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的快乐火车站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38.JPG

象征著云林农产特色的莿桐的杨桃、林内的木瓜、古坑的柳丁及斗六的文旦,

化身成为序列的“水果椅”公共艺术,一起“集合”在斗六车站月台上,

铺陈开序列的环境艺术主题,也带动出一段颇具视觉趣味的旅行经验。

这些「水果」在这里化身成为环境服务设施的座椅,

服务著来往的客旅,也在南北的旅程途中标示著「云林」的城乡印象。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42.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39.JPG

拟真且具象的艺术视觉感官,带给旅者另一种特别的旅行经验。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43.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44.JPG

云林县为台湾之农业大县,农产中多以菜蔬与水果为其产业特色。

农业文化,在云林的城乡中拥有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在地知识,也累积出地方文化的厚度。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16.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15.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12.JPG

以水果与音符构成的柱面图腾,结合著这序列的水果椅装置艺术,

在于以艺术的美学力,来彰显出云林的在地农产意象。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03.JPG

1010111-云林-柳丁园- (1).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28.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40.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04.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06.JPG

2011.10.20 云林林北社区-木瓜园.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07.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11.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29.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10.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22.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24.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25.JPG

斗六车站兴建于1904年,于日治时期称之为「斗六驿」;

1940年曾因遭逢地震而损毁,但于隔年3月即完成修复。

营运至1958年,因站舍老旧而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站体。

2006年因配合各县市铁路车站改建工程而拆除,

随即「跨站式」的新车站建筑于2008年完工使用至今。

不同演绎阶段下的车站,

总在当地乡亲与旅者的生活记忆中,蕴涵著不同的城市生活与旅行印象。

2011.11.21 斗六火车站月台水果造型座- 012.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17.JPG

2011.11.21 斗六火车站月台水果造型座- 022.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27.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33.JPG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入口意象- (2)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入口意象- (4)

莿桐乡种植杨桃已超过50年的历史,且为台湾产量的大宗。

过去常泛滥的浊水溪,反让土壤更为肥沃,

合适的气温与优质的水源,丰富的培育经验,

更让莿桐的杨桃常在全国性的评比中获得冠军。

杨桃剖面的形状有如金黄色的星星,莿桐也因此被称为「星星的故乡」。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01.JPG

2011.04.13 莿桐杨桃-2.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34.JPG

2011.04.13 莿桐杨桃-1.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35.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36.JPG 

2011.04.13 莿桐杨桃-3.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37.JPG

斗六的地名,在地方文献上有几种传说的版本:

有民间传说:早期设县治之初,云﹑嘉两地居民大力争取县治,

最后双方居民协调以当地泥土的重量为凭据,量秤之下的结果,

嘉义的一斗土等于云林一斗六的重量,据此,云林因而争取到县治设置于此,

而称此地为斗六,但这些说法在正史上并无记载,应属民间趣谈之说;

另一种则为采日人「泽井直三郎」所著《台湾地名解》一书中,

陈述斗六原是当时的地方名人,因其盛名而流传为本地地名;

而较具文献考证的说法是:早期的斗六地区为邻近山区的一片原野,

野生的杂粮和甘蔗林丛生,山猪和鹿群常成群聚集于此活动,

当地原民部落于狩猎时,每每在捕获山猪﹑野鹿时,

即彼此呼喊著「ㄉㄨ-ㄌㄨ-ㄇㄣ」以为庆贺。

后于荷治时期,当时的汉人通事取其发音译为汉语「斗六门」,

荷兰人据此而将此地名订为「Talackayan」,

在口耳辗转相传下,「斗六门」就成为对此地的称呼。

2011.11.21 斗六火车站月台水果造型座- 011.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21.JPG

从许多文献中得知,「斗六门」早于西元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

台湾平埔族原住民之分支「洪雅族」已在此开垦,

并定居于此而发展成为一生活聚落。

由文献中关于「斗六门街」﹑「柴里斗六社」等记载中(陈孟林修著之《诸罗县志》)

已说明出「斗六门」早于当时已具一定程度之开垦基础。

原民部落与汉人在当时已有著热络的经贸往来,甚至也开始彼此通婚,

据载,台语称妻子为「牵手」之说,

即源于洪雅族之传统婚礼习俗中之「牵手」仪式,

只是,早已全面汉化的原民婚礼文化习俗,「牵手」反成为汉民族的日常用语。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18.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23.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14.JPG

1010111-咱的快乐火车站(甜蜜季节系列)-陈齐川-斗六车站- 013.JPG

「咱的快乐火车站」-斗六车站(创作者:陈齐川)

  

斗六的历史演绎

于清乾隆初年,泉州人杨仲熹邀集汉人到此发展商业而逐渐兴盛。

至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将台湾三府增至云林县、苗栗二县。

原本云林县治设于「林圯埔」,但因浊水、清水溪常于每年雨季泛滥成灾,

导致交通时常中断而影响往来,故再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迁至「斗六门」。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爆发中日战争,清朝于战败后将台湾割让于日本,

于日治时期,日本政府废县改置为民政支厅,

翌年颁定台湾总督府地方官制为三县一厅,「斗六门」设置台湾县云林出张所。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又改为六县三厅,

改制为嘉义县斗六办务所并设置街庄长,翌年再度改隶为台中县。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改正官制,置斗六厅,

至宣统元年废斗六厅,又再度改隶为嘉义县。

发展至1920年(民国九年)改行政区域为五州三厅,

斗六郡役所将原斗六区、林内区及树子脚、菜公区之部分裁并为斗六街之区域。

于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台湾光复后成,国民政府成立台南县政府,

改郡为区,街庄变为乡镇,并成立斗六镇公所。

1950年(民国三十九年)乃将台南县,增设云林、嘉义两县,斗六仍为县治所在。

1981年(民国七十年)改为县辖市,

斗六已发展成为云林县政治﹑文化及经济中心。

(引用与汇整于『台湾百科大全』网站资料)

