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好看了两本很接近的书,

萤幕快照 2018-10-14 下午1.12.51.png

第一本是由卡萝杜维克博士所写的「心态致胜」。

萤幕快照 2018-10-14 下午1.12.29.png

第二本则是Anders Ericsson和Robert Pool所合著的「刻意练习」。

第一本书中讨论的是,各个领域的成功者都有特定的心态造就他们与她人的不同。

而第二本书中所说明的是,只要善用刻意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成功者。

 

看了这两本书后,觉得成功者其实是可以教出来的。

但是如何让学生、孩子,甚至自己能够拥有成长心态,这就是一门艺术了。

「心态致胜」中,主要把人分成「定型心态」及「成长心态」两类。

能够拥有成长心态的人,会专注于努力、成长、不让成功失败定义自己。

而身为家长或是教育者的立场,要学会建设性的批评,

肯定孩子的用心,给予孩子高标准与关爱的环境,

理想中若能让孩子热爱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探索未知,

并且教导孩子们把自己想学的东西拟定一个具体的计划、思考生动的细节。

 

「刻意练习」中,则是提醒,如果只想达到「可接受」的能力就好,

那么,多几年的练习,能力仍会停留在「可接受」的程度上。

而刻意练习要能成功,一定要有下列条件:

1. 该领域必须发展成熟,佼佼者的水准和新手有极大差异。

2.需要有专业老师以帮助学生改变表现。

所以,要协助学生或是让自己达到专精的程度,

一定要有规划,也要能有反思、反馈的机会。

这本书,刚好就是前一本「心态致胜」的后半部呀!

那些所谓的「具体计划、生动细节」,就是刻意练习希望每个人能做的。

若能加上专业人士的协助,那进展就更快了。

 

可是,我们总会遇到没有好老师的情况,

这时,就得自己设计练习活动,去找出问题所在,自己评估进展、调整目标。

而要能完成这些琐事的前提,就是必须找到能「持续不懈的动机」。

这又回到第一本的「心态致胜」了。

 

刻意练习中有一句话,

「人之所以停止学习,不再进步,不是因为到达天生能力的极限,

而是因为某些原因不在学习,或者从未开始学习。」

我相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身为教育场中的一员,更应该充分让自己多元学习,才能当学生的绑样。

也希望自己能在教育现场中,让学生培养成长心态、协助他们刻意练习,

在事半功倍的情况下,创造出最好的教育环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