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閒來無事將我1980年3月參加工作,至2012年6月份退休期間的所有工資收入進行了一個統計,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死人,說明一下:我原來的工作單位是一家國企,在我所在三線城市,職工收入應該算中等偏上了,我工齡32年零三個月,總收入總計爲:410198.00元。(詳見附表)不禁讓人感嘆道,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幾十年,還不如別人一套拆遷房的十分之一。相信很多普通上班族也想過同樣的問題,一方面是非常羨慕,另一方面又爲自己的人生打抱不平、心裏覺得非常失落,不知道努力工作還有什麼意義?

  年份 年平均工資(元) 月平均工資

  1980 762 63.5

  1981 772 64.3

  1982 798 67

  1983 866 72

  1984 961 80

  1985 1148 96

  1986 1332 111

  1987 1866 156

  1988 2001 167

  1989 2147 178

  1990 2314 193

  1991 2711 226

  1992 2800 233

  1993 3615 301

  1994 4974 415

  1995 5943 495

  1996 6603 550

  1997 7108 592

  1998 7516 626

  1999 8190 683

  2000 9110 759

  2001 11842 987

  2002 13509 1126

  2003 15712 1309

  2004 18202 1517

  2005 20975 1746

  2006 23782 1982

  2007 27374 2281

  2008 31667 2639

  2009 35870 2991

  2010 40505 3375

  2011 45987 3832

  2012 51279 4273

  合計 410198.00元

  天道忌巧

  我20年上班時,辛苦地賺錢,不是因爲多愛錢!而是時刻在存錢和學習投資,離開靠上班掙的微溥的工資。

  我不想這輩子,因爲錢和誰低三下四,也不想因爲錢而爲難誰;只希望在父母年老時,我可以有能力分擔;在孩子需要時,我不會囊中羞澀。

  最近很流行的一段話:"沒有錢,你拿什麼維持你的親情,穩固你的愛情,聯絡你的友情,靠嘴說嗎,別鬧了,大家都挺忙的!"

  賺夠一千萬

  我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義。有幾個人可以馬上說出唐宋元明清五朝的每一個皇帝叫什麼?即使做到了皇帝又能如何?連讓後人記住一個名字都做不到。

  普通人就像一個個螻蟻,多了一個少了一個誰能記得?想通了這點以後,現在活的輕鬆多了。我在別人眼中是好是壞,是被羨慕還是被嘲笑,都完全沒有意義。

  人生只對自己有意義,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人生不過幾十年,及時行樂,兩眼一閉,萬事皆空,想那麼多有什麼用?

  第三舞臺

  這就是大多人的悲哀,跟殭屍無異。敢於跳出來的人,只要堅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價值也比這個工資大的多,並且很容易突破天花板,這時候錢就不是問題了,但大多數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也不敢挑戰自己的上限,怕這怕那的不敢勇敢的去挑戰人生,其實人的上限很高很高。

  其實把中國經濟看作整個股市,過去40年就是一個高速增長的大牛市,除非買到了龍頭(各行業精英)或者加了槓桿,大部分人都是跑不贏指數的(M2)。

  您這是好的,起碼身處牛市,隨着老年化嚴重,萬一後面熊市來了,年輕人可就慘了。

  wave

  無論哪一個時代,有大出息的總歸是少數,佔有財富的也是少數,80年代普通人賺幾百塊的時候萬元戶令人羨慕,大概和現在普通人年賺幾萬的,羨慕有千萬現金的差不多,比例其實是一樣的。大的國營單位在社會羣體中本來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除了工資收入,其他福利大概有分房,生活用品全部發,食堂澡堂醫院職工子弟學校等全部免費,父輩退休了還有子女可以頂職,可以說在2000年前都還是比較好的所謂鐵飯碗。但是這個東西看你怎麼比了,計劃經濟時代,大家都一樣沒辦法。改革開放後,社會上各種信息不對稱,可以說機會是非常多的(電視劇《大江大河》就是講了改革開放背景下,三個不同發展路徑的故事),1990年前後還出現了下海潮,現在實業富一代有不少是那個時候跳出體制做成功了的,人家就是應該過好日子。

  但是人們往往只關心別人的富足生活,卻不想想人家之前敢去闖的魄力和各種辛勤付出。今天也是一樣,社會上不是沒有機會,但是一邊要旱澇保收同時又羨慕人家豪車豪宅的,在哪個時代都出不了山的。特別是有的人還時常掛在嘴上兩句話:看人家好就說“他不公平”,比不過人家就說“我沒辦法”。