延伸阅读:

关于『斗六』-云林县斗六镇公所 官网

        根寻云林』-云林县政府 官网

 

斗六的「茂谷柑」

1010111-云林斗六-茂谷柑园- (3).JPG

「茂谷柑」原名Honey tagerine or Honey murcott,

其品种源自于世界柑桔大师施温格(Swingle),

于1913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以宽皮柑与甜橙杂交选育出之桔橙类「Tangor」。

这项技术在1922年由Chales Murcott Smith 率先繁殖试种,

1928年由印地安苗圃从事少量商业繁殖并命名为“Honey murcott”,

但由于当时其父母本标志已遗失,故无法考证其确实之亲本名。

发展至1952年,“Honey murcott”品种被广泛种植,

如:美国﹑日本﹑澳州及巴西各地已有大面积的培育与生产,

并称为“Honey tangerine”。 (参酌于『上下游News&Market』网站)

1010111-云林斗六-茂谷柑园- (2).JPG

1010111-云林斗六-茂谷柑园- (6).JPG

台湾的「茂谷柑」,

为台湾大学园艺系林仆教授于1971年(民国60年)由美国佛州引进试种,

并于1983年(民国72年)将芽体于东势(石壁坑)嫁接培育,

并以其译音命名为「茂谷」,以“满山满谷地茂盛繁殖”之意,

来成为对于这项品种在台湾发展上的祝福。 (参酌于『上下游News&Market』网站)

1010111-云林斗六-茂谷柑园- (4).JPG

1010111-云林斗六-茂谷柑园- (5).JPG

1010111-云林斗六-茂谷柑园- (7).JPG

1010111-云林斗六-茂谷柑园- (8).JPG

1010111-云林斗六-茂谷柑园- (9).JPG

近年来,斗六农民在政策推广下,大量培育「茂谷柑」,

并以「斗六茂谷柑节」来成为这项产业的行销对策。

街区旁的一片片的果园,在每年的年初均可见到累累待采的果实。

1010111-云林斗六-茂谷柑园- (1).JPG

延伸阅读:

斗六茂谷柑节』影音

 来怡客-茂谷柑达人

上下游News&Market

 

关于莿桐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入口意象- (12)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入口意象- (11)

蒜头,为莿桐地区重要的农产项目之一,

当地所种植的品种,特色是气味辛辣,且所含的蒜头精油量也较为丰富;

因表皮有黑紫色纹路而称为「大片黑」。

2011.04.13 莿桐蒜头.jpg

每年清明过后,是蒜头的采收季节;当地的蒜田,多习以手工方式采收。

莿桐地区的居民常在采收期间,纷纷到蒜田里跟蒜农直接购买,

除因少了管销费用,价格自然比市价便宜外,

在新鲜度上,自然也更优于流经通路后的产品。

但直接来自产地的蒜头因还蕴藏著水分,故须自行完成干燥工作,

因此,莿桐在每年蒜头的采收期间,大街小巷的空地上总常见晒蒜头的景象。

2011.04.13云林 莿桐-晒蒜头.jpg

莿桐地区早期的发展可追溯至清代,来自大陆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的汉人,

不断涌进到此入垦,当地物产的丰盛,更让这些移民在此定居,

并开始有了两岸间的贸易往来。

据文献记载,于清雍正年间,

福建人王玉成垦首及吴姓垦首入垦西螺堡

(今西螺镇全部﹑莿桐乡及二仑乡各一部分);

乾隆年间福建人黄﹑张﹑王三姓垦首招佃开垦溪洲堡

(今斗六市、林内乡及莿桐乡各一部分)。

2011.04.06 莿桐蒜头.jpg

莿桐及邻近的斗南、古坑、斗六一带,

为汉人清末明初前来云林地区开垦最集中的地区,

而云林地区除「斗六门」(斗六)与「笨港」(北港﹑新港一带)

多因市集的热络而有著较为频繁的商业贸易往来外,

大部分的聚落,依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地方经济。

但在本地从事耕作生产的农民,多是完全没有属于自己耕地的佃农,

拥有土地的地主,多住在较为繁华的西螺,

因此,莿桐所生产的稻米于收成后,多运往西螺地区交由地主贩卖。

但自早期以来,由殖民时期的献贡到佃农缴交于地主后的买卖,

多因地主居地而集中于西螺,

而让莿桐所生产的优质稻米,多以「西螺米」之名行销且闻名于各地。

2011.10.23 云林林北-稻田.jpg

云林县多数城乡小镇,均因地理交通优势或产业市集而拥有过一段风华岁月;

如:西螺地区因处浊水溪流域,水陆交通便捷与位处重要交通节点,

所形成的热络商业市集,更成为提振地方繁荣的能量;

虎尾早于日治时期也因糖厂的设置而带动著地方发展;

斗六更于早期已为云林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与行政中心;

莿桐地区虽邻近于这三处乡镇,

但长久以来,却在产业发展及地方经济上几无明显变化。

2012.01.12-斗六二期稻作后的油菜花田.jpg

长年均维持著以农业为主要地方经济的莿桐,

低度的生产报酬,面对著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力,

当地的农民仅能不段思考与尝试著增加产能与产值的对策。

约于1961年(民国50年)后,因农药﹑化学肥料等科技产品陆续出现,

农民因担心虫害影响菜蔬的卖相而影响消费意愿,

开始改变传统的培育方式,采以农药喷洒以防制病虫害;

