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1897—1986),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

  他是中共第七屆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副主席,中共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委。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

  他文武雙全、睿智果斷、照顧大局、立場堅定,具有非凡的膽略。

  葉劍英,爲廣東梅縣雄洋堡人,其父爲一商人,母則爲種田之農婦,家境尚稱小康,故有餘力供葉入梅縣東山中學讀書。

  葉將於東中山學畢業之前半年,忽違犯(反)校規,與師長髮生衝突,結果被學校當局開除,乃憤而入雲南講武堂肄業,預備將來在軍隊中謀一出路。

  在講武堂畢業以後,葉劍英即在粵軍許崇智部張民達旅任參謀之職。張民達爲當時著名勇將,綽號張鐵膽,每戰輒親上火線,奮不顧身,葉自入張軍中後,憑其機警及才幹,處處得張信任。

  後張升師長,葉亦升爲師長參謀長,張在前線作戰時,後方調度,一切均賴於葉主持。不幸張民達在韓江覆船喪生,葉遂不得不暫時脫離軍隊生活。此民國十四五年間事也。

  葉劍英既脫離軍隊生活,即棄武修文,歷任中山縣長及梅縣縣長等職。從來武人親政事,未有不貽話柄者,獨葉則克勤厥職,未稍殞越,斯足徵其人之英俊有爲矣。

  民國十五年冬,北伐軍到達江西,葉劍英任江西新編第二師師長。後新編第二師解散,葉復因與黃琪翔同鄉之故,改任四軍參謀長職。

  時四軍正謀回粵,其中有奉軍兩師,爲河南戰役中在鄭州歸附者,軍械絕佳,黃琪翔欲率之同歸,而奉軍自官長以至士兵,皆不願意,因北人南行,最懼者爲不服水土,乃有自由行動消息。黃聞之,急帶衛隊一營前往,劍英亦得訊,忽雙方發生衝突,遂忽遽由南昌趕往九江,向黃力陳不可動武之理由,並要黃同往向奉軍師長解釋。

  奉軍師長與黃同來,以爲率部前來繳械也,乃大戒嚴,且放步啃,葉置之不理,留衛隊不前。與黃昂然直入師部,以革命大義,直斥奉軍師長。

  葉人既英俊,言詞復得體,奉軍師長懾其威,卒允與之偕同回粵焉。時人聞之,皆美葉之膽大包天,謂其入虎穴,得虎子,不啻關雲長之單刀赴會也。

  時第四軍以教導團及警備團爲主力,葉劍英以四軍參謀長兼教導團團長之職,此時葉已加入共黨,警備團團長樑秉樞,亦系共黨份子。

  教導團本爲武漢總政治部鄧演達領導之教導營及中央軍事學校武漢分校學生混合編成,其中成分以政治工作人員爲主,下級幹部次之,十分之八九爲共產黨員,而武漢分校學生,亦大半爲共產黨。

  張發奎亦知教導團爲一團烈火,但因其戰鬥力強,爲擴大自己勢力起見,仍然收容。教導團自從九江隨張發奎赴南昌,追賀葉南征軍時,本擬即背張加入南征軍,無如(奈)當時南征軍已去贛東,無法追及,而張部監視亦嚴,只得隨張由贛南到廣州,但一路上,尤其是在贛州南雄韶關一帶,教導團於行軍或宿營時,終日高唱國際歌與少年先鋒歌,並高呼“擁護革命委員會”“南征軍勝利萬歲”等口號,事爲張發奎所聞,在贛州時即擬解散之,但贛州逼近會昌瑞金,而會昌瑞金正爲賀葉主力所在,張投鼠忌器,因此不敢斷然處置。

  至韶關時,又擬加以解散,忽接汪精衛來電,謂不可解散該團,留之自有後用,張遵汪命,故未解散。

  第四軍回粵後,張發奎、黃琪翔即奉汪精衛之命,以護黨爲名,驅逐當時在粵執權之李濟琛(深)、黃紹雄二氏勢力。

  此時教導團即暗中積極佈置暴動。十二月十一日夜十一時後,教導團首先發難,槍聲一響,全部官兵皆頸系紅色標誌,變爲紅軍,隨即圍攻公安局,下之,得步槍千餘,手機關槍數十架,實力陡增,又復攻下財政廳,省政府,政治分會,省黨部等各重要機關,惟長堤之四軍軍部,則堅攻未下。

  應爲凌晨三時半。

  十二日清晨,廣州蘇維埃政府正式宣告成立,首先指揮教導團發難之葉劍英,被任爲工農紅軍副司令,總司令則南昌暴動之主角葉挺是也。

  應爲副總指揮。

  應爲總指揮。

  然廣州暴動至十三日晚即告結束,紅軍既屢攻四軍軍部未下,而河南李福林之第五軍,已在西壕口登陸,西關東山,固始終未入紅軍之手,石井兵工廠之駐軍,又向省城應援,至下午,蘇維埃代理委員長張太雷覆被擊斃,紅軍乃不得不退出廣州,連夜投奔海陸豐去矣。

  應爲十二日。

  廣州暴動失敗後,葉劍英即避往香港,在銅鑼灣地方,匿居兩月有餘,足不出戶,最後始祕密前赴德國,以求軍事學識之深造。在德留年餘,經濟漸告竭蹶,幸私人感情頗佳,以前之親友及舊屬,慷慨解囊相助者甚多,以是得不虞匱乏。

  1928 年,葉劍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從香港轉赴上海,後去蘇聯,進入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編入特別班學習。

  民國十九年秋,葉劍英由德歸國,里門在望,爲避免一切麻煩計,乃過門不入,徑赴江西蘇區,在紅軍中任朱德之參謀長。

  應爲民國二十年初。

  二十年,紅軍第三軍團總指揮黃公略在高興圩與十九路軍大戰陣亡時,葉正任第三軍團參謀長,以機警得脫,回赤都瑞金,任中央軍事委員,復以周恩來之推薦,任紅軍大學校長。

  應爲六渡坳。

  念三年十月,紅軍開始長征,葉劍英與項英同被留於贛南蘇區,葉復奉朱毛之命,與學生軍負防守筠門嶺之責。後筠門不守,遂率部遊擊於閩粵邊境,與餘漢謀部李振球師頗多接觸。

  應是陳毅,葉劍英參加了長征,任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

  念五年春,紅軍在西北立定基礎後,葉始奉調赴陝北延安蘇區。西安事變後,任共黨駐西安辦事處主任。

  當西安事變未發生前,葉曾應張學良之邀,祕密赴西安,在張學良寓所附近,與張研究東北軍之改造問題,葉對於東北軍之政訓工作,曾提出種種意見,使張學良頗受影響。

  “八一三”抗戰發生,紅軍改編爲第八路軍,葉劍英即被任爲八路軍駐京辦事處主任。南京淪陷後,葉即赴漢。

  最近據英文大美晚報消息,謂葉已奉蔣委員長之命,赴廣州,爲新編第十九路軍之總參謀長,現正協助陳銘樞、蔡廷楷(鍇)二氏,佈置兩廣防務,防備日軍進犯。但據國民新聞社訊,則謂葉之使命,爲從事訓練廣東自衛軍,及組織華南之游擊隊雲。

  來源 |《中國的紅星》

  點贊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