下,维持著基本的教学环境品质。

校长与老师们面对著这些日渐毁损的游具,在无法有预算经费以全面汰换的窘境下,

总常担忧著孩子们的游戏安全。

090213拆除 (2).JPG(注2)

这段源于林元红校长的初部计划发想,

石门国小在2008获得教育部「活化校园计划」补助后,即成立校园绿色规划小组,

将「游戏场改造」列为首要目标,并以「回收再使用」来成为推动永续校园的议题。

090213拆除 (6).JPG(注2)

随著校际间的校长调任,在林元红校长转任淡水国小后,

许政顺校长接棒著手进行了这份理想实践的工作。

在校长的热情邀约下,淡江大学建筑学系黄瑞茂老师义务担任了此计划之咨询顾问,

在经过初部讨论与协调后,彼此达成了大学与小学间一种特别的合作机制:

就大学生的建筑教育而言,这个计划将成为建筑学系四年级同学的设计课题,

这个特殊的设计命题,不仅改变了过去仅是纸上作业与设计议题的操作方式,

更希望透过过程的展开,对于设计与使用间的问题﹑工程营建的操作实务..等知识,

均可以在其中获得真实的学习与经验。

而对于这里的小学生来说,也在于透过这群大孩子们的带领,

以身体经验的方式,去观摩与体验著资源如何再利用的智慧,

并经由形成过程中的观察,成为另一种环保教育的学习方式,

更借由这段特殊的课程,让基础教育可以透过有趣的教导,活化出不同的教学成效。

090213拆除 (3).JPG(注2)

除了校园里旧游具外,学校也收集到他校淘汰的铁架式攀爬游具,

期能结合更多样性的材料,以重组出更具创意且有趣的新游戏乐园。

090319 (14).JPG(注2)

在旧游具一一拆卸后,大家挑选著还堪用的构件,

一起思考著如何再创新出一处有趣又有创意之新儿童乐园的种种可能。

090219放样 (1).JPG(注2)

孩子们也在旧游具拆除前,各自发表了一段段感念多年陪伴的感谢文字。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44).JPG(注2)

建筑系的师生与这里的老师﹑孩子们,透过了一段段互动﹑讨论的过程,

一起思考著关于未来的新游戏空间,可以有著怎样好玩又有趣的构成方式;

孩子们不仅述说著许多常在游戏中受伤的种种经验,

也天马行空地提出了许多童话﹑绘本故事般的丰富想像,

以著「小孩」的观点,提供出一个个如何“好玩”的游戏观点。

090305校长讨论 (16).JPG(注2)

090219放样 (7).JPG(注2)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54).JPG(注2)

随著一次次地接触与互动过程,在大孩子与小朋友之间,

彼此也由陌生﹑害羞,开始逐渐热络了起来;

孩子们将日常生活中的游戏经验,尽情地发挥出高度的想像力;

这些有趣的童言童语中,也激发著建筑系的大孩子们,在其中寻找到设计的创意。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10).JPG(注2)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13).JPG(注2)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14).JPG(注2)

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随著每一阶段讨论过程的展开,

建筑系的大学生们运用所学专长,将过程中这些精彩的「对话」,

逐渐具体化出一座座孩子心目中所期待的游戏乐园雏形。

090305校长讨论 (1).JPG(注2)

090305校长讨论 (12).JPG(注2)

这些设计的想法,也随著黄瑞茂老师与校长﹑学校老师们的意见交流过程,

逐步地激发出一个个接近理想的预期成果;

孩子们也在其中,预见著「未来」新乐园的初部样貌。

090213拆除 (24).JPG(注2)

孩子们的丰富的想像力,持续强化著建筑系大学生们的设计思考力;

一段段互动讨论的过程,也将这一个个分别在大﹑小学教育里所论述的理想,

再透过专业建筑师完成设计与工程营造的专业操作,开始被具体化为执行面。

090305校长讨论 (33).JPG(注2)

设计讨论过程暂告段落,也宣告著旧游戏场即将成为过去;

大﹑小孩子们酝酿已久的理想,也开始迈步朝向目标前进..