同时又为了增加产量而改施化学肥料,并透过种种技术来缩短生长期。

农地因长期累积农药与化学肥料后,土地的自愈能力远不及于人工化学的破坏力,

在地力逐渐消失下,为了维持产能,农民们更加重农药与化学肥料的使用剂量,

在日趋加剧的恶性循环下,土地与物产之间也越来越难以维持既有的产能与品质。

近年来,环保意识的兴起,

「无毒农业」﹑「有机农业」及「友善农业」等概念开始被大力提倡,

「有机农场」在新世代生产族群支持下开始被推广。

然而,总因邻田控管的现实问题,转型所需长期投注的人力与资源,

在高额的成本下,并无法确保一定的经济效益,

虽然,有机种植的概念符合当代的价值思维,

但总受限于种种现实因素,显然也难在短期内被广泛的推广。 

这些农业经营上的现象﹑问题与难处,并不仅在于莿桐地区,

更是反映出各地同样以农为生的城乡小镇的生产困难与茫然。

1011116-云林莿桐- (2)

1011116-云林莿桐- (3)

1011116-云林莿桐- (7)

1011116-云林莿桐- (5)

1011116-云林莿桐- (8)

1011116-云林莿桐- (10)

1010216-云林县斗南镇- (21)

1010216-云林县斗南镇- (19)

1010216-云林县斗南镇- (20)

2012.01.12 斗六凤梨田.jpg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19)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20)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39)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40)

莿桐看“农业大县”的云林

虽然,云林的斗六及北港曾分别为地区货品的陆路与海路集散地;

也曾因丰富的农产﹑糖产及商业,而拥有过热络的商业风华景象,

但事实上,云林地区在产业经济发展上,始终都没跟随上战后台湾经济转型的步调。

相对于台湾北部与南部都会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日趋丰富的新兴产业与地方建设,

云林多仅能经营著低生产报酬的农业,更在缺乏地方经济资源下长期缺乏地方建设,

这也让云林在历经不同阶段的演绎过程后,依旧维持著传统且平淡的环境景象;

近年来,整体市场经济与大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高额的工资与种植成本,对比著高度竞争与低额报酬;

这也让莿桐与许多城乡地区一样,

都面对著年轻人口严重外流,导致地区呈现高龄化社会现象。

这些近因与远虑,

均显现出云林地区长期以来都面对著经济力不足﹑地方发展迟缓的问题。

2011.04.13- 莿桐- 025.jpg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17)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19)

1010216-云林县斗南镇- (9)

仑背田野景致

1011116-云林仑背田野景致- (1)

1011116-云林仑背田野景致- (2)

1011116-云林仑背田野景致- (9)

1011116-云林仑背田野景致- (5)

1011116-云林仑背田野景致- (4)

1011116-云林仑背田野景致- (3)

1011116-云林仑背田野景致- (12)

1011116-云林仑背田野景致- (6)

面对著这些现实的无奈,

老农们在无力耕作也无年轻世代传承下,多仅能申请休耕,倚靠微薄的补助度日。

面对这样的窘境,不仅是当地人们长期以来所面对的生活难处,

更是云林各乡镇近年来所面对的困境。

少数愿意归农的年轻生产者,

开始在自家的田地上,搭建起网室及温室以转作高经济性作物,

借由新农业技术与概念的引入,

除确保收成品质与产量外,也在于提升基本的生活经济,

地方的人们,总期盼著可以再创出新的契机来成为永续发展的可能:

在看似一无所有的景况下,

以农为主的产业,其实更完整保存了的农业文化与自然景观;

充满原野氛围的农业环境,深厚且丰富的在地知识与人文历史,

不仅意蕴著特殊魅力的地方特质,更为无形但却珍贵的文化资产;

对于莿桐或云林诸多乡镇而言, 似乎蕴藏著诸多再发展的优势与能量。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56)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55)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95)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80)

1010216-云林县斗南镇- (5)

因此,如何由自我认同的在地观点去成为营造地方的能量,

并透过这样的价值建构,来重塑出地方的文化资产样貌,

引导外地人士以不同的思维与角度,来观察与阅读云林;

以扩张出文化传播的能量,或许可以是值得深思的方向。

近年来,台湾多数的社区,多导向以推动观光产业来成为快速发展的对策,

也许这可能是一种快速带动地方经济的方式,

或许,也能在其中引领出一段地方文化的对话与阅读,

但在各地相互仿效与同质性高的作为下,深具文化意涵的地方性,

也可能随著快速消费的过程,模糊了原有珍贵的文化内容。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65)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71)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69)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72)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77)

近年来,各地区的农业都朝向自我品牌的建立,

少数仍留于云林家乡持续维持农作的新一代生产者,

也开始想建立出自己的品牌..「品牌」,并非仅在于将农产﹑稻米商品化的行销,

更在于透过种植过程中的协同与协力,

借由亲身体验的经历,不仅拉近了生产者与消费族群间的距离,

也在其中建构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网络,而激发出更广域的「地方认同」。

只是,长期以来,地方人才与资源的匮乏,

这样的理想,似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更多人们的支持与持续接力。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甘厝社区-入口意象- (8)

牛蕃茄田也成为蒜头与许多农产之外,另一种农业经济的可能。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31)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34)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30)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62)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32)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29)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 (35)

面对著农业再生的当代思维,曾经,一群大学生到此跟著农民们一起学习,

透过在地知识的学习心得,运用著各自的专长,推广行销著当地的农产,

也以影音与文字,透过在地居民的口述,来记录下社区的历史故事。

这段过程的教育意义,并不仅在于以实质的教育作为,

来协助推广农村社区的新风貌与产业特色,更透过亲身体验的经历,

去理解农作经营的甘苦,来成为农业文化于未来再发展的思考。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甘厝社区-入口意象- (4)

1010216-云林县莿桐乡-甘厝社区-入口意象- (5)

延伸阅读:

农乡是一所学校:甘厝村历史纪录特展』:http://www.newsmarket.com.tw/Article_Single.aspx?ID=851

云林新闻电子报』:http://www.50.com.tw/?p=2351

1010216-云林县斗南镇- (13)

1010216-云林县斗南镇- (14)      

关于古坑咖啡与柳丁

1010110-云林古坑-入口意向- (2).JPG

古坑咖啡与柳丁亦是云林独具特色的农产,这些产业特色,

不仅在街区旁成为城乡符号的标示;

