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通州區“十三五”規劃綱要進入實施中期階段,通州區政府日前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快實施,並制定了詳細的任務分解表,明確主責部門和牽頭領導。知道君(xjb-jingshier)注意到,與規劃綱要相比,任務分解表中通州區常住人口規模控制數量由160萬人提高至180萬人。

早在2016年,《通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就已公佈。值得注意的是,規劃綱要曾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區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60萬人以內。而在任務分解表中,常住人口規模目標值設定爲180萬人。這意味着,“十三五”期間通州區人口規模控制數量多了20萬人。

副中心家園中心效果圖

此次制定的任務分解表,對規劃綱要中確定的六大類40項主要指標進行逐項分解。40項主要指標多爲民生相關,例如常住人口規模、城鄉建設用地面積、城市路網密度、綠色出行比例、高速無線wifi網絡覆蓋率、細顆粒物濃度、森林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

任務分解表還對進一步推動規劃實施的建議內容進行了任務分解,形成73項具體任務,包括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傳承保護等方面。

下面,知道君帶大家來看一下這40項主要指標和73項具體任務包括哪些內容。

40項主要指標

發展約束方面:

1、通州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80萬人

2、城鄉建設用地285平方公里

3、用水總量3.79億立方米以內

4、能源消費總量355萬噸標準煤以內

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幅16%

6、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水耗降幅15%

7、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降幅20%

城鄉建設方面:

8、新建地區城市路網密度達8公里/平方公里

9、綠色出行比例達75%

10、城區供水安全係數1.3

11、燃氣管網覆蓋率100%

12、高速無線wifi網絡覆蓋率100%

13、第四代移動通信覆蓋率100%

生態環境方面:

14、細顆粒物濃度降低到55微克/立方米

15、森林覆蓋率33%

16、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60%

1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8平方米

18、城市污水處理率99%

19、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20、清潔能源使用比例100%

公共服務方面:

21、公共服務支出佔一般性財政預算支出比重85%

22、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100%

23、大專以上受教育人數比重30%

24、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25、人均公共文化設施佔地面積0.45平方米

26、每千人擁有醫療機構牀位數達6張

27、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175.39例/10萬人

28、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25平方米

經濟發展方面:

29、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7.5%

3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速8%

31、建安投資年均增速8%

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7%

33、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2%

人民生活方面:

34、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速8%

3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36、食品安全監測抽查合格率98%以上

37、藥品質量監督抽驗合格率99%以上

3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安全生產事故死亡率降低20%

39、城區一刻鐘服務圈覆蓋率95%以上

40、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續保率96%以上

73項具體任務

構建高標準的規劃建設管理體系:

1、強化頂層設計,加強規劃建設管理的統籌協調,建立多規合一審批機制,加快建立規建管平臺,構建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標準和指標體系,建立健全確保規劃實施的保障機制。

2、全面加強城市設計和城市風貌,打造城市特色和形象。

3、加快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建成服務優先、開放共享的智慧城市服務體系。

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4、全面落實好市、區兩級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系列政策。

5、加快推動五道口金融學院、中意設計創新基地鏡像基地等一批項目落地,建立產業准入評價體系和專業評審機制,加快建立大招商、大統籌的機制。

6、加快打造一支專業化的招商、營商團隊,加快形成高端對接、高端引商的招商平臺。

7、支持設立符合功能定位的各類產業基金,引導支持重點產業發展。

8、建立市屬國有企業轉移對接機制,促成一批市屬國企總部轉移到副中心

9、全力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用足用好市區兩級優化營商環境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提升區內軟硬件水平,打造一流的政務服務環境和政策環境。

10、加大城市副中心高端人才引進

11、逐步實現對包括招商對接、准入分析、選址落地、政策支持、企業服務、考覈退出在內的項目全週期的精準化管理。

12、加快探索園區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加強園區資源整合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強騰退資源再利用,打造國際一流新興產業園區。

改革創新激發更強活力:

13、加強改革的系統謀劃和協調推進,力爭國家、市級層面的更大支持,爭取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14、全面落實好加強城市副中心政策集成創新的意見,最大限度破解體制機制、土地、資金等瓶頸制約。

15、全面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有效解決規劃建設的“大統籌”和資金的“大平衡”問題

16、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一站式審批,進一步減少辦理證照時間

17、緊抓服務業擴大開放示範區建設契機,將政策效用發揮到最大,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和質量。

18、加快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立適應副中心發展的體制機制。

19、穩步實施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繼續優化行政區劃調整。

20、加快推進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園區資源的全方位統籌。

確保規劃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21、強化督導落實,將主要指標納入政府績效管理體系,實施績效考覈。

綠色空間:

22、加快落實全區“一環、兩帶、兩楔”綠化空間結構,推進環城綠色休閒遊憩環,東部、西部生態綠帶建設,在“兩楔”範圍內實施大尺度森林溼地及綠色廊道網絡建設,加快森林城市創建。

23、落實副中心控規,加快提升園林綠化水平,逐步形成“一帶、一軸、兩環、一心”綠色空間格局,逐步構建類型豐富、佈局合理、級配均衡的公園體系。

濱水環境:

