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已经不是断舍离的新手,

所以对我来说,这个挑战并没有太痛苦。

整理一下自己丢的东西,这三十天以来,我一共丢了:

1. 共五批的书籍,数量应该有超过三十本以上的书吧!

2. 与画图相关的用品,水彩盒、铅笔、素描本、油画箱。

3. 衣物相关用品,外套、裤子、裙子、袋子。

4. 杂物,各式样小东西。

 

其实,在做断舍离的时候,最大的反对力量是我先生,

因为他对断舍离这样的概念一直存疑,

唯一的好处是,虽然他不太同意,但是也没有阻止我要做的事。

而我,也谨守著断舍离的基本概念,「只丢自己的东西」。

虽然还有一些共有的东西没能丢掉,家中物品的数量确实地减少了。

而比较好教育的孩子,也跟著我确实的检视自己的物品,

弄清楚物品的数量和价值,让身边的物品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这样的生活不好吗?

 

我们身周的各式样讯息都在鼓励我们过度消费,

买了特定的物品可以带给你身份地位的象征,

拥有某些东西,就可以帮你解决烦恼,

在社群网站上贴出你享受物品的当下,就可以感受的与众不同。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当消费的那一霎那过去时,看见满屋子的物品,

东西多到自己没办法管理,没办法找到,

想要用时,因为找不到,再去买一个。

东西还能用,因为有新款,再去换一个。

这样的消费或许会促进经济成长,

但对于自我成长或是自己的钱包的成长则是一点用都没有。

 

所以,消费前,先仔细思考。

「断舍离」或是「极简主义」并不是要你过著住在空无一物的房子中,

而是经过你仔细思考过后,有意识的选用最适合自己的物品,

并且在生活中充分去运用这些物品好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觉得,在这方面,我还不大成熟。

但,每做完一次有意识的断舍离之后,我都会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更加的感谢,

也能更明白自己拥有不多的东西,但每样东西都是自己的最爱的感觉,真好!

我们过一整天需要的东西真的不多,要能把物品用在正确且适当的地方才是。

我会保持这样的信念,过好每一天,也希望这样的许诺能够长久坚持下去。

共勉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