素民观点的水果摊,似乎也创造出了另一种“地景艺术”的型态。

1010110-云林古坑-柳丁摊- (2).JPG

古坑的地名也有些产业观点的传说:

据传,初期入垦者曾在坑谷内种植许多庵瓜,因其景象而称本地为「庵古坑」。

也有另一种民间故事的传说:早期,曾有一对以打铁为生的夫妇,在艰困的生活中,

不仅仍十分恩爱且在生活中彼此相扶持著,看在居民眼中总深觉感动而传为佳话。

因其所住的地方名原为「打铁坑」,

也因为这段流传于乡间的小故事,后来即称此地为「尪婆仔坑」。

于日治时期1920年(大正九年)日人认为不雅又更名回「庵古坑」,

战后,行政区重新规划,政府定名为「古坑乡」。

  

早于日治时期开始,日人从巴西引进咖啡豆,

并分别选择台东﹑花莲瑞穗﹑高雄、云林古坑及南投惠荪林场等地进行初部试种,

历经一段试种过程后,发现唯有古坑所培育的咖啡十分成功且品质佳;

再分析了当地的地理与天候因素,亦发现古坑的气候﹑土质等地理条件,

多与巴西培育顶级咖啡的环境十分类似,

为台湾各县市中少数可生产高级咖啡的地方。

之后,更进一步于荷包山开辟三百多公顷农地,大量栽种「阿拉比卡」品种咖啡,

因口感与品质均十分优良,也成为献给日本天皇的贡品,而有「御用咖啡」的誉称。

从此,古坑致力发展咖啡种植与烘焙技术,并以华山地区为主要产地。

(参酌:陈应钦『来,消磨时光去! 日落咖啡大道』《天下杂志微笑台湾十周年专刊》与《云林县志稿》)

自然的地理条件,丰富的培育经验,

加上长期以来所累积的烘焙﹑萃取技术,让古坑咖啡更有著独特的风味,

也让古坑乡也有著「台湾咖啡的原乡」之称。

2011.10.22 古坑柳丁.jpg

1010111-云林-柳丁园- (2).JPG

曾在2010年,几个远赴台北都会就学的云林子弟,在闲暇之际的闲谈之中,

彼此分享著家乡的事,他们想起且感叹著云林曾经有过的「柳丁滞销」情事,

也述说著自童年以来,

总看见亲人与街坊邻居们长年的努力经营,但却不见得换回生活经济的稳定。

于是有感而发地,计划以自己所学专长,号召更多的伙伴,

开始以影像纪录下家乡的柳丁园与农民的心声,

这群年轻人分工地创作了系列的创意卡片,与重新设计了水果的包装盒,

透过网路平台进行推广行销。

他们将当地的柳丁产品,联同拍摄之影像记录制成光碟,

并搭配著表现当地景致的创意明信片,一起放置于新包装箱中,

以「全民疯柳丁」为口号,大力协助当地农民推广当地柳丁。

深具温度的访谈影像﹑感人的议题,

快速地由网路扩张到各平面与电视媒体而成为热门话题,

当年的云林柳丁,也因此而快速且直接销售到各地消费者的手中。

1010111-云林-柳丁园- (3).JPG

新世代的年轻人,开始让总守著传统思维的老农们,

看见了产业如何透过创意,而成为另一种推广与行销的方式;

也让更多人更深刻地体会到,原来,产业里所蕴含的价值,

就在于那份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厚度。

两年后,当年协同参与推广「全民疯柳丁」的伙伴,延续著先前的成功经验与心得,

更进一步地以关心台湾「被遗忘的族群」为主题,

在「新一代设计展」中,提出了以柳丁皮所制成的「原创柳灯」。

由农产到文创产业,柳丁,在新世代的知识学习与创意观点下,

更激发出另一番不同的价值诠释,因为他们推广的,

已不再仅于柳丁本身的物产价值,而在于那份属于云林的在地文化与人文故事。

 

延伸阅读:

『甘心柳丁』与『森林红茶』-另一种地方观点的文化阅读

全民疯柳丁 橙乡零距离』FB粉丝页

 柳灯兼具环保及原始味道的原创设计

『「原创柳火丁」疯柳丁后一章 - 沈育弘与林彦呈』

 

云林虎尾的台湾蓝鹊装置艺术

1000817-云林虎尾-环境艺术装置- (4)

序列的台湾蓝鹊,成为虎尾镇新兴地区中的环境主题;

这些谈著鸟类生态的装置艺术,不仅成为标示出新环境视觉的特色,

也隐喻著农业与生态间的当代议题。

1000817-云林虎尾-环境艺术装置- (1)

1000817-云林虎尾-环境艺术装置- (8)

1000817-云林虎尾-环境艺术装置- (18)

1000817-云林虎尾-环境艺术装置- (9)

1000817-云林虎尾-环境艺术装置- (6)

1000817-云林虎尾-环境艺术装置- (15)

1000817-云林虎尾-环境艺术装置- (13)

1000817-云林虎尾-环境艺术装置- (7)

1000817-云林虎尾-环境艺术装置- (16)

艺术美学的氛围,也由街区的环境艺术装置,蔓延到乡间的民居建筑。

1000817-云林虎尾-民宅- (1)

1000817-云林虎尾-民宅- (3)

1010714-云林虎尾-玉米甜-环境装置- (2)

每逢收割后的季节,乡野里总呈现出另一番有如“地景艺术般的景象。

1011116-云林虎尾田野景致- (2)

1011116-云林虎尾田野景致- (4)

1011116-云林虎尾田野景致- (5)

1011116-云林虎尾田野景致- (8)

1011116-云林虎尾田野景致- (9)

八色鸟与林内乡湖本村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18)

长期以来,有著丰富自然田野的农业生活环境,在称为农业大县的云林,

土地与人之间,不仅有著深厚的情感,其中,也孕育著无数的珍贵生态。

位于林内乡的湖本村,早于清末时期已有先民到此开垦,

早期的湖本村名为「湖山寮」(亦称为「湖底寮」);