  lr011

  我父母,我爸80年找對調,我媽81年通過夫妻從武漢郊區團聚回的北京。

  一無所有。我爹是揹着單位辦的,十一二年工齡廢了的。當年回北京沒工作沒有住房。

  工作接收單位都是花錢花糧票非正常操作,如同今日掛北京戶口,就是爲了回北京。他回來把我媽辦回來的。

  我爹從小對修理有愛好。文革期間他靠着私下給人修理家電,順便撈魚在鄉下市場上賣存下幾千塊錢。

  現在我爹已經70多,我媽馬上70 ,他們下個月要去西藏玩一個月。他們得益於回北京早,吃苦吃的並不多。當然最大受益者是我。我是北京出生的。

  我媽的大姐,姐夫。我姨媽姨夫,九十年代末,回北京,倆人已經四十多了。知青政策恢復,他們是孝感地區的中學老師。兩口子什麼編制都不要,先回北京,其他回北京再說。

  二十多年的工齡在北京沒有找到接收學校就會完全清零。然後倆人帶着孩子就是硬回來了。

  下週他們兩口子要去美國呆2個月。他們孩子不在美國,在歐洲。我最小的舅舅在美國。倆口子來回機票就6萬了。晚一週就能節約2萬。人家就覺得北京這氣候不行。不等。

  我最小的舅舅,16歲入廠,恢復高考已經當了7年工人。文革前他只讀過小學二年級。後來在高考前至多有個初一初二水平。

  後來他是全國第二批畢業的研究生。全國前三批公派美帝博士。爲了考大學他辭了工。那個時代國企編制我想您也知道意味着什麼。靠着全家人爲他湊出來半年的糧票和錢。自己從孝感去了武漢,租房子,複習了五個多月。

  130多斤的人考完大學只有90斤。

  其實誰都是普通人的。

  tlh681101

  普通人工作的意義在於

  一是掙錢養家餬口;

  二是安心踏實,有事可做,不與社會脫節;

  三是心裏安慰,抵抗內心風險;

  千萬不要去跟拆遷戶、煤老闆、官二代、富二代、彩票中獎者......比較。時刻想着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普通人就該走普通人的路,做普通人的事。

  我是剛來的

  一方面又爲自己的人生打抱不平、心裏覺得非常失落,不知道努力工作還有什麼意義?

  老兄這樣想就陷入了一個誤區,因爲人生、工作的意義不應該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如果一個人一生就沒有上過班,沒有賺過工資那他的人生就沒有一點意義嗎?反過來,一個人賺了一大堆的錢,但是生活過得一塌糊塗,那他的人生就很有意義嗎?

  其實生活本身就是我們普通人一生的意義。您應該多回想一下您一生當中經歷過的人和事,您的親人、朋友都和您在生命中相遇,這些相遇相知纔是生命的真正意義。

  瀟灑唯東坡呀

  古人云 四十而不惑。其實能夠惑不惑與年齡有關但關係不大。老夫大概是十年前後才解惑:人生的意義,是無意義。

  這個星球,沒有人類的話,會美麗得多。每一個人都是可有可無的,哪裏有什麼意義?但是,是不是就可以無法無天爲非作歹吃喝等死咧?

  當然也不是。就算人生如戲,還是應該演好自己的角色。既要看上帝分配你什麼角色也要看你選擇什麼角色。選擇的打工就不要與老闆比。老闆可能發大財也可能跳樓呀。打工的當老闆、老闆變打工的,角色互換,增加了人間的悲喜劇而已。樓主安安心心輕輕鬆鬆工作生活幾十年賺了幾十萬不也是很多人比不上的麼?

  烏鎮的梧桐樹

  我來說說工作的意義:

  1.有穩定的收入,這是個人存在價值。可以買生活必需的。進入馬斯洛需要層次第一層。

  2.社會地位。一個好單位的光環,比擺地攤的強太多。

  3.社交平臺,積累技能人脈,還可以解悶。

  4.隱性福利。單位發的房子,發的禮品,單位給你的組織安全感,給父母孩子的底氣!比如中石油的,工行等。給父母臉上掙光。無法變現。錢只是工作價值的一部分。

  5.自我成就感。完成一項難度高的工作。

  rendaiwei

  樓上很多回答沒有抓住主要矛盾。樓主搞錯了。30年前的1W和現在的1W價值一樣麼? 明顯不一樣。現在的1W 折現到30年前 大概也就幾百塊錢。同樣 今天的1W 因爲有利息(不管是銀行還是其他投資收益) 也比30年後的1W值錢多了。

  30年前北京一套四合院也就20萬吧。今天20多萬大概也就夠買1平。你把不同年份 不同價值的錢 相加求和 然後用今天錢的購買力來衡量。得出來的結論肯定是有問題的。

  價值投資裏面給非週期性行業估值一般就用現金流折線法所以一眼就能看出問題。

  zhaohx

  集思錄真是正能量的地方,看了各位老師的回覆,主流聲音應該是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了有勞動報酬,但工作不僅是爲了錢,而在於服務社會實現自身的價值,本人受益,想通了,工作32年多,是非常值得的。謝謝大家了!

  特別提示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爲信息分享。任何因本文導致的投資行爲發生的虧損,本公衆號及作者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集思錄微信公衆號:jisilu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