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聞傳播考研羣:733407388

新浪微博:@木鐸考研

「好的答案總有它的道理。」

從2018年6月開始,木鐸考研團隊將聯合人大、武大、復旦、中傳等高校的學長學姐一起,在「木鐸考研」(ID:mueduoedu)微信公眾號上,每週為大家推出一篇「真題精講」。內容全部來自【高分集訓班】作業點評。涵蓋考點分析、解題策略、答題套路、高分答案點評等,幫助各位同學撥開迷霧,掌握答題技巧。

內容很多,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 考點分析:著重分析每道題目出題背景、出題思路、隱藏考點以及出題老師想讓你回答的內容。
  • 解題策略:教你如何將一道題目一字一句剖開分析,精準把握出題意圖,巧妙構思答案佈局。
  • 答題套路:差的答案總是離譜得各式各樣,好的答案總是有相同的閃光點。掌握答題套路,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 高分答案點評:已經考上的高分學長學姐寫的答案就是一份最好的借鑒,可以告訴你好的答案該是什麼樣子,與自己的回答進行比對和總結,你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話不多說,我們直奔主題,開始今天的「真題精講」!

評分規則:

  • 綠色字體代表亮點,紅色字體代表欠缺點,括弧內為具體點評內容。
  • 錯字別字病句每處扣0.5分,但每篇扣分總計不得超過1分。
  • 語言不順不鮮活,視情況扣1-2分。
  • 考點不足不充分,視情況扣1-4分
  • 其它情況,具體見文中分析。

【點評題目】

談談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工作該怎樣進行?(20分)【建議作答時間20分鐘】

1

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對黨和政府機關、官員的錯誤決策、腐敗行為、不良之風以及不當言論的揭露、批評,同時也對有礙公德的社會行為的揭露、批評。(直擊題乾重點,很好