090213拆除 (29).JPG(注2)

090213拆除 (30).JPG(注2)

新的游戏空间,许多新的主题与型态被高度期待著:

一个不像树屋的「树屋」,如何运用著新﹑旧材料,

来创新出另一种「与树共舞」的游戏空间;

透过「google earth」的概念,又可以怎样的方式,去形成一个地景的构成思维,

带领著孩子们可以站在这里,面对著大海,以「石门观点」去想像著世界的辽阔;

一处处的「游风小径」与谈著「由种子到餐桌」的菜园,也逐渐地形成中..

090219放样 (5).JPG(注2)

090219放样 (6).JPG(注2)

090219放样 (12).JPG(注2)

090219放样 (3).JPG(注2)

090219放样 (13).JPG(注2)

这段期间,学校各年级老师也配合著这个计划的进行,而设计了序列的课程,

透过改造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借由五感体验与观察,记录下所听所见的心得。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4).JPG(注2)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6).JPG(注2)

学校的孩子们开始进行分组,由六年级的大孩子带领一年级的小朋友;

五年级带领二年级﹑四年级带领三年级,

一起以著不同的方式,在这段「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做著记录;

也在其中,看见自己的“梦想乐园”是如何地一步步建构起来。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81).JPG(注2)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85).JPG(注2)

在孩子们所作的「记录」中,有著观察旧材料如何重新再使用与转变过程的心得,

也图文并茂地,详实记载著每一天校园空间的变化。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86).JPG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9).JPG(注2)

随著工程的进度,这些记录逐渐形成另一种集体的生活日记..

但似乎也成为了另类的「监工日志」。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85).JPG

如何运用拆卸「旧」游具的材料,转换成为另一个「新」的游戏空间,

「从摇篮到摇篮」的概念,始终都是两位前后任校长对于这个计划的核心理念。

090219放样 (16).JPG(注2)

090219放样 (14).JPG(注2)

由旧游具拆卸下来与由他校收集来的材料,如何透过集体的创意与智慧,

来引领出另一番新的环境视野,与造就出一处新的游戏场,

无论对于校长﹑老师或这群义务协助的建筑系师生们来说,

都面临著一场思考与耐力上的高度考验。

090219放样 (15).JPG(注2)

090305校长讨论 (54).JPG(注2)

090312树屋放样讨论 (2).JPG(注2)

拟架设树屋的三棵树均亦未形成规模;

且在校内与他校废弃之旧游具拆除后,

发现原本计划再运用于树屋的材料与可想像中的形式,其实有著一段落差;

因此,如何就既有的素材与条件,重新去思考另一种树屋的可能型态,

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开始。

090305校长讨论 (21).JPG(注2)

090316树屋 (4).JPG(注2)

090312树屋放样讨论 (5).JPG(注2)

090312树屋放样讨论 (6).JPG(注2)

在诸多条件的限制下,这座树屋自然也不会如一般树屋的构成方式;

一堆堆「条状」的钢管与木料,似乎也隐喻著另一种可能的样式型态。

090321现场施工 (2).JPG(注2)

090305校长讨论 (17).JPG(注2)

090319 (8).JPG(注2) 

090305校长讨论 (37).JPG(注2)

在几番讨论后,孩子们常玩的「积木」,再次引发出设计的初部构想:

如何去运用拆卸后已成为一段段杆件的旧钢材,以“堆叠”「积木」的设计概念,

去形塑出另一种结合著自然型态树干的几何空间,是「再改造」后树屋的新构思。

090316树屋 (1).JPG(注2)

透过这段形塑的过程,亦期望还能将这处游戏空间再赋于更丰富内容的教育意义,

而得以再转换成为另一种「教具」,这也是对于这座树屋再造上的价值思考方向。

090321 (8).JPG(注2)

随著工程进度的展开,原本平淡的游戏场,透过「挖掘」与「堆积」的交替方式,

制造出高低起伏的变化性,也开始酝酿出一处意蕴著游戏节奏的新校园地景。

090227开挖 (6).JPG(注2)

090305校长讨论 (38).JPG(注2)

新的树屋设计,是一座环绕著树的「平台」;

当学校老师们看见了重新设计的模型,

直觉地与想像中那种设置于树上的树屋印象大不相同;

毕竟要打破多数人对于树屋的既定印象,而创新出一处与众不同的样式,

需要的是设计与使用两者间,持续的观念沟通与彼此的意见协调。

090321 (7).JPG(注2)

090321 (27).JPG(注2)

除了观念讨论,孩子们也透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在初部成型的树屋平台上,

以“游戏观点”去“检视”「树」与「屋」之间的彼此关系。

090319 (1).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41).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1).JPG(注2)

