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70後、80後還記得在智能手機還未出現的那些年,很多人用的是小靈通,小靈通的出現爲我們解決了話費過高的痛點。只不過隨着時代的變化,小靈通已經消失不見了。在當時,全國有幾千萬人都在使用小靈通。提到小靈通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吳鷹。

吳鷹,出生於1959年,是UT斯達康公司創始人。90年代中期之後,移動通信市場正在發展之中,他看到了商機,他把一項由日本發明的PHS(流動市話)無線技術引入了中國。因爲有了這個技術,他就可以曲線進入移動通信市場。

1998年1月,小靈通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當時,小靈通的通話費是3分鐘0.2元,而中國移動或中國聯通的是1分鐘0.5元,再加上小靈通接來電不收費,同樣一個電話,差價有10倍左右。靠着低費用,小靈通在出現之後,很快遍佈整個浙江省,並向其他省份發展。

在世紀之初的時候,小靈通非常緊俏,那會兒要託關係才能買到小靈通,小靈通在巔峯時期有近億的用戶。有了這麼大的市場,吳鷹的身價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公司的股價最高曾達到91.88美元,市值一度高達70億美元,甚至高於IT巨頭思科。一時之間,他的氣勢蓋過了不少人,更不用說處於創業初期的馬雲、李彥宏了。

不過呢,吳鷹成也小靈通,敗也小靈通。小靈通搶佔市場靠的主要是低收費,而小靈通的信號並不是太好,隨着3G技術的發展,小靈通的增長速度也在不斷的放緩,小靈通信號不好,通話不清的問題,也被人們所詬病。而吳鷹,並沒有及時轉型,終於,小靈通的用戶數量一路下跌,從2006年的9300萬一路下跌到2009年的6800萬。2014年,小靈通的基站均被關閉,就此,一個時代終結了。而隨着斯達康的股價一路下跌,虧損嚴重,吳鷹也被董事會解職,黯然出局。

儘管吳鷹在企業決策上犯了錯誤,不過他幹對了一件事情,就是幫助馬雲拿到了投資。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馬雲前往北京找了十幾個投資人,都沒有人願意投資。吳鷹的公司曾經拿到過孫正義3000萬美元的投資,看到馬雲四處尋找投資,就幫忙牽線。在吳鷹的引薦下,馬雲見到了孫正義,馬雲做了六分鐘的演講之後,最後孫正義把原本決定給另外一家公司的2000萬美元給了馬雲,阿里巴巴就靠着這筆錢度過了難關。雖然吳鷹後來覺得“即便當時沒有投給馬雲,馬雲也會成功”,但在某種意義上說,吳鷹就是馬雲的貴人,是馬雲的伯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