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房時代來了 房地產業步入下行通道的開始】

  以前說房價必須上漲有一個重要基礎,就是說土地有限論,北京的土地就這麼大,房子越蓋越多,房價豈有不漲之理?1980年代的北京,勁鬆地區、龍潭湖都是郊區,是正兒八經的農村,菜戶營、玉淵潭還是人民公社,阜外醫院以西都是社辦工廠,八一電影製片廠也是郊區,那時候這些地方叫近郊區,通州、大興、頤和園、香山等叫遠郊區。

  後來建設西二環的時候,還叫打通西廂工程,東二環叫東廂工程。現在,北京城的高樓大廈都已經擴建到六環了,就是這麼發展,有人還說北京土地有限。造成開發商搶地成風,地王頻出,也推動價不斷上漲。有人這麼說,人們也就真信了,於是土地稀缺,成爲房價上漲的剛性理由。

  真的是土地稀缺嗎?那也要看一個北京城能湧進來多少人口。所以,是不是稀缺,不能只看土地一個方面,土地確實不能自我生長,除了黃河入海口能每年增長幾萬畝地。北京城肯定不能讓土地自我繁殖,但是,通過控制人口也是調整土地稀缺的一個重要手段。疏解北京城區人口,就是按照這個思路在行動。

  話又說回來,北京城能容納下多少人,也不全是土地決定的。甚至土地都不是主要因素,你想,北京土地面積1.641萬平方公里,多少人裝不下?如果感到土地不夠用,可以往高蓋,可以向下挖,總是無止境的吧!實際上,決定城市人口的主要因素,是水、交通、垃圾處理、環境污染、社會福利服務等因素。

  所以,房價上漲不要拿土地說事,現在三環、四環、五環附近還有大量的建設用地有待開發,疏解非首都工能,讓大量的市場、工廠、展館等佔地大戶外遷到河北省,又騰出來大量的土地。

  全國的情況也是大同小異,如果說,北京土地都不稀缺的話,還有哪裏土地不夠用?據機構統計,3月份,40個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築面積同比下降34.6%,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減少5%;今年一季度,40城土地成交建築面積同比下降22.2%,土地出讓金收入5164.7億元,出讓金則同比減少16.5%。

  今年一季度,40城土地出讓金排名前5的城市分別爲北京、杭州、上海、福州和蘇州,土地出讓金總額分別爲583.5億元、448.3億元、358.8億元、318.3億元和307.8億元。其中,杭州和蘇州土地出讓金同比大幅下降,降幅分別爲-51.2%和-31.8%;上海和福州分別同比增長29.5%和79.1%;北京基本保持不變。

  另一項檢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的數據,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統計顯示,在成交方面,全國300個城市共成交土地1958宗,環比減少43%,同比減少1%;成交土地面積8191萬平方米,環比減少41%,同比減少3%。其中,住宅類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綜合性用地)609宗,環比減少42%,同比減少0.3%;成交面積3031萬平方米,環比減少40%,同比減少7%。

  2月份,全國300個城市建設用地共成交1168宗,比上月減少929宗,比去年同期減少275宗;成交金額達1984.75億元,環比下降40.26%,同比下降30.36%;平均成交樓板價2315.97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5.68%,同比下降7.5%。

  整體看,最近幾個月全國城市土地交易遇冷是不爭的事實,熱點城市土地成交額相對同比漲幅放緩。平均土地溢價率40個城市有32個城市出現溢價率下調。多數房企拿地意願並不是非常強烈。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應該有三個,一是開發商的資金量存在問題,拿地預計將更加謹慎。二是開發商也進入調整期,部分房企甚至開始退出樓市,有些小開發商破產等等,都影響到開發商的拿地情緒。三是政府土地放量增加,真正起到了平抑地價的作用。

  樓市另一個重要指標,因爲供求關係決定價格,但是,供應量不僅僅來自開發商,還有一個就是市場存量。

  中國進入存量房時代,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出現這種轉變也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人們對購房慾望的下降,當房價下降的時候,人們的投資慾望下降,樓市的購買力需求自然也就下降了。中國樓市本來就是一個投資市場,當房價不能上漲的時候,市場需求就會明顯下降。另一個原因是大量二手房入市套現,也讓市場供應量明顯增長。

  據西南財大調查報告,中國有6500萬套空置房,而這些空置房也可以定義爲是沒有賣掉的二手房,不容否認的事實是,中國的房子已經過剩了。有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北京二手房住宅市場份額達到了87%,而一手房住宅市場份額僅僅只有13%。這個現象說明,在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房交易規模正在放緩,二手房市場存量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支撐現有的購房需求,也就是說一線城市房子已經處在一個接近飽和的狀態。

  總的來說中國房地產作爲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發展迅速,也生產出大量的房屋,在房價不斷上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計劃全民炒房的現象,從而導致市場出現了過剩現象。事實上爲很多城市進入存量房時代,提供了基礎條件。

  同時,我們也應當意識到,存量房時代到來,也是房地產業開始衰敗的開始。中國城市面貌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三年兩年就大變樣的情況了。也有可能中國城市幾十年業不變,就像我們現在看國外一樣。很多人去了國外的大都市,毫不掩飾自己的自豪心情,他們說,國外大都市趕不上我國的二線城市,有些地方不計我國的縣城發展好。

  進入存量房時代,房價波動將會越來越小,而這也符合現在樓市調控的目標穩定健康。有數據表明,在極其嚴厲的調控政策之下,北京樓市成交價格累計跌幅已超過10%。2019年2月,北京二手房住宅共網籤6091套,同比下跌17.3%,環比下跌41.9%。很多城市也出現了類似情況,上海和廣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1%和0.2%。31個二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價格方面漲跌幅度並不是特別大,交易量下跌幅度較大。樓市正在【本文由“馬躍成”賬號發佈2019040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