战后,国民政府时期更名为湖本村,其行政辖区为云林县林内乡。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16)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45)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有史以来,当地居民多倚赖农业为主要生活经济来源;也由于聚落位于偏乡,

长期以来因缺乏交通建设,于是,在没有过多的外界干扰下,

而保有著许多丰富的自然原始环境之样貌。

在日治时期,因对于农业水资源的控管与军事工事,而开始兴建联外道路,

湖本村也开始与外界有了较为紧密的联系。

如今,这处聚落也已发展成为以生态观光为主轴之休闲农业园区。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3)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4)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13)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6)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5)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7)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8)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10)

常见于湖本村的八色鸟(Blue-winged Pitta),

其学名为 Pitta brachyura Temminck & Schlegel,也称之为八色鸫或蓝翅八色鸫。

因当地村民形容八色鸟的叫声像〝ㄎ一ㄡ--ㄏㄚ--阿〞,而称八色鸟为“捡盖仔”。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27)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26)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28)

长期以来,八色鸟因常被捕捉,以宠物鸟来贩售,原本的栖息地也因此受到破坏,

在逐渐失去生存环境的景况下,目前已成为台湾稀有物种的鸟类。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32)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37)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34)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35)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39)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湖本村- (43)

这些过往历史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特色,

在观光产业的推动下,也逐渐成为社区环境的主题。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榴中社区- (3)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榴中社区- (2)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榴中社区- (5)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榴中社区- (8)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榴中社区- (10)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榴中社区- (11)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榴中社区- (12)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榴中社区- (14)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榴中社区- (18)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榴中社区- (16)

1010215-云林县-林内乡-榴中社区- (19)

彩绘壁画里所述说的土库乡

1010109-云林土库- (6).JPG

顺天宫妈祖﹑老街大饼﹑舞狮表演,为多数在地人们共同的生活记忆。

这些表征著地方生活文化的元素,

透过土库在地艺术家张真辅与在地志工们的创意巧思,

在旧公所前围墙上发展出「涂裤老街、寻梦趣」的绘本图腾,

铺陈出深具在地生活记忆的环境美学主题。

1010109-云林土库- (7).JPG

1010109-云林土库- (8).JPG

1010109-云林土库- (9).JPG

1010109-云林土库- (11).JPG

这是云林县「遇见艺术、探索文化-大云林文艺圈」艺术行动计划之一,

艺术,在于透过更贴近常民生活的图腾,来述说出关于土库的在地特色与故事。

1010109-云林土库- (13).JPG

1010109-云林土库- (14).JPG

云林县土库镇位于虎尾镇西部,早期的土库,

因油业﹑酿制酱油等各式农业在此集市,

其地理位置又位处于「周缘23庄交易中心」

及彰化鹿港﹑嘉义北港及台南盐水之南北交通要道上,

因商业贸易的兴旺,而居住人口日益增多,而曾有过繁华的热络景象。

长久以来,除农产丰富外,以古法酿制的酱油﹑麻油亦颇负盛名。

1010109-云林土库- (5).JPG

1010109-云林土库- (4).JPG

土库地名,也流传著数种传说:一种是源自于平埔族语「Tuku」,

又因早期土库出产麻油、土豆油、酱油、五榖等农产品,

故当地居民为储存而建造许多土造谷仓。

当时的土造谷仓造型呈椭圆型,

以竹管支撑于四个角隅为支架,壁面表层再涂以土,故而称之「涂裤」(土库)。

另一种说法为:土库昔日为彰化鹿港地区通往嘉义之北港﹑新港﹑民雄及台南等地

之必经要道与重要交通节点。

当时道路两旁高中央低且狭隘,平时尘土飞扬,雨季时节人马车辆行经时,

双脚多易深陷于泥沼,随著牛车轮的滚动而扬起污泥黄土,而脏污了旅者衣裤,

而有如穿著“土”裤(与闽南语「土库」同音),而称此地为「涂裤庄」。

1010109-云林土库- (20).JPG

为了协助推动地方产业文化,在地方的警务服务上,

推广地方产业也是民众服务的一种方式。

1010109-云林土库- (18).JPG

1010109-云林土库- (19).JPG

保有古朴氛围的街区与建筑,维持著传统市场型态的市集,

都写实著关于这里的城乡样貌与生活景。

1010109-云林土库- (2).JPG

1010109-云林土库- (3).JPG

 1010109-云林土库- (29).JPG

1010109-云林土库- (32).JPG

1010109-云林土库- (31).JPG

1010109-云林土库- (33).JPG

1010109-云林土库- (34).JPG

1010109-云林土库- (35).JPG

『早期,土库镇和褒忠乡是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域,等于是一家人。

不过到了民国35年就分家,划分成“土库镇”和“褒忠乡”:

1010109-云林土库- (36).JPG

土库镇耆老:当初会将褒忠乡划分出去,是因为国民政府迁台以后,

将原先日本制定的州、厅、支厅、郡等废掉。

行政区域原台南州划分改为台南县市、嘉义县、云林县,

但改为县后发现乡镇却不够,县政府于是决议增加乡镇。

当初土库镇长是骆万得先生,因为政府政策决定,一定要有足够的乡镇才能成为县。

所以便将当初埔姜仑分出而成现今的褒忠乡。

至于做此决定的原因已不太清楚,但是影响却很大!

