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主要可能載人航天門檻過高,不是任何國家都可以搞定,甚至不是錢的問題。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門檻在逐漸降低,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航天俱樂部,比如我們周邊很多國家都有航天規劃,甚至包括越南,馬來,哈薩克,還有遠的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國都有航天計劃。你也可以關注我,我的文章介紹了日本,印度,韓國,越南,哈薩克,阿聯酋,卡達,巴西,烏克蘭,新加坡等國航天。


目前全球僅三個國家完全自主掌握載人航天技術,其實並不是其他的國家不想搞,像歐空局,印度,日本都通過與美國合作將自己的宇航員送入國際空間站,這說明他們內心是想弄的,但是載人航天的高門檻使這些國家望而卻步。載人航天技術主要有以下門檻:

1.技術要求高

以我國為例,載人航天技術包含八大系統的技術,分別是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空間實驗室、著陸場系統。這裡面每個系統都需要國家強大的研發能力,耗費較長時間才可以掌握。

2經濟要求高

人力和物資的支持需要國家巨大的財力支持。

這兩點對於之前前蘇聯和美國而言沒有問題,對於改革開放取得巨大的經濟和科技成就的中國也沒有問題。但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就不行咯,就算勉強可以,他們的人民可能會不樂意哦。


目前能夠獨立實施載人航天的國家:

俄羅斯,美國,中國。(印度,日本,伊朗,歐盟,羅馬尼亞在積極發展載人航天技術)

以下是各國宇航員首次上天時間表(按時間先後順序):

1961年4月12日 前蘇聯:尤里·加加林(世界第一位宇航員,歐洲第一位宇航員)

1961年5月5日 美國:艾倫·謝潑德(發達國家第一位宇航員,北美洲第一位宇航員)

1978年3月10日 捷克斯洛伐克:弗拉迪米爾·列梅克(Vladimir Remek)(發展中國家第一位宇航員)

1978年7月5日 波蘭:米羅斯拉夫·赫爾曼謝夫斯基(Miroslaw Hermaszewski)

1978年9月3日 東德:西格蒙德·雅恩(Sigmund J?hn)

1979年4月12日 保加利亞:格奧爾基·伊萬諾夫(Georgi Ivanov)

1980年6月3日 匈牙利:Bertalan Farkas

1980年7月31日 越南:范遵(Ph Tuan)與禮炮6號-聯盟36號聯合體對接。(亞洲第一位宇航員)

1980年9月26日 古巴:曼德斯(Arnaldo Mendez)與禮炮6號-聯盟37號聯合體對接。(拉丁美洲第一位宇航員)

1981年3月30日 外蒙古:古爾拉格查(Jugderdemidiyn Gurragcha)與禮炮6號-聯盟T4聯合體對接。

1981年5月22日 羅馬尼亞:普魯納里烏(Dumitru Prunariu)與禮炮6號-聯盟T4聯合體對接。

1982年7月2日 法國:Jean-Loup Chrétien

1983年12月8日 西德:Ulf Merbold

1984年4月11日 印度:拉克什·沙爾瑪(Rakesh Sharma)與禮炮7號對接。

1984年10月13日 加拿大:Marc Garneau

1985年6月24日 沙烏地阿拉伯:Salman al-Saud(中東第一位宇航員)

1985年11月6日 荷蘭:Wubbo Ockels

1985年12月3日 墨西哥:Rodolfo Neri

1986年1月12日 哥斯大黎加:張福林(Franklin Chang-Diaz,華裔,升空時已歸化美籍)

1987年7月30日 敘利亞:穆罕穆德·法里斯(Mohammed Faris)這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次接待外國航天員。

1988年9月7日 阿富汗:阿卜杜拉·艾哈德·穆罕穆德(Abdul Mohmand)

1990年12月10日 日本:秋山豐寬(Toyohiro Akiyama)

1991年5月26日 英國:海倫·莎曼(Helen Sharman)

1991年10月10日 澳大利亞:Franz Viehb?ck

1992年7月10日 俄羅斯:Alexandr Kaleri

1992年4月2日 比利時:Dirk Frimout

1992年8月8日 義大利:Franco Malerba

1992年8月8日 瑞典:Claude Nicollier

1994年11月4日 哈薩克:Talgat Musabayev

1997年12月5日 烏克蘭:Leonid Kadenjuk

1998年11月7日 西班牙:Pedro Duque

1999年2月28日 斯洛伐克:Ivan Bella

2002年5月5日 南非:Mark Shuttleworth(以太空遊客身份)(非洲第一位宇航員)

2003年2月1日 以色列:Ilan Ramon(返回地球時因「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解體而喪生)

2003年10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楊利偉

2006年4月8日 巴西:馬可斯·龐特斯(Marcos Pontes)

2007年10月10日 馬來西亞:謝赫·穆扎法爾·舒庫爾

2008年4月8日 韓國:李素妍


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先是一個發射問題,導彈看看這個射外太空,就要卡死好多國家。各種零件材料系統!然後發射航天器做實驗測數據。 不是大國搞這個小國自己搞要被拖垮經濟,然後就是政治經濟需求。國家足夠大可以轉化很多成果。小了。連地方都沒有。 更不要說發射時候配套的遙測船哪些了。 成本高的爆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