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在一生中,爲了人類的發展大局,非常執着地在做着某件事,數十年如一日,不辭辛勞,最後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們常常爲這些平凡但又偉大的事蹟而感動,從心底裏也非常感謝他們爲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位,看似平凡但卻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他一生中,經歷不平凡,但卻用了幾十年在執着於一件事情而感動中國,最後卻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復旦大學鍾揚教授。

  鍾揚教授生前是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生命科學院教授,長江學者,2017年9月份,在內蒙講課途中由於車禍不幸去世,年僅53歲。一時間,無數人爲他感動可惜,曾經與他接觸過的,都悲痛不已,感嘆天妒英才。

  鍾揚教授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祖籍湖南邵陽人,1964年出生在湖北黃岡,他算是出生在書香門第,父母都是上個世紀的高材生,父親是當地教育局工作,母親是當地中學化學名牌老師。鍾揚從小受父母薰陶,聰明過人,也非常熱愛學習。

  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鍾揚年僅13歲,當時他還在黃岡中學讀書,當他看到一大批知識青年考上了大學,他熱血沸騰,也一門心思想要考大學。到了1979年,他參考高考的時候,他的父親告訴他,由於自己是當地高考招生辦負責人,爲了避嫌,鍾揚不能參加高考,只能放棄高考。

  不能參加高考,這讓鍾揚很鬱悶,不得已他被迫參加了當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考試,由於他成績優異,最後以初試第2名,複試第5名的優異成績,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

  當年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主要集中在數學,物理這些基礎學科專業,在1982年的時候,鍾揚跟當時班上另外5名同學正式從少年班轉到了無線電電子學系就讀(當時的六系),算是正式離開了少年班。1984年,年僅20歲的鐘揚從無線電專業畢業,卻不知爲何沒有被分配到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他被分配到了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工作,這讓當時的鍾揚非常迷茫,這種跨度對對他來說,簡直從來沒有想到過。

  憑着從小執着倔強的性格,一段時間調整後,鍾揚發奮圖強,自學植物學知識,果然天不負他,這個20多歲的毛頭青年,在國內首創了計算生物學這個學科,而且是國內第一人。

  科研成果斐然的鐘揚,真的是一路破格提拔,22歲的他被破格提升爲助理研究員,30歲的時候,創建了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第一個計算生物青年實驗室,32歲破格提升爲教授級研究員,33歲提拔爲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副所長。

  33歲成爲了植物研究所副所長的他,真是意氣風發,很多人以爲他可能會在這裏搞科研一輩子。可讓人沒想到的是,36歲時,復旦大學著名教授陳家寬找到了鍾揚,邀請他到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書,擔任教授。鍾揚接到邀請後,非常激動,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已經是副廳級的副所長職務,遠赴上海,成爲了復旦大學的一名普通教授,他說,只是爲了圓自己兒時想當老師的夢。

  作爲一名植物學教授,鍾揚不甘心只坐在復旦大學辦公室裏搞科研,他說,搞植物研究,就應該去到大自然裏尋找最珍貴的植物生命,這樣的科研才有價值。於是,鍾揚把目光投向了青藏高原,他選擇了援助西藏,鍾揚做了16年的援藏幹部。

  鍾揚教授在西藏16歲,他主要做了2件事:

  一是爲西藏培養人才

  鍾揚教授在西藏大學工作期間,爲西藏大學培養了第一個植物學博士,共計培養了5名藏族博士;幫助西藏大學申請到了西藏的第一個理學博士點,成功申請了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幫助西藏大學生態學專業成功入選“雙一流”學科。

  這些都是鍾揚援藏期間,爲西藏帶來的寶貴財富,這是他在西藏播下的希望的種子。

  二是爲人類收集種子

  鍾揚在西藏期間做的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收集植物種子,他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人類的未來在收集種子。16年期間,鍾揚教授不顧天寒地凍,不顧海拔高原,共收集了4000多萬顆種子 ,佔西藏物種的五分之一,這是多麼巨大的一項工程。原本他計劃在未來十年裏,再收集五分之一,他的目標是他自己和培養的學生一起,將西藏至少四分之三的種子全收集起來,爲人類的未來留下希望的種子。

  有人計算過,鍾揚教授在西藏期間,一年至少要走3萬公里的路,爬雪山,過草原,宿野外,這對於鍾揚教授都是家常便飯。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英國館的種子殿堂裏,有40%的種子都是由鍾揚提供的。在國家和上海的種子庫中,鍾揚和他的團隊已經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四千萬顆種子,這些種子很多被存放在冰庫裏,可以存放100至400年不等。

  鍾揚教授生前曾說:收集種子沒有任何經濟效益,一輩子也不一定能看到光明,但我們卻從來沒有停止過。鍾揚教授離開後,因執着於收集植物種子,他的事蹟被人們所熟知,被追封爲時代楷模,感動中國人物。

  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教授,卻永遠離開了我們。時值清明,讓我們一起爲他點亮一盞明燈,讓他好好休息,永遠安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