建筑系的大学生们也在其中,检讨著树木的未来成长与儿童活动间的可能影响。

090321现场施工 (29).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5).JPG(注2)

为了让树屋之于游戏场与整体校园空间的关系有所联结,

老师引导著孩子们爬上梯子,

登高望远地来体验未来树屋完成后与校园环境的彼此关系。

一则,这是透过身体经验的方式,去经验未来树屋完成时,大海与校园景观的视野;

二则,也让孩子们可以透过一种参与过程,来建构出尺度与环境的概念。

而对于学建筑的大学生们来说,

如何在其中去了解设计与使用者间的意涵,更是难得的“实习”机会。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1).jpg(注2)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15).JPG(注2)

090312小学生体验放样 (30).JPG(注2)

历经了一段体验与讨论的过程,决议出树屋平台的高度;

接下来,如何让这处树屋可以更有趣,更是另一段「细部设计」的开始。

090321现场施工 (6).JPG(注2)

除了透过师生间的设计讨论,学习著儿童之身体尺度与游戏模式,

「做中学」的操作过程,更是这段计划对于建筑系学生们的重大意义。

090321现场施工 (9).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11).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12).JPG(注2)

090321 (18).JPG(注2)

090321 (41).JPG(注2)

090321 (42).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16).JPG(注2)

营造过程中,以著动手体验与亲身经历的方式,

来调整与确认著使用性与计划目标的精准率;

树屋的设计,也透过了一次次的「再修正」过程,

逐步地发展出较原先样式更为有趣的细部设计。

090321现场施工 (15).JPG(注2)

090319 (12).JPG(注2)

090319 (6).JPG(注2)

090321 (10).JPG(注2)

090321 (14).JPG(注2)

建筑系的大学生们,虽受限于日常课程时间,而无法持续在此参与,

但常利用假日时间,相约来到工地与工程团队协力完成著每个细节。

090321 (48).JPG(注2)

090319 (4).JPG(注2)

090321 (44).JPG(注2)

090321 (53).JPG(注2)

一片片旧废料在设计的巧思下,开始有了新的生命;

树屋,也在多人持续努力操作与期待下逐渐成形。

090321 (17).JPG(注2)

090321 (31).JPG(注2)

090321 (36).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25).JPG(注2)

课余时间,校长与老师们一一上了树屋平台,亲身体验著这处特别的游戏空间,

也与著这群大学生们讨论著,还可以怎样让这座树屋有著更有趣的创意可能。

090321现场施工 (20).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21).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42).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22).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23).JPG(注2)

树屋上可以打开的「窗户」,不仅可以成为孩子们的座椅,

还可以登高望远地眺望著前方的大海与广阔的校园。

090321现场施工 (32).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47).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43).JPG(注2)

在种种创意的巧思下,平台的高低变化,

也在角落空间发展成为一处小小的「聊天室」。

090321现场施工 (45).JPG(注2)

090321 (30).JPG(注2)

处处充满童趣与设计巧思的树屋,终于逐渐迈入完成阶段。

090321现场施工 (38).JPG(注2)

「世界之心」

090319 (7).JPG(注2)

透过环境分析的过程,也发现在游戏区与操场之间,

似乎“暗示”著一处「圆形」空间的可能。

090319 (11).JPG(注2)

「google earth」被引入设计的概念;

圆形的小土丘,被视为「突出」于地表的「地球」表面,

而带动出宏观地球村的议题。

这个「地球」的概念,在于打破多数人长久以来所认定的:

石门,乃是位于北台湾「边缘」的地理印象,

而将石门国小由「边陲」的地理印象,转换为一处「中心」思维;

进而,再透过地理标示,以太平洋为中心,

将石门国小与中国﹑日本﹑韩国与美国共同围成一圈,来强化出地球村的宏观视野。

090321 (15).JPG(注2)

在思考角度与观点的改变下,滨邻的辽阔海洋成为了校园景观的一部份;

石门国小,超脱了原本仅是:石门的一处小学﹑北台湾的边陲乡镇,

乃是宇宙中地球的一部分﹑世界城市中的一处地区﹑台湾城乡中的一个生活聚落,

这个小小的「点」,透过了这处简单的地景,

引导著孩子们,如何以广阔的思维,去学习著展望世界应有的胸襟。

090319 (3).JPG(注2)

