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叫做「大麻」是香港麻鹰小组的成员Peter观察超过8年的母鸟,对Peter来说,只要在特定范围内便可以轻松地分辨出大麻是那一只。话说,今年年初本研究室一行人到香港与麻鹰小组的Peter交流,当时Peter跟我们介绍了他最常观察的一对黑鸢「大麻」和「小鹰」,我询问,为何没上脚环也能辨识呢?? 因为对我来说牠们长的都差不多,其中谈到母鸟大麻时Peter眼神中闪烁著充满爱的光芒,对我说,大麻的尾巴长得不太一样,中间尾羽的横纹是往上翘的!!!! 我看了好一阵子,发现的确无论是大麻站著还是飞行中都可以看到中央尾羽往上翘的纹路。似乎我不曾这样细细地透过老鹰的纹路进行辨识过。不过这样的辨识特征,鸟的飞行距离不够近或飞行速度很快的时候是困难观察的,此外也无法排除是否会有相似个体尾羽横纹特征相同。

大麻  

 下方照片中其中有一只是「大麻」你猜出来是哪一只了吗? 这三张图也说明了,的确有些个体外观特征相似会让人难以分辨。11414632_10206374142767701_2049210328_o

Peter观察的另一只公鸟「小鹰」,则是飞羽的其中一根(左P6)就算每年都换羽,那根羽毛也难以生长完全。

小鹰  

在台湾利用羽毛进行个体辨识的包括沈振中先生,在《老鹰的故事》一书中描述了白斑与叉翅及浪先生的故事,其中白斑与叉翅便是以身上的羽毛特征来做为个体区别,叉翅其羽翼内凹明显,且右翼上有根羽毛岔出来;白斑则是左右翼各有不明显的白斑。另外,在自然摄影中心中的张传炯先生利用羽毛破损及特征,观察到出巡八卦山回来的基隆黑鸢来回约187KM,以及透过拍摄个体的羽毛特征区别不同个体的黑鸢进行北台湾黑鸢的换羽及成幼鸟比例的探讨

在曾文水库近年来不少钓友钓鱼之余兼赏鸢,其中一只名为「将军」其左翅其中P2和P3羽毛生长歪斜,将军尽管翅膀看来破翼,不过体型壮硕的牠看来就像驰骋沙场多年征战无数的样子,因此钓友们又称牠为破翼将军。

未命名-1  

一名钓友说,在曾文水库附近好久没看到将军了? 不知道牠在那儿? 之前每年都可固定看到牠的,但今年却还没出现?这透漏出的是担心、是想念、也或许还是一种习惯。

你呢? 有没有一只在你心中也已经建立情感的鸟儿 看著他就安心 看著他 有一股老朋友个感觉,一不见到牠,就感到有点不安心,担心起牠的安危了呢?在我听到了白斑、叉翅、大麻、小鹰、破翼将军的故事后,了解到这些长期观察者和这些黑鸢朋友们建立起的情感,也知道每一只鸟看起来神似,但其实牠们长的可能略有不同,个性上更可能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下回看到黑鸢时,你也别忘了找找牠身上是否有特殊的特征,多多观察,与牠们做个朋友吧。

图:Peter Chen、陈侯孟

文:林惠珊

 

备注说明: 尽管似乎羽毛特征可以辨识出部分特征明显的个体,不过当观察个体正值换羽时,或邻近个体有特征雷同时,这时就变得难以分辨了,也有认错或误认的可能性,再来也无法透过其他人的目击回报,也因此本研究室在进行黑鸢研究室仍会针对研究个体进行标志系放噢。

 

延伸阅读:

香港麻鹰探寻之旅_你所不知道的香港

欧纯纯撰写的报导 老鹰的故事

我的麻鹰手记 My Black Kite Stor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