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留校的,在學校裏九成時間都是學習,說實話就是一個孩子。

在大學,你有社團活動,你有社會實踐,你有兼職實習,你有課題項目,你開始獨立了發展了有自己的世界了,你的交際圈不再限於學校,你要去給自己走上社會鋪路,你要去完成你前十二年沒完成的夢想(容我吐槽一句,所有你想做的事請估計只有大學四年和退休以後纔有空做),一個活得充實的人是不會想回家,沒空想父母的。

當然在宿舍打遊戲喫外賣翹課曠考的廢物除外。


因為家裡有更煩的人和事,不想面對,只好逃避。


恕我直言,不想回家和孝不孝沒有必然聯繫。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我就是這樣子,大學期間,不想回家,也不怎麼想念家人。

我從小就一直和爸爸媽媽生活。我很愛他們。也想離開他們快點獨立。即使離家很遠去上學,還是會覺得我依然在依賴他們。不喜歡這樣。

還想去見識不一樣的事和人。過去十多年都在爸爸媽媽身邊,大學了就覺得我的時間可以花在我沒有體驗過的事情上了。

還有一種可能,因為我沒經歷過什麼大坎坷,也沒有經歷過痛苦的生離死別,也沒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危機感。爸爸媽媽和家,始終在我潛意識裡就在我身後,我一回頭就可以看到他們。所以我不會總是「回頭」。大好年華,我去做我喜歡的事,我會開心。他們也會開心的。


沒什麼想法。年後到現在,只給我媽打過一次電話,電話裏她在打牌,對我噓寒問暖,表現出極盡的想念。但我知道,她從未和我主動打過一次電話,微信羣裏只對我哥和嫂子主動的問候「回不回?」「在幹什麼」。她對任何人打電話,也是如此之態。我哥年輕便少白頭,後脫髮,自己貸款買房之後,我媽安排了一個「普通」女孩子,儘快三觀不合,結婚了。像完成一個必經的儀式和過程,僅僅是為了結婚,堵住親戚異樣的說法。我哥結婚後,我媽常感嘆完成了「一件大事」,以後輕鬆了。我想那我呢,過年不到半月在家,她常半開玩笑地說,以後我出嫁沒有嫁妝,不要怪她……

小時候傻白甜,讀書讀出一身傲氣,認為的父母都是無私愛子女的。然而表姐結婚時,某個嬸嬸悄悄說,其實你媽這一輩都是重男輕女的。當時不以為然,現在看來深有此意。高考第一年落榜,我的心情無比低落,她在電話裏向遠方的爸爸指桑罵槐,「有什麼用,還不如去打工!!」語氣極盡潑婦罵街之勢,她認為不該花錢讓我讀書,或者我應該不如她,該早早出去打工就行了,即使家裡那麼困難,即使她不工作每天打牌,輸了七千。贏錢給自己買新衣服新鞋,輸錢回來吵架發脾氣,怨天尤人。當時家裡並不富裕,七千,我爸辛辛苦苦幹半年才能省下來。高二的夏天補習,正熱的時候,我還穿著春秋長褲長袖,實在熱得不行,跟她伸手要錢,給了一百,讓多買幾件,順便給了20的假幣讓我花出去。買水掏出那張假20,想省一點試試,賣家認出,我羞愧難當奪門而出,炎炎夏日在大馬路上嚎啕大哭。所有的自尊擊碎一地,只剩下了恨。

復讀一年,我哥剛畢業不久外地謀生,工資低,手頭很緊,每個月跟她打電話多要500元度日。她便開啟罵街模式,和街坊鄰居、親戚朋友,任何一個可以見到的人抱怨「養了一個沒用的兒子,工作了還跟家裡人要錢」之類……最後我哥不得不通過奶奶,我爸,大伯間接跟我媽傳達……否則會被罵得狗血淋頭,只有500而已,後面她又輸了多少呢……好像這個孩子畢業了,就不需要再付出一分一毫,只需等待所謂的「反哺」,再多付出一分就是不應該和侵犯……

