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美臻 綜合編譯

潮溼多雨 南加州蚊子季提前肆虐
潮溼多雨 南加州蚊子季提前肆虐

今年春天南加州突然出現異於往年的高溫現象,在2月丶3月初甚至出現近乎夏季的氣溫。而南加州當前正是雨季時期,潮溼多雨又偶有高溫,讓惱人的蚊子問題提前出現在社區。

被列爲南加州入侵物種的”白紋伊蚊”(Aedes mosquitoes/又稱”亞洲虎蚊”丶”白線斑蚊”),近年來成爲南加州蚊蟲管制局頭痛的問題。今年當局警示,伊蚊季節將會提前出現。

《每日風聞報》(Daily Breeze)指出,洛杉磯郡和橙郡的蚊蟲管制局官員們,正在爲即將到來的忙碌季節做準備。自從2011年南加州發現”白紋伊蚊”的蹤跡,這種微小的吸血昆蟲數量每年都在增加中。

大洛杉磯蚊蟲管制局社區事務主任米德爾頓(Kelly Middleton)表示,從發現”白紋伊蚊”入侵此區後,當局已經發現有三種新的伊蚊種類,且這些伊蚊正在持續擴大繁衍的領域。

南加州地區”白紋伊蚊”的挑戰,正在持續增長。來自亞洲熱帶國家的伊蚊,快速在南加州地區拓展其領域,越來越多民衆向當局舉報,社區內發現有”白紋伊蚊”。

最初,”白紋伊蚊”是出現在聖蓋博谷區,但去年聖佛南度谷區(San Fernando Valley)丶惠提爾(Whittier)和湖木區(Lakewood),有許多民衆舉報發現伊蚊。

米德爾頓證實,伊蚊遷入某個地區,即使一開始數量很少,但伊蚊很快會繁衍成一大羣。

橙郡地區預計今年會增加20%伊蚊的通報,當局研判伊蚊將在該區擴散,並增加族羣數量。

由於是外來的入侵物種,多數美國民衆的免疫系統無法防禦伊蚊叮咬,因此許多民衆遭伊蚊叮咬後,會出現巨大的腫包,社交媒體上也有許多詢問帖,甚至有民衆需要尋求醫護的緊急護理,並透過處方藥來緩解伊蚊叮咬的傷害。

而伊蚊會傳播多種不同疾病,如茲卡病毒(Zika)丶黃熱病(yellow fever)丶基孔肯亞病(chikungunya)和登革熱(dengue),是當局最擔憂的防疫問題。

加州本地的蚊子是”夜蚊”(Culex),這種蚊子又被稱爲”南方屋蚊”(southern house)。夜蚊和伊蚊有很大的差異。

夜蚊會傳播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伊蚊會攜帶多樣的疾病病毒。

夜蚊個頭較大,且喜歡在夜間活動,飛行時會發出較響的嗡嗡聲,也必較容易被人發現。夜蚊喜歡叮咬鳥類而不是咬人。

伊蚊尺寸很微小,且非常具有攻擊性。伊蚊在白天很活躍,常常出現在靠近地面的地區,咬人類的腳踝丶腳趾或腿部,並可以一連咬好幾個包。由於行動迅速丶飛行幾乎沒有聲音,加上很難被人看到,人們往往會誤會是被其他昆蟲叮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