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典礼  

(2017中华职棒颁奖典礼  图片截图自爱尔达体育家族ELTA Sports)

每到球季末,大家都会特别关注年度奖项的议题,日前跟媒体朋友们聊到「年度个人奖项门槛」的想法【工具人拼奖有望周董请命降门槛】,其实在跃上媒体版面前,我就曾经在工会内部讨论,也曾经和好几位球员提过。

以现有四队的环境现况,「如何维持话题热度和新鲜感」,一直都是联盟、球团和球员们思考的重点,也是我希望中职更贴近现代棒球趋势、又能让年度颁奖典礼更吸睛的概念源头。

趁这个机会和大家更深入的聊一聊这个题目,我们就从认识中职联盟规章规定的「年度票选各奖项遴选标准」开始吧!

一、最佳9人奖:

      1.投手:

        投球局数至少达所属球队年度出赛数相等以上,

        或出赛数达所属球队出赛数3分之1。(120局,或出赛40场)  

      2.野手:

         竞逐之守位出赛数至少达所属球队年度出赛数3分之2以上、

         打席数须达规定出赛数3.1倍以上。(80场、248打席)

      3.捕手:

        守位出赛数至少达所属球队年度出赛数2分之1以上、

        打席数须达规定出赛数3.1倍以上。(60场、186打席)

二、最佳指定打击奖:

               就该打击位置之打席须达所属球队年度出赛数3.1倍之2分之1以上。(186打席)

三、金手套奖:

           各守位入选规定之投球局数或出赛数与最佳9人奖之规定相同。

 

看完中职规则后,我们再把中职设立的资格门槛,和美、日、韩职的制度放在一起,让大家比较一下各国门槛的差别。

 

 

 

各国职棒年度个人奖项获选资格对照表

 

职棒联盟

中华职棒

日本职棒

韩国职棒

美国大联盟

球队全季
出赛数

120

143

144

162

投手

投球局数同球队出赛数,或出赛次数达球队出赛数的3分之1

投球局数同球队出赛数,或出赛次数达球队出赛数的3分之1

10胜、30次救援或30个中继点

投球局数同球队出赛数

野手

  1. 内野手:同一守位达球队出赛数的3分之2
  2. 外野手:外野守位达球队出赛数的3分之2
  3. 内野手:同一守位达球队出赛数的2分之1
  4. 外野手:外野守位达球队出赛数的2分之1
 

同一守位达球队出赛局数的9分之5(720局)

  1. 不分守位,达球队出赛局数的9分之5 (698局)
  2. 以出赛局数最多的守位竞争奖项

捕手

同一守位达球队出赛数的2分之1

同一守位达球队出赛数的2分之1

同一守位达球队出赛局数的9分之5(720局)

同一守位达球队出赛数的2分之1 (69场)

指定打击

打席数达球队出赛数3.1倍的2分之1以上

未明确限定资格门槛,投票人评估球队战绩、球员综合表现后,选拔最合适人选

打席数达球队出赛数3.1倍的3分之2以上

未设最佳10人奖项,与打击相关的银棒奖则无设立门槛,采以公式计算所有选手的打击数据,由各守位最高分者获奖。

备注

 

 

韩职的金手套奖等同于年度最佳10人奖项,选拔时会同时评估球员在进攻与防守上的成就

  1. 因应9月扩编制度,美职把出赛数的门槛设定在9月份以前的138比赛,而非整季的162比赛
  2. 698局的计算方式为138场x   67% x 7.5局

 

 

从对照表中不难看出,各国职棒对于「出赛数」的门槛,都相对中华职棒较低,而且各职棒联盟顺应现代棒球趋势,逐渐松绑选手在单一守位上的限制,最主要的原因是源于棒球战术演进,让总教练们在布局时有更明确的「工具人」的概念,随时把守备能力优异的选手调派到赛场上最需要他的位置。

 

王威晨 

(今年表现优异的王威晨,却因为守备位置出赛次数不足,因此无法角逐金手套奖  图片来源:王威晨粉丝团)

 

中职现有的个人奖项门槛,使得过去出现过好几次因球队布局或选手受伤而同额竞逐的案例,像是2001年的阙树木学长【失意的二垒盼不到得奖人】、2008年的朱鸿森【联盟提名朱鸿森抢二垒金手套】、2012和2015年的智平【三垒金手套林智平又吞从缺】、还有今年的杰宪【拿游击金手套奖 陈杰宪:我连入围都不够格】都是类似的状况,有时是唯一入围却落选,有时是获奖反受质疑,虽然职业球员获奖与否本来就是这场秀的一部分,也应受公评,但身为选手的我,就是特别能体会这种处境的感受,希望能有更符合现况的规则和结果。

因为中职的赛制和各国也有些不同,所以参考完其他国家的先例后,我们还是必须找出真正适用中职体质的制度(例如中职的上下半季赛制,会让上半季夺冠的球队,下半季用兵更敢测试年轻球员,以整年度出赛数做为门槛,可能不利于需要累积出赛数的选手),大家不妨也一起想一想,除了前面提到的上下半季赛制,和下面列出的项目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

随著中职二军逐渐健全,所有球员们为了争取舞台,对技术的自我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除了球季中的比赛、训练外,很多球员会在非球季期间自费锻炼,而在球队数太少、新进人才不断涌入的景况下,教练们当然也希望可以给予出赛机会,激励球员们继续努力,因此这几年的出赛机会跟中职早年相比,被平均分配到更多选手身上,打线调动也更加频繁。

还有,自从实施季中选秀后,诸如陈俊秀、王柏融、王正棠或陈杰宪等优秀即战力选手一加入就打出好成绩、压缩到原阵容中选手的既有上场时间,却反而可能因为中职现有的奖励办法,造成各队选手无法达标金手套入围门槛、常常仅有一两人入围的窘境,和日、韩职棒的入围人数相比,略显冷清。

我们也知道,前面提到的这些现实,都是在成立中职、设立规章时所无法预见的变化,所以为了整个环境著想,我很希望联盟、球团和球员们有机会一起商讨出更符合现况的方式,而且在施行新政时,一并落实相关配套措施,让中职在一次次的修正中进步。

我们在参考国外职棒联盟的制度时,就会看出蓬勃发展的职棒联盟为了抓住球迷朋友的眼球,对于年度奖项这种娱乐性高、且容易受到瞩目的话题与制度,时常在调整和变化。金手套奖的起源地,美国职棒,在过去61年间经历6次重大变革,最近一次的改变,是自2014年起和美国棒球研究协会合作,开创「白金手套奖」;韩国职棒光是从2011年到现在就改过4次;而中职成立时所参照的日本职棒,也在近30年内(应该是1997年)调整过规定门槛,反观30年来几乎没有变动的中职规章,令人不觉莞尔。

我也认为,放宽入围条件限制,不是降低对选手攻守能力的审核标准,而是在目前的中华职棒环境下,给善于用不同方式帮助球队的选手们,展现自信与价值的机会。

我相信中职年度颁奖典礼和明星赛一样,需有更多的元素和氛围,怎么样才能让球员感到荣耀?怎么样才能把球迷对球员的喜爱,转化成支持的行动?如果我们能用更多的「无法预期」和「惊喜」取代「同额竞争」和「从缺」,一定是整个职棒环境和球迷们都乐见的事情!中职不妨也参考各方的意见,增加一些弹性,想必会更有看头吧!

 

参考资料:

美职制度:https://reurl.cc/Nj3Dp

日职制度:https://reurl.cc/R4ADr

韩职制度:https://reurl.cc/MvrDkhttps://reurl.cc/qdyXN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