大學和我哥鬧矛盾,我媽下意識的反應「她以後掙不到錢怎麼辦」,語氣滿是無法回報她的擔憂……

我也想有母愛的關懷。有時候想想,如果不是血緣關係,大概是不會和這樣的人深交吧。


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就和姥姥姥爺一起住 對於家 沒什麼特別的記憶。不想回家,也是因為世界那麼大,想要去看看。現在還在上學,有寒暑假和學生證,出去一趟還是蠻方便經濟的。而且我爸媽在家總吵架,聽著也心煩。所以覺得,一個人在外面很好阿。


想父母 但就是不想回家

為什麼呢

因為我有一堆可怕的親戚 我一個花著父母錢還在外地上學的女孩兒 天天惦記著我回去帶不帶特產 帶不帶禮物 回去除了行李 包包 還要再帶一堆禮物 要是不帶 可能一個假期都過得不安生

父母是農村的 親戚都是城裡的 天天看不起人 但是又沒有辦法 因為家裡年紀最大的長輩 也就是我的姥姥 也是重男輕女 沒辦法 就是不想回


沒什麼想法啊,就是不想,因為從小跟外婆長大,還有小學五年級就開始住校了,外公外婆也都是尊重我做的所有決定,思想比較獨立,高中之前跟爸媽零溝通,上了大學懂事了覺得他們也不容易,但是也沒有刻意的去聯繫,有什麼想法或者有重大決定還是會打個電話回去說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但是有一點很神奇,就是在外婆家喫的好睡得香,還能早睡早起,然後其他地方就睡不好


青春叛逆期,就想遠離父母,就想離家出走。未來的某一天,你成熟了父母老了,那時也許你會捨不得離開父母,想陪伴他們。慢慢體會吧!


猜您是個家長。

如果是家長,您的孩子不想回家,不一定是不想家長。

有可能是家長存在這樣的現象:

  1. 只顧自己說,完全沒耐心聽孩子說話。
  2. 跟孩子說話更像領導做報告,沒有靜下來好好說的習慣。
  3. 對於孩子沒有界限感的過多幹涉,控制慾過強


不是不想,也想家

只是從小爸媽教育我

要獨立

要自立

後來就真的沒有那麼依賴家

每當遇到傷心事的時候

是最想家的時候

拿起手機準備訴苦

電話接通的時候

什麼也說不說口

說吧,怕爸媽擔心

算了算了

沒什麼好說的

一個人在外啊

笑也好,哭也好

照顧好自己

總想著什麼時候有能力回報父母

但是想想現狀

還是先埋頭苦幹吧

所以啊

不是不想家

是想也沒有用


家庭環境超級好,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父母一直在身後,上學的時候不會想家,但是深深的愛著家人。可是當我工作了幾年之後最想的就是爸媽,最想呆著的地方就是家裡面。


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小學爺爺去世至少還有奶奶,初中奶奶去世後就是靠自己了。就會慢慢的習慣一個人生活。。。


和我。。完全一樣。。

我只有一個原因,學校離家太遠,而我超級暈車!


謝邀。

我就是樓主說的這種人。

放假不想回家,因為我家裡沒人,父母在山裡住小屋,家裡大房子只有我一個人住。我從初中就開始住宿了,家到底是什麼,我還沒有真正懂。

平時不想父母,父母不找我,我也不找父母,親戚也不怎麼找,連親哥說幾句話一年也可以數的清。

想開口也不知道說什麼,突然的親密吧。

理不清。


emmmm 如果是這樣的話

等你大學畢業留在外地每天忙到焦頭爛額

賺的錢也不足以撐起你回家的顏面

一年到頭回家幾天就不錯了

看看父母的白髮突然覺得很無力

那時候你應該就解決了你當前的問題。

做事情不要光看眼前寶貝兒。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