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之际,华语乐坛十分热闹,蔡依林、林忆莲

等不少歌手纷纷推出了新歌,引起歌迷们一阵欢呼。但在众多歌手之中,最先引起大家注意的陈奕迅和蔡健雅,却并非是因为作品销量好,而是因为他们深陷了「抄袭风波」。

陈奕迅的新歌《可一可再》,被网友质疑与韩国歌手尹钟信在2013年推出的歌曲《From January to June》非常相似,蔡健雅的新歌《半途》则被质疑像Taylor Swift的《Safe & Sound》。两位歌手对此都很委屈,亲自作曲的陈奕迅说「自己确实事前没有听过」,而蔡健雅则强调「我只能靠著当下的灵感,写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歌迷的音乐」。

当事人的辩解似乎并不能被网友接受,各方吐槽滚滚而来。同时因为此次风波,许多歌手的「抄袭」黑历史也被挖掘了出来,身陷类似漩涡的艺人和金曲可谓不计其数。这让人不禁发问,华语乐坛这是怎么了?

在新歌被网友质疑后,蔡健雅的其他经典歌曲也被扒了个底朝天,甚至被网友做成了对比合集。《红色高跟鞋》与《越来越不懂》这两首经典歌曲的作曲、旋律和歌词与美国流行民谣组合The Weepies的《Take It From Me》、《Gotta Have You》极其雷同。

没有想过要抄袭,但写出来的歌曲却潜移默化的「被影响」,这样的理由未免有些牵强。而除了蔡健雅之外,被指「抄袭」的歌手还有很多。

比如至今仍然摆脱不了抄袭者头衔的大张伟,他的作品《嘻唰唰》就与日本女子组合PUFFY的歌曲《K2G-キミにGo!-》副歌部分旋律一模一样。而他的《我们能不能不分手》同样也是来自日本歌手槇原敬之的《もう恋なんてしない》。

歌手杨坤的歌曲《空城》,副歌部分与美国乐队OneRepublic的《Apologize》如出一辙。但在受到质疑之后,杨坤的唱片公司发文表示这首歌曲其实在2007年就存在了,只是没有收录进杨坤老师当年的专辑中,而《Apologize》所收录的专辑《Dreaming Out Loud》的发行时间同样是2007年。因此在时间上,《空城》貌似「不具备」抄袭的条件。

又比如去年在抖音上大热的歌曲《离人愁》,也同样别网友质疑与《烟花易冷》、《山外小楼夜听雨》等歌曲相似,其原唱也因为这首歌,至今还背负著「李鬼裁」的戏称。

不知道大家在听歌时有没有发现,许多歌曲的伴奏是可以相互套用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些歌曲的和弦走向是一致的,例如《你不知道的事》和《她说》两首歌曲,就可以用一个伴奏来演唱。

正是由于套路相似的原因,很多流行歌曲才会显得千篇一律,有种听了开头就可以猜到接下来的歌曲该如何进行的感觉。虽然现在的音乐作品越来越多,变化总是有限的,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很相似。但如果人人都想著用投机取巧取代创作和创新的话,音乐的灵动性总有一天会消失殆尽的。

正如菲蓓尔品牌创始人马骏老师在她的著作《音乐的力量》中所说的,「创造力,是未来社会音乐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知道,音乐从来不是固态的知识积累,而是能力的实践,只有不断的试错、修正,才可能拥有『音乐的力量』。就像那些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一听到音乐,就能自信的随音乐起舞,仿佛他们天生就是音乐家、舞蹈家。而现在的许多孩子,虽然早早地就被父母放到学钢琴、学唱歌、学美术的圈子里,但也只是为了考级去机械的学习,旁人看来就像一个考级机器一样,这样怎么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呢。」

一首优秀的作品,首先应该是创作者由内心迸发而出的灵感,能带给人们共鸣或者感动,而不是想著怎么攀附别人的成果。一味功利的去进行创作,只想著「拿来主义」,是不会创造出经久不衰的作品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