因为褒忠分出去后,土库人口数及商业活动相对减少,

加上褒忠龙岩及虎尾都设有糖厂,原本都属于土库,

分乡后税收也减少,使得土库无法进一步繁荣发展。

褒忠乡耆老:褒忠以前属于台南州土库街,土库街行政区域较大,

地方人士张勋等争取另设褒忠乡,

当时台南县长袁国钦来褒忠开会,决定褒忠独立设乡。

褒忠乡居民大部分务农,没有大发展。』

(引自于:云林人不可不知【历史篇】-土库与褒忠

1010109-云林土库- (37).JPG

延伸阅读:

关于『土库』-云林时光

 

北港镇的农村美学口庄社区-入口意象

1010414-云林县北港镇-口庄社区-入口意象 (3)

1010414-云林县北港镇-口庄社区-入口意象 (4)

以发展观光来活络农业经济,越来越多的村落,不仅朝向精致农业方向发展,

透过具象的入口意象装置来标示出地方产业特色,

也透过社区营造过程中的美学活动,借由耆老的回忆与村民们集体动手做的方式,

致力推广出每个地方的村落故事。

 

北港镇大北社区的社区彩绘 

1010414-云林县北港镇-大北社区-社区彩绘- (4)

1010414-云林县北港镇-大北社区-社区彩绘- (5)

1010414-云林县北港镇-大北社区-社区彩绘- (2)

1010414-云林县北港镇-大北社区-社区彩绘- (3)

1010414-云林县北港镇-大北社区-社区彩绘- (7)

1010414-云林县北港镇-大北社区-社区彩绘- (6)

大甲车站之芋头装置艺术

1010111-大甲车站-『竽头』装置艺术 (8).JPG

1010111-大甲车站-『竽头』装置艺术 (7).JPG

同样以地方农产「芋头」为主题的艺术装置,也成为台中大甲车站的环境特色。

1010111-大甲车站-『竽头』装置艺术 (2).JPG

与常民更为贴近且具服务性的艺术物件,

有别于过去民间团体所常捐赠的「扶轮塔」或「狮子钟」型态与思维。

1010111-大甲车站-『竽头』装置艺术 (3).JPG

1010111-大甲车站-『竽头』装置艺术 (9).JPG

1010111-大甲车站-『竽头』装置艺术 (10).JPG

1010111-大甲车站-『竽头』装置艺术 (11).JPG

1010111-大甲车站-『竽头』装置艺术 (12).JPG

1010111-大甲车站-『竽头』装置艺术 (13).JPG

大甲车站

1010111-大甲车站- (3).JPG

1010111-大甲车站- (4).JPG

1010111-大甲车站- (5).JPG

梭-数位之旅

1010109-梭‧数位之旅-台铁-南科车站- (8).JPG

一序列象征著未来性的艺术物件,在谈著科技产业的南科车站候车室中,

陈述著关于科学园区的时空变迁,也成为这处新生活场域里的环境标示。

1010109-梭‧数位之旅-台铁-南科车站- (2).JPG

1010109-梭‧数位之旅-台铁-南科车站- (13).JPG

1010109-梭‧数位之旅-台铁-南科车站- (3).JPG

1010109-梭‧数位之旅-台铁-南科车站- (4).JPG

1010109-梭‧数位之旅-台铁-南科车站- (6).JPG

变换的LED灯﹑动态的光影,都在于表现出当代科技的时代感与新「地方感」。

1010109-梭‧数位之旅-台铁-南科车站- (10).JPG

1010109-梭‧数位之旅-台铁-南科车站- (11).JPG

1010109-梭‧数位之旅-台铁-南科车站- (12).JPG

1010109-梭‧数位之旅-台铁-南科车站- (9).JPG

1010109-梭‧数位之旅-台铁-南科车站- (5).JPG

「梭-数位之旅」-南科车站(创作者:I FUN TEAM)

南科车站

1010109-南科车站- (1).JPG

南科车站位于台湾台南市新市区,紧邻西拉雅大道,

为因应科学园区的发展,所建构出的新铁路交通路线。

车站启用后,沙仑支线沿线乡镇的居民,

往返于南北交通即可直达善化﹑新市转乘其它交通工具往返各地。

1010109-南科车站- (2).JPG

1010109-南科车站- (3).JPG

南科站最大的特色,为月台屋顶均设置太阳能板,

以呼应当代的绿色设计观念,也是台铁第一座太阳能车站。

1010109-南科车站- (5).JPG

爱情电容的色码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3).JPG

艺术的创意,来自于科技产业中,IC电路版上的「电容」元件;

颜色,象征著电压的高低频率..也强化著科技生活中的环境特色。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2).JPG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4).JPG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1).JPG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5).JPG

色彩的排列组合,或许,在其中意涵著生活心情的符码;

也在于成为一种产业特色的表征;

在这处谈著艺术的生活场域里,更可以成为另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7).JPG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8).JPG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9).JPG

艺术的「电容」背后标示著一连串的数字..

组合出种种日常的生活用语,也透过美学的语言,来成为另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10).JPG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6).JPG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11).JPG

1010109-爱情电容的色码-张惠兰+裘安‧蒲梅尔-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12).JPG

「爱情电容的色码」-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创作者:张惠兰+裘安‧蒲梅尔)

下班趣

1010109-下班趣-杨尊智-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1).JPG

在这处讲求快速,充满紧张与忙碌的工作环境中,

艺术在这里,不再谈著那些科技与产业的工作话题,

「下班」后,讲求的是一份宁静的休闲乐「趣」,与回归到温馨的家庭氛围。

1010109-下班趣-杨尊智-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2).JPG

1010109-下班趣-杨尊智-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3).JPG 

1010109-下班趣-杨尊智-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7).JPG

1010109-下班趣-杨尊智-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5).JPG

「下班趣」-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创作者:杨尊智)

律之动

1010109-律之动-李昀珊-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4).JPG

工作里的生活,讲究的是效率与标准作业流程,

生活里的休闲,并不须要特定的主题﹑规律的模式..