24、全力攻堅污水治理,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實現城市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和農村有徑流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25、加快水環境工程進度,實施兩河、城南、城北等水網工程,實現北運河、蕭太后河、通惠河等水清岸綠,加快形成動靜相宜、具有親水性的水系景觀;結合新一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宜溼則溼,打造建設溼地景觀。

26、大力建設海綿城市,形成一流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保障城市防洪防澇安全。

大氣污染治理:

27、繼續執行最嚴格的大氣治理防治措施,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業監管和屬地責任,全面發力實現PM2.5濃度下降至55微克/立方米。

交通市政基礎設施:

28、加強重大項目的研究謀劃儲備,完善重大工程建設統籌協調機制,有效化解拆遷、手續辦理等難題。

29、有序推動區域交通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城市副中心站、軌道交通和廣渠路二期、宋樑路北延等建設,加快實現對外聯絡的高速快捷。

30、系統化建設交通路網,加大南北交通道路建設,加快打通斷頭路。

31、啓動微循環道路建設

32、多措並舉緩解交通擁堵,進一步提升區內道路通達能力。

33、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充分挖掘地下空間資源、地上空間資源以及單位資源,擴大停車設施供給。

34、進一步提升水、電、氣、熱等運行保障水平。

美麗家園:

35、構建舒適便捷的小街區,推進南大街地區等一批老城改造更新,加快棚戶區改造,實現以新帶老、新老共融,整體提升城市品質。

36、緊緊圍繞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建設,構建由市民中心—組團中心—家園中心—便民服務點構成的公共服務體系

37、動態調節住房供給,實現住房供需平衡、職住就近平衡。

民生就業:

38、提升教育的配套和建設水平,推動優質資源均衡佈局和落地建成,打造一支優質的教育人才隊伍,大力提高全區教育教學水平。

39、提升醫療的配套和建設水平,推動優質資源均衡佈局和落地建成,打造一支優質的醫療人才隊伍,創建國家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全面建立起與城市副中心相適應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40、加快推進體育設施建設,補足設施總量缺乏短板。

41、加快發展高品質的生活性服務業。

42、多措並舉促進就業,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目標範圍內。

43、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水平,加快推進國家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改革試點建設,推進區級養老院建成使用,加快完善三級養老服務體系

44、做好睏難羣衆精準救助。

城市精細化管理:

45、加快健全完善、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機制。

46、開展精細化管理頂層設計,加快制訂精細化管理相關標準,分區分類做好精細化管理。

47、進一步加大城鄉環境治理力度,突出搞好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治理。

48、加快推進“多網合一”,建設集市政、治安、交通、公共空間管理於一體的智能管理平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49、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新格局,有效發揮社會力量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文化傳承:

50、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深入挖掘大運河歷史文化,注重在建築、園林景觀、老城更新等方面,展現運河文明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文化韻味。

51、深入推進大運河5A級景區創建,形成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把大運河建設成爲一條古今輝映的運河文化展示帶。

公共服務:

52、加快建設運河博物館、圖書館、歌舞劇院、科技館等高水準、標誌性的文化項目,佈局一批獨具特色的書吧、非遺活態館等文化空間。

53、全力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充分發揮融媒體中心作用,推動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

文化產業:

54、重點打造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臺湖演藝小鎮、張家灣古鎮、漷縣古城等項目。

55、推動運河旅遊性通航等項目。

56、加快推動環球主題公園建設,形成上下游完整的環球產業鏈條的產業研究工作。

文化氛圍:

57、深入開展全民閱讀,進一步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文化活動,不斷增強文化的凝聚力和滲透力。

“疏整促”:

58、持續推進拆除違法建設、留白增綠、背街小巷治理、疏解一般製造業等重點任務。

59、對標對錶做好優化提升,研究建立防止反彈回潮的長效工作機制。

60、全面破題騰退空間的利用路徑,加強騰退土地、廠房的再利用。

61、補充公共服務設施及便民生活服務設施,推進新老城區互促融合發展。

62、堅持以功能疏解帶動人口結構優化,確保完成人口調控目標。

全域融合發展:

63、完成鄉鎮鎮域總體規劃和鎮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分類引導鄉鎮特色化發展。

64、推進臺湖演藝小鎮規劃建設。

65、加快臺湖集體產業用地統籌利用方案的落地實施和全區範圍推廣。

66、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紮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67、大力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

68、進一步完善鎮村路網和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市政設施等公共服務配套

69、全力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農產品質量,發揮農業的生產、生態和旅遊等多種功能,加快推進鄉村綠色發展。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

70、落實好通州區與廊坊市北三縣整合規劃要求,做好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爲北京“重要一翼”的研究,逐步輻射帶動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

71、繼續深化通武廊多領域合作。

脫貧攻堅戰:

72、做好低收入戶增收工作,擴大本地用工、創造農村“綠崗”,開展多形式、多渠道幫扶,確保穩定增收

73、深度對接受援地發展需求,確保扶貧工作幹到點上,確保對口幫扶地區三年實現脫貧人口66170人。

記者 許雯

編輯 大橙子

來源 通州區政府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