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瓷器的故鄉,歐洲還不懂瓷器技術的時候,我國瓷器工匠們便可以燒製出精美的瓷器了。在遊覽北京故宮博物院時,我們會發現一個明正德年間燒製的瓷盤,這件瓷器的身上標註四個“奇怪”的文字,讓這件瓷盤變得非常神祕,文字寫的是啥?它的具體用途是什麼呢?您想要知道這段歷史背後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揭祕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在正式揭祕明正德年間燒製的瓷盤前,小編先給您介紹一下朱厚照。

  朱厚照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他15歲繼位,雖然是個年少的皇帝,但非常有主見。在朝廷衆臣面前,他認真聽取意見,可是,一旦下朝,他立即轉變態度,“玩”纔是首要任務,皇帝比較喜歡玩,但卻不會耽誤國政。於是,大臣們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朱厚照執政期間,明朝的陶瓷製造業迅猛發展,爲滿足宮內日常活動、祭祀的需求,朝廷在景德鎮建立了官窯,專門生產御用瓷器。正德年間,景德鎮已經成爲全國制瓷業的中心,數不勝數的優秀工匠,不計成本的燒造,只爲做出最好的作品。

  景德鎮滿足內需的同時,開始研製外銷瓷器,他們生產的瓷器開始遠渡重洋,銷往國外。在民間流傳一句話:一兩瓷器等於一兩黃金。通過這句話,我們便能得知,我國的瓷器在國外有多麼受歡迎。

  明朝政府爲了進一步開拓國外陶瓷市場,相關負責人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瓷器,在製作的過程中,他們會融入一些外國元素,比如這件“礬紅阿拉伯文波斯文盤”。

  “礬紅阿拉伯文波斯文盤”是景德鎮燒造的外銷瓷,它敞口,淺弧壁,圈足,口徑17.9釐米,高3.9釐米。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瓷盤上用礬紅書寫阿拉伯文,專家們經過研究後,進行了翻譯,大概的意思是:人做好事後,必定會得到好報。類似於網絡流傳的心靈雞湯,給人心靈上的啓迪。

  我國受到國外影響,在瓷盤中間標註阿拉伯文不奇怪,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礬紅阿拉伯文波斯文盤”,卻有些與衆不同,它絕對不是簡單的日用瓷器,或者是祭祀瓷器。

  這件瓷盤的四周分別寫着四個字:始、終、兇、吉。看到“兇”字後,專家們非常疑惑,瓷器上書寫祥瑞圖案或吉祥語很常見,誰會購買標有“兇”字的瓷器呢?那麼,這件瓷盤的用途又是什麼呢?

  專家查閱了歷史資料後,做出推測。外國人購買中國的瓷器,一部分是裝飾收藏,另外一部分是日常使用,而這件盤子的作用有些另類,這件“礬紅阿拉伯文波斯文盤”應該是卜器。

  小編覺得,比如阿拉伯的商人準備投資或做生意時,他們會用礬紅阿拉伯文波斯文盤盛放食物,端到餐桌上後,他們食用部分食物後,盤底的字便會顯露出來,出現的字,都有着不同的含義。“始”可以進行,“終”最好停止,“吉”會獲得收益,“兇”千萬要小心了。

  各位聰明的讀者,你們怎麼看待“礬紅阿拉伯文波斯文盤”的用途,是否認同小編的推測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