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土丘,其存在的价值,实已超脱了地景设计本身的意义,

透过了设计概念上所赋于的教育意涵,

小小的圆,在过程中带领著「石门国小」的孩子,大步地迈向「地球村」的未来观。

090321现场施工 (34).JPG(注2)

「游风小径」

090305校长讨论 (55).JPG(注2)

「圆』的设计概念,也成就出「游风小径」上每个节点的元素;

或许,也在其中隐喻著对于「原」先旧器材的一份纪念;

对于常于下课时分「围」著工地,以著图文记录著的孩子们来说,

「圆」所串联出的几何构图,或许也引导著他们,

更容易地去想像著未来这座游乐「园」完成后的样貌。

090316树屋 (3).JPG(注2)

090305校长讨论 (48).JPG(注2)

090227开挖 (5).jpg(注2)

090305校长讨论 (40).JPG(注2)

090305校长讨论 (28).JPG(注2)

090305校长讨论 (18).JPG(注2)

090305校长讨论 (46).JPG(注2)

090319 (15).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50).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51).JPG(注2)

 为期四个月的参与式设计,无论对于学建筑的大学生,

或是正享童年生活与刚进入基础学习阶段的孩子们来说,

都在其中,彼此给予了丰盛的学习经验。

090312树屋放样讨论 (4).JPG(注2)

090321 (43).JPG(注2)

毕竟,浩瀚的建筑学知识领域,多在于一种质性过程的讨论,

非得以量化来完成所有;

生活与生命的种种经验,对于每个设计者或目标而言,都具有著高度的珍贵性,

无论大﹑小学生,在各自历经了种种不同方式的「动手做」过程中,

人﹑物质与土地间的情感与关系,更在其中有了最深切的感受与联结。

090321 (45).JPG(注2)

090321 (46).JPG(注2)

090321 (49).JPG(注2)

090321 (38).JPG(注2)

因此,「游风小径」不仅交织出新旧材料间的存在意义﹑串连著一处处的游戏节点,

也引领著这群参与者,在其中感受著「孕育」新生命的辛苦与快乐。

090319 (9).JPG(注2)

090321 (22).JPG(注2)

090321 (2).JPG(注2)

090321 (3).JPG(注2)

090321 (9).JPG(注2)

090321 (23).JPG(注2)

090321 (16).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14).JPG(注2)

090321现场施工 (18).JPG(注2)

每根平凡的新旧木头﹑每根钉子﹑每一处的沙土,在每个参与者的手里与心目中,

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

每一处细节与空间里的角落,也都蕴含著浓郁的情感温度。

090321 (32).JPG(注2)

090321 (51).JPG(注2)

诸多各地的校园环境,无论建筑专业者或一般人的概念上,

多在于以建筑的装饰皮层去成为在地「文化」的标示。

然而,图腾或建筑造型本身,所能呈现出的,

并无法深层地去阐述出一份真实的地方情感..

090316树屋 (2).JPG(注2)

090316树屋 (5).JPG(注2)

090316树屋 (8).JPG(注2)

当大孩子“拉著”这群小孩子们的手,一起走过这段改造校园的历程,

一段段逐渐被实现出的成果,更深刻地写真出这群大大小小参与者的心情感言。

090312树屋放样讨论 (8).JPG(注2)

090316树屋 (9).JPG(注2)

在这校园里,一个这样的小小游戏区,所谈论的并非在于视觉观点里的美学成果,

而在于这段日子里,一起携手走过后,内存于心中那份「五感」交集的情感,

并透过这样情感,而激发出更深刻的地方感。

090312树屋放样讨论 (7).JPG(注2)

一处处游戏区域逐渐实现出那份想像中的理想蓝图;

孩子们也以著彩绘的方式,在安全围篱上画出对于新游戏场的想像与期待。 

090321 (47).JPG(注2)

历经了多月的努力,在一段段彼此接力与动手做的过程中,

游具本身实已超乎游戏与设备之间的价值,

不仅蕴藏著许多人的深厚情感,更感受著在那份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知识的无价。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32).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26).JPG

那个谈著「google earth」概念的「圆」﹑隐藏于「游风小径」的「圆」,

还有那座有著独特性格的「树屋」,都已默默地成为了校园里的地景;

然而,关于这座游乐「园」里所蕴藏的那段温馨难忘的故事,

也唯有听著这里的孩子们来述说,才得以真实地听闻。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19).JPG

