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爲諸侯。在戰國七雄中,魏國的地理位置相對較差,也即地處秦國、齊國、楚國等大國之間,可謂四戰之地。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戰國七雄中,魏國也是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國。對此,魏國之所以可以率先稱霸中原,魏文侯這位君主這位功不可沒。在魏國正式成爲諸侯國後,魏文侯是魏國的第一位君主。其在位期間,東擊齊國,西敗秦國,南壓楚國,爲魏國的強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首先,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孫。在三家分晉後,魏國和趙國、韓國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爲諸侯。在此基礎上,魏文侯成爲魏國的第一位君主。在戰國時代,魏國西有秦韓,南有楚,北有趙,東有齊,地處中原,易攻難守。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面對四戰之地的地理環境,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爲相,樂羊、吳起等爲將。

其次,就李悝來說,就在魏文侯的支持下開展了“李悝變法”。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在魏文侯在位時,任用李悝爲相,選賢任能,賞罰嚴明。這一次變法不僅推動了魏國農業的發展,還幫助魏國建立了魏武卒等強大的軍隊。在大部分歷史學者看來,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不僅對商鞅變法產生了重要影響,也對中國古代歷史形成了深遠的影響。在戰國時期,秦國因爲商鞅變法而強大,趙國因爲胡服騎射而強盛,對於魏國來說,同樣因爲李悝變法而崛起。在李悝變法後,魏文侯不斷對外用兵,而且勝多敗少。

再者,和魏武侯、魏惠王不一樣的是,魏文侯在對外用兵上,首先確保了三晉的聯盟,也即和趙國、韓國結盟,以此共同對抗戰國七雄中的其他諸侯國。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前413年),李悝率領魏軍在西河戰場戰勝秦軍,衝破秦軍西河防線。隨後,吳起直撲秦國進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鄭(陝西華縣)。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也即經過了李悝、吳起等人數年的進攻,魏國完全佔據了西河地區,這促使魏國的疆域得到明顯的擴張。而這,無疑削弱了秦國的實力。除了奪取了魏國的河西之地,魏國和東邊的齊國展開了激烈地較量。

最後,在田氏代齊時,田和和命田布率軍進攻趙國,趙軍不利。趙烈侯請魏文侯和韓景侯出兵相助。在此基礎上,魏趙韓三國大軍出擊,迅速擊敗了齊軍。在魏文侯在位時,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國多次進攻齊國,不僅從齊國身上獲得了大片的疆域,也實現了對齊國這一競爭對手的壓制。此外,在戰國初期,楚國繼續向中原地區擴張,而這,無疑導致三晉和楚國之間爆發多次競爭。對此,魏國因爲聯合了趙國、韓國,所以連續擊敗了楚國,奪取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土地。綜上,魏文侯在位期間,不僅任用了一大批人才,還在對齊國、秦國、楚國的作戰上多次獲得勝利,促使魏國成爲戰國七雄中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國。

文/情懷歷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