或许,真实需要的,仅是一种自由﹑放空的“无题”。

1010109-律之动-李昀珊-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1).JPG

1010109-律之动-李昀珊-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8).JPG

1010109-律之动-李昀珊-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2).JPG

1010109-律之动-李昀珊-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 (7).JPG

「律之动」-2011南科公共艺术季(创作者:李昀珊)

 

关于台南科学园区与树谷工业园区 

「南部科学工业园区」简称「南科」,

园区范围包括台南园区﹑高雄园区以及高雄生物科技园区。

为1993年(民国82年)由行政院所推动的「振兴经济方案」中,

所提出「增设南部科学工业园区」的构想。

台南科学园区与周边的树谷工业园区均属于「南部科学工业园区」的内容。

第一期先进行了位于台南市新市、善化以及安定等三区之间的「台南园区计划」,

现有的用地,在早期原是一大片蔗田,属台糖公司之道爷和善化农场,

开发面积约有一千多公顷,于1995年(民国84年)在政府经济政策下,

由农业用地转为高科技产业发展重镇。

随著厂商的进驻与园区的成功经营,后又进行了数期的扩建计划,

目前,台南科学园区已成为「南科」的主要核心内容与项目。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8).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9).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0).JPG

古老的传说融合著当代艺术的美学观点;

序列的艺术,在园区里谈著创意,

也以著另一种美学的语言,述说著属于这里的故事。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JPG

生活中的休闲与工作,历史文化的纪录与当代产业的经济价值,

透过艺术的言语,可以是一种述说的方式;

也在于透过想像与创造,带动出属于这里的生活乐趣。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4).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9).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0).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4).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1).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5).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2).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6).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4).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3).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3).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7).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8).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9).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0).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1).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2).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5).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6).JPG

990414-老壶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7).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2).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3).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17).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0).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2).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4).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5).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6).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7).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29).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0).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1).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2).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3).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4).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5).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6).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7).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8).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39).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41).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42).JPG

990414-南科树谷科技园区-环境艺术 (43).JPG

990414-苦楝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3).JPG

990414-苦楝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5).JPG

990414-苦楝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4).JPG

990414-苦楝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6).JPG

990414-苦楝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7).JPG

990414-苦楝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8).JPG

990414-苦楝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9).JPG

990414-苦楝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10).JPG

990414-苦楝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12).JPG

 990414-苦楝广场-南科树谷科技园区.JPG

990414-张和民-红冠水鸡-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4).JPG

990414-张和民-红冠水鸡-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5).JPG

990414-张和民-红冠水鸡-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6).JPG

990414-张和民-红冠水鸡-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7).JPG

990414-张和民-红冠水鸡-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2).JPG

990414-张和民-红冠水鸡-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3).JPG

990414-张和民-红冠水鸡-南科树谷科技园区 (1).JPG

『在园区兴建的过程中,发现了多处史前文化遗址,

这些遗址蕴藏了丰富的史前文化内容且保存完整。

由遗址的内容判断,其涵盖的时间,最早距今约5000年左右,最晚则在300多年前,

涵盖时间范围长达4500年。

因此,也成为许多文化资产研究者与考古学者的重大研究场域。

台南科学园区自进行考古工作以来,已发掘的面积约达两万六千平方公尺;

发现了五百多具墓葬,考古挖掘出的遗址共有25处,

其中15处还曾因工程持续开发而进行紧急抢救。

2011.04.29 新市木栅遗址-台南树谷园区- (5).JPG

2011.04.29 新市木栅遗址-台南树谷园区.JPG

这些文化遗址的状况完整,据研判,应为曾文溪的冲积作用而促使地层堆积深厚,

方得以获得良好的保存。

台南科学园区的文化遗址,是继新北市八里区因兴建八里污水处理场工程,

而发现十三行遗址之后,另一个因为政府重大建设,而发现重要文化遗产的案例。』

(参酌与汇整于:台湾大百科全书)

DSC08175.JPG

DSC08176.JPG

DSC08179.JPG

DSC08183.JPG

DSC08185.JPG

为了保存这些源于台南科学园区开发所发现的遗址,

2002年(民国 91年)国科会与当年的台南县政府(现为台南市政府),

共同提出兴建博物馆的初部构想,

隔年教育部将此计划指定为「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简称史前馆),

主要为保管南科出土文物等相关事宜。

史前馆工程于2008年(民国97年)启动,计划于2013年(民国102年)将开始启用。

 

延伸阅读:

南部科学工业园区』的缘起(维基百科)

『南部科学工业园区』官网简介

南科园区:『台湾大百科全书』网站

 

台南新市

1010109-台南新市景致- (12).JPG

新市区早年为原住民平埔族分支「西拉雅族」(Siraya)四大社中,

规模最大的「新港社」所在地。

「新港社」早于荷治时期即开始接受西方文明,

荷兰人也曾于此地广设兼具学校功能的教堂,

并以罗马拼音方式来纪录西拉雅族语言,

这些都让西拉雅文化较其它原民文化有著更整的保存,

而成为「新港社」具历史根据的重要文献。

1010109-台南新市景致- (11).JPG

早期的新市地区为一片荒野之地,

明郑时期,成为近山地区

(应为当今之玉井、石子崎、山上、南庄、苦瓜寮、石仔井、新庄一带)等地

往来台南府城的必经之地。

商旅人士多在此地歇息,为因应旅行所需之饮食与用品,

「新港社」居民逐渐聚集于此地,贩售食物﹑日用商品于来往客旅,

在发展一段时期后,逐渐形成一条新兴市集的商业街区,故有「新市仔」之称。

1010109-台南新市景致- (2).JPG

新市区也历经一段段演绎的历程:清领时期在此设置「新港庄」;

在日治时期,1901年开始有了「新市街驿」(今台铁新市车站),

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时设置「新市庄」,归台南州新化郡管辖。

随二次战争结束,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改设台南县新市乡。

2010年因台南县市合并为直辖市而改为「新市区」。

新市区自1995年因南部科学工业园区设于本区﹑善化区及安定区之交界处,

随著高科技厂商陆续进驻,本区之城乡发展也开始有了重大的变化。

1010109-台南新市景致- (3).JPG

1010109-台南新市景致- (8).JPG

随著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所带动出快速流动的交通网络及通信科技下,

也将进阶地带动研发人才的培育需求与技术劳动力,

于是,在知识份子的集聚趋势下,

高度的都市服务机能及优质的住宅环境,更是影响新市区再发展的趋势。

1010109-台南新市景致- (9).JPG

1010109-台南新市景致- (6).JPG

守护天使机械兽

1010205-守护天使机械兽-李明道-南港车站- (2).JPG

长久以来,台北都会总成为来自各地城乡人们到此「打拼」的地方;