如今,树屋里的三棵树木早已逐渐茂密;

树屋空间串连著一处处由新﹑旧材料所变化出的游戏区域,

应该怎样玩才有趣,也唯有这里的孩子可以告诉你。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23).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36).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31).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27).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30).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35).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9).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37).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11).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13).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14).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18).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12).JPG

那个理想中的游戏场,早已实现与完成了那份大小孩子们的梦想;

不仅在校园里成为了许多孩子的陪伴,也承载著每个世代的孩子们,

曾在这处校园成长过的童年记忆。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10).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15).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20).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21).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24).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22).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17).JPG

收集来的漂流木,围出一处简单的菜园空间,

这是校长另一个「由种子到餐桌」教育理想的实践;

孩子们不仅走出课本,在其中学习著自然生态,

也透过种植过程中的分工与知识学习,去体验与感受食物得来的不易。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28).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34).JPG

对于多数的学校而言,游戏的价值观点,

多沦为制式规格的儿童游具设施的游具,在数量供应上的多寡;

游具的意义,也仅是消极于是否符合儿童安全标准与规范。

然而,厂制与规格化的游具,不仅放诸四海皆同,

除了满足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上的基本需求外,

似乎,也难以在其中,可以真实产出更积极性的教育意涵。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38).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40).JPG

校园前方滨海的矮墙上,存留著历届毕业生的感言:

图文之间,蕴藏著孩子们的感谢与怀念的情感;

描述著耳熟能详的渔业与海洋生态;

祝福著地方产业更为兴旺,也歌颂著在此成长的快乐童年。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42).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43).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44).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45).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46).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47).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48).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49).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50).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51).JPG

早已荒废的游艇码头,似乎也成为了另一种“抽象”的地景;

校园外的「闲置」现象,对比著校园里的「再利用」计划,

或许,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更有著一份深切的感受与心得。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荒废的游艇码头- (4).JPG

湛蓝的大海﹑广阔的天空,形成了这处滨海小学校园的美丽背景;

谈著风的装置与聊著海洋的船艇,都在这充满自然氛围的环境中,

推广著环境资源的珍贵与再造美丽地球村的愿景。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76).JPG

多年以来,迎著大海的风车装置,早已成为这处校园环境的特色,

更是曾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们,重要的生活场景与记忆。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54).JPG

090213拆除 (13).JPG(注2)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57).JPG

090213拆除 (19).JPG(注2)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59).JPG

长期于校园推广的资源再利用与环保教育,更在学校的持续经营下,

陆续于不同的校园角落里,带动出一处处谈著生活美学的学习角落。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2).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3).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6).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7).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5).JPG

在这个处处讲求品牌形象与追求美丽视觉的时代思维中,

「石门国小」或许没有当代设计风潮下,所呈现出的华丽校园建筑与环境,

然而,自然的景致,却是这里最美的环境装饰;

一段段蕴藏著深厚情感的校园生活情事,

更在这里,继续扩张出更多关于人与土地间的美丽故事。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41).JPG

曾发生于石门国小的「向大地学习」故事并未结束,

而成为了更广域的知识学习开端,于未来延续出更多的校园故事。

这段学习生活的故事,也反映著更多偏乡小学长期用心经营的教育工作者,

总在日常中,默默地教导与陪伴著每个孩子的成长童年,

或许多不为人知,但却是最伟大的教育文化推动者。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77).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8).JPG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84).JPG

时尚观点的「特色」小学,或许在于品牌与名望的价值,

然而,小学的功能本在于基础教育的环境提供;

校园的场所意义,则在于与社区共同联结出独有的地方感,

也因此, 社区小学在基础教育过程上的意义,

更在于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接棒,持续地营造出在地观点的特色。

1001024-新北市石门区-石门国小- (1).JPG

新北市石门国小-「向大地学习」计划

 

延伸阅读:宜兰县政府环境保护局 公共艺术介绍:http://www.ilepb.gov.tw/News/ShowNews.aspx?id=400

                 『魔法‧绿精灵』FB粉丝页: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aby123

「魔法.绿精灵」创意环保小语-票选网页:http://www.seayes.com.tw/~green/cont1.php

『石门国小树屋与游具改造计划』:http://blog.yam.com/tanw/article/29050135

说明:图片标示(注1)者为艺术家提供;标示(注2)者为石门国小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