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微观经济学的福利部分。虽然知道税收很重要,但是看到这有点不太理解


因为政府需要花钱


税收是政府的收入来源,因而它代表著公权力的强制行为,这种情况已经不属于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了。


税收可以改善社会福利。通过税收的方式,政府可以增加产品价格,使得该产品的需求减少。对于一些有害品(demerit good),就可以通过税收来减少消费,如酒精饮品。通过税收得来的钱可以用作政府花费,如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失业补助、养老金、医疗保险,以及提供公共产品:如国防上。


先来接受一下灵魂拷问:

吃饭会提高噎著的风险那为什么还要吃饭?使用电子产品损伤视力我们为什么还要用?所以税收引起无谓损失为什么还是要征税?

古人早已知道不可因噎废食;马克思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可以只看事物好的或坏的一个方面,而要看到好的坏的两个方面;如果站在现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成本收益相权衡孰轻孰重的问题。

图来源于网路,侵删

不得不承认的是,税收确实引起了无谓损失,但税收同时也发挥著无与伦比的作用,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搭便车现象使得理性的私人不会愿意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此时,税收大显神威,大家都交钱,我来提供。因此,虽说征税引起了无谓损失,但相比于不征税,如果成本有增加但收益增加更多,也就是说社会净收益增加了,付出了这些成本也是值得的~

才疏学浅,还望指正~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在分析因征税带来的生生产者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所带来的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因行为在征税前后变化中损失的那部分扣除了对应的税款就是无谓损失了。这是一种理论分析,也就是考虑到双方行为刻画,也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并不能说存在无谓损失就不征税。


税收虽然会引起无谓损失,降低消费者或者生产者福利。但是政府通过征税获得大量的财政收入后,用这笔钱花费在其他公共领域,比如基础建设、国防、公共医疗卫生等等,这样又会增加社会总福利。


还要学学宏观经济学呀~

理论上,就古典主义自由派来说,鼓吹市场价值,反对政府干预。那个年代,还没有宏观经济学。

但是,就出现经济危机了,凯恩斯时代来临,双政策中,税收是财政政策的手段(征税+政府支出)。不过呢,有干预是否有用的争议,按道理来说,长期没有用,因为经济总是会经济繁荣萧条衰退复苏。但是,短期还是有用的,比如经济过热了,我就多征点税,降一降温。虽然经济过热有泡沫本来也会破裂,但是我们人本主义,我们在乎的是过程。

另外,回到微观经济学,最初的微观经济学肯定是不支持征税的,但是,这么多年又发展了福利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

比如说吧,教育具有正外部性,谁给钱?政府!还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总结一下,在问为什么征税的时候,最好意识到税收只是一个手段,然后问题变成了,征税用来干什么。去搜搜政府的年度预算,看看究竟值不值。


不征税政府的职能如何运转呢?国防,基建都需要财政支出,这些都来自于税收。还有就是,一部分税收用于转移支付,这就涉及到公平的问题,不能只追求效率。因此,即使存在无谓损失,税收有它特殊的作用。


税收不一定引起无味损失。

你在书上看到的大概是交易环节的税收影响吧,经济学家给你分析说,由于收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都减少了,即使加上政府收走的税,总的剩余仍然比以前少了那么一个三角,所以税收造成无味损失。

这种逻辑其实挺不靠谱的。按照它的说法,政府等著交易完成以后再找双方收税就没有无味损失了,或者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先收税,再让人们去交易就没损失了。这么轻巧就解决了?何况其实这样做的话什么都没改变。你可能会说,税收的存在将影响生产决策,造成产出减少,所以微观经济学书上说的没错。但是你考虑一下,假设你是一个农民,原来自给自足,现在有个政府找你征税,比如说还是按照你产出的某个固定比例征税,这样情况下你会增加产出,还是减少产出?答案是不一定,都有可能。假设交税不可避免,你会为了跟政府斗气而减少产出让自己更艰难?更多人或许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增产,这样一来不仅收税没有造成社会损失,反而提升了社会福利,无味损失从哪里说起呢?当然还有一种考虑,就是原来有些生产者的产出水平勉强够生存,一旦收税就把他们饿死了。对这一点,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回答,一是收税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他们,二是如果这样的人被淘汰了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如果抬杠,还可以说帮助特定人群会助长懒惰,造成社会损失。可是这跟书上的分析之间真的八竿子打不著了。

你产生这样疑问的根源在于微观经济学在这个地方的分析方法有问题。


是政府收入来源,不收税怎么办,政府花销怎么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