都市,意味著一份关于未来的期望..然而,却也常有著一份深深的乡愁。

1010205-守护天使机械兽-李明道-南港车站- (3).JPG

不同的尺度﹑各异的造型﹑却都有个共同的「黄色」皮层,

在同质与异质间,均表征著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式「移民」属性与类型;

各异其趣的艺术物件,联结成为一个「机械兽家族」,

更意涵著在这都会城市里,彼此均拥有著「都是一家亲」的大家族情感。

1010205-守护天使机械兽-李明道-南港车站- (4).JPG

在这座来自各地移民聚集的城市中,热络﹑紧凑且讲求快速的日常生活中,

似乎也少了一份城乡里的「慢活」氛围;

在追求全球化城市的时代趋势中,

偶而,却也总在内心中有著一点点思乡情怀与孤独感。

1010205-守护天使机械兽-李明道-南港车站- (6).JPG

1010127-守护天使机械兽-李明道-南港车站- (5).JPG

带点动漫色彩的当代艺术型态,既意涵著时代价值观点下的科技生活特质,

也在都会中成为这处交通节点的新环境符号。

1010205-守护天使机械兽-李明道-南港车站- (20).JPG

1010127-守护天使机械兽-李明道-南港车站- (2).JPG

1010205-守护天使机械兽-李明道-南港车站- (8).JPG

1010205-守护天使机械兽-李明道-南港车站- (12).JPG

艺术的物件,透过了拟人化的美学语言,来变换著亲切的表情,

来成为来往客旅的一种生活陪伴方式;

机械与科技的艺术符码,也在于意蕴著一份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守护与祝福。

1010127-守护天使机械兽-李明道-南港车站- (8).JPG

1010205-守护天使机械兽-李明道-南港车站- (15).JPG

「守护天使机械兽」-南港车站(创作者:李明道)

1010205-南港车站- (2).JPG

台铁武士

1001007-「台铁武士」-台北车站- (1).jpg

『说起「台铁武士」的故事,

要从早期的蒸汽火车说起,再到五0年代的柴油电气机车;

这些在台湾土地上几乎奔驰一个世纪、见证台湾从贫穷到富裕的老火车,

如今早已功成身退。

但是台北机场的老员工怎么也舍不得这曾经的繁华风景竟成一堆废铁,

于是「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来纪念。

老师傅从童年电影《绿野仙踪》稻草人、机器人勇敢向前的故事,

启发了废铁再利用的环保观念,

而一起拼拼凑凑地设计打造出约200公分高的铁甲战士..』

这是一段记录作品缘由的真实故事。

1001007-「台铁武士」-台北车站- (2).jpg

右手握著以引擎支架所构成的长矛;

左手拿著由柴电机车头上的铁路识别标志所制成的盾牌;

以轮轴构成关节,让双脚展现出向前昂首跨步的态势,

来象征著台铁人的奋斗精神。

1001007-「台铁武士」-台北车站- (3).jpg

1001007-「台铁武士」-台北车站- (4).jpg

1001007-「台铁武士」-台北车站- (7).jpg

这座以柴电机车引擎﹑突轮轴盖及喷油气等报废零件所制作的机器人装置艺术,

于1988年(民国87年)完成后,即长期设置于台北车站展示。

1001007-「台铁武士」-台北车站- (6).jpg

1001007-「台铁武士」-台北车站- (5).jpg

由过去到如今,由传统到科技,

产业始终带动著城市的发展与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

随著日趋紧密的交通网络,城市与城市之间缩短了距离,

地方的生活情事,更随著人的流动而彼此传播﹑串连出更丰富之人与土地间的故事。

 

延伸阅读:

关于『斗六』-云林县斗六镇公所 官网:http://www.dl.gov.tw/index.php?inner=introduce_history_1

根寻云林』-云林县政府 官网:http://www.yunlin.gov.tw/content/index.asp?m=1&m1=3&m2=13

斗六茂谷柑节』影音:http://ap.ntdtv.com/b5/20120120/video/86396.html?%E9%85%B8%E9%85%B8%E7%94%9C%E7%94%9C%E5%B9%B8%E7%A6%8F%E6%BB%8B%E5%91%B3%EF%BC%8D%E6%96%97%E5%85%AD%E8%8C%82%E8%B0%B7%E6%9F%91%E7%AF%80

来怡客-茂谷柑达人』:http://www.youtube.com/watch?v=xqiSzPeh1PU

上下游News&Market』:http://118.139.160.192/Article_Single.aspx?ID=610

全民疯柳丁 橙乡零距离』FB粉丝页:http://www.facebook.com/orange.tw?sk=info

柳灯兼具环保及原始味道的原创设计』:http://flog.cc/mag/2011/orange-light/

『「原创柳火丁」疯柳丁后一章 - 沈育弘与林彦呈』:http://orange.flog.cc/

关于『土库』-云林时光http://blog.yunlin.me/2010/10/10/h/

关于『南部科学工业园区』的缘起(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9%83%A8%E7%A7%91%E5%AD%B8%E5%B7%A5%E6%A5%AD%E5%9C%92%E5%8D%80#.E8.90.BD.E8.85.B3.E5.8D.97.E9.83.A8

『南部科学工业园区』官网简介http://www.stsipa.gov.tw/web/WEB/Jsp/Page/cindex.jsp?frontTarget=DEFAULT&thisRootID=2

南科园区:『台湾大百科全书』网站: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261&Keyword=%E6%96%87%E5%8C%96%E9%81%BA%E7%94%A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