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寺湧泉

  “靜安寺前的湧泉,歷史上是靜安八景之一,元代寺僧壽寧曾將當時名人題詠輯爲《靜安八詠詩集》,詩集指的八景即是赤鳥碑、陳朝檜、蝦子潭、講涇明、滬讀壘、湧泉、蘆子渡和源雲洞。湧泉築於何年不詳,但是歷史文獻中有記載。南宋紹熙《雲間志》曰:“在滬瀆東,西有蘆浦,中間一水相通,有數尺許,特深如井。然水騰湧,晝夜不息。或雲:海眼也。”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巡道盛保重修治湧泉和重修元代湧泉亭,命泉爲“應天湧泉”。後來因戰火,靜安古寺和湧泉均遭焚燬”。

  via 上海檔案信息網

  徐匯土山灣孤兒院

  “土山灣孤兒院(法語:L' Orphelinat de T'ou-sè-wè)是一家教會孤兒院,1864年由法國耶穌會建立在上海徐家彙之南的土山灣地區而得名。1840年,以法國耶穌會爲主的大批外國傳教士來到上海,在徐家彙建造天主堂、修道院、天文臺、藏書樓、教會學校、慈善機構等,形成了上海天主教教務中心,土山灣孤兒院也是在此背景下建成的。

  土山灣孤兒院在撫養孤兒之餘,還創辦了土山灣孤兒工藝院,對繪畫、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藝術領域都有所涉及,很多新工藝都發源於此,土山灣對中國近代繪畫、照相、印刷出版、海派雕刻等手工技藝有着深遠的影響,爲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產生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書畫大師任伯年、劉海粟、徐悲鴻都曾在此任教”。

  via Wikipedia

  三角地菜場

  “1848年,虹口被補劃爲美租界後,上海郊區的菜農在文監師路(今塘沽路)、漢璧禮路(今漢陽路)、密勒路(今峨眉路)三條路交叉的地方,有意無意地設定了一個三角地帶,經常在這裏設攤賣菜。天長日久,至1860年,這裏便日漸形成爲一個極具人氣和頗有規模的菜市。到了1891年,這裏終於建起了一座可以避風躲雨的大型木結構室內菜場。從照片上可以看到,這一建築雖已呈現出一定規模,但是整體感覺上有點流於單一和疏離,更多地給人以一種類似“大棚”的印象。因這幢木結構建築系循着漢陽路、塘沽路、峨眉路三條交叉路而建,其形狀呈三角型,故被稱爲“三角地菜場”,有時民間乾脆以“三角地”名之。這也是在上海建成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室內菜市場。到了1916年,顯見因木結構的室內菜場不敷使用,公共租界當局遂拆除木結構房屋開始改建爲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

  via 上海檔案信息網

  龍華寺

  “龍華寺是座落於中國上海市徐彙區的一座佛教寺廟。歷經戰亂,重建修復,今龍華寺的建築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上海四大佛寺之一。始建於三國吳大帝赤烏年間,爲孝敬其母而建造,唐時被毀,北宋初吳越王重建。北宋治平元年改名空相寺。在元末明初寺院再次被摧毀。明朝永樂年間重建,稱龍華寺;嘉靖三十二年賜名萬壽慈華禪寺;萬曆年間賜毗盧遮那佛像、金印等。清朝順治年間,臨濟宗第三十二世韜明禪師任寺院住持,清朝鹹豐、同治年間又遭兵焚,經過僧俗的募捐修復,從清朝光緒元年至二十五年間修復寺院”。

  via Wikipedia

  豫園九曲橋湖心亭茶樓

  “豫園座落於中國上海市黃浦區,原上海老城廂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有城隍廟、豫園商城,是建於明朝時期的古典園林。豫園建於1559年,最初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人園林,他建造此園林的目的是“愉悅老親”,而“愉”和“豫”意思相通,故而得名豫園。之後,豫園輾轉於多人之手並經受多次戰火的摧殘。如今,其是典型的江南園林代表並已經成爲上海著名的遊覽勝地”。

  via Wikipedia

  江海北關

  “江海關,清朝始設負責對外貿易實務的行政官署,前身爲市舶司,後爲上海海關。江海關於清康熙二十四年,始設於松江府華亭縣境內的漴闕(今上海市奉賢區境內漴缺),後移駐上海縣縣城寶帶門內。現在位於上海外灘13號的江海關大樓,毗鄰英商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大樓。上海的江海關與武漢的江漢關、天津的津海關、廣州的粵海關並稱清代四大海關”。上圖爲1893年建成的西式江海關大樓。

  via Wikipedia

  聖三一堂

  “上海聖三一座堂(英語:Holy Trinity Cathedral, Shanghai)是上海市現存最早的基督教新教教堂,位於上海市中心黃浦區九江路219號,俗稱“紅禮拜堂”。這座教堂曾是英國國教會(Anglican, The Church of England)遠東上海地區英國聖公會英語堂、普世聖公宗前中華聖公會教省主教院轄下國際性主教座堂,現在又成爲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基督教全國“兩會”)總部附屬大聖堂。

  聖三一座堂從創始之日起,就是一座專門爲英國僑民中的英國國教聖公會教友服務的教堂。1847年,在上海定居的英國聖公會教友在當時租界的西部建造了一座小型的簡易聖堂,建造聖堂的基地系由英商電話公司老闆貝爾捐獻。因原普通規模的聖堂(Parish Church)質量欠佳,在1850、1851年間大修過一次。1866年5月24日,舉行了盛大的新教堂奠基儀式,1869年建成”。

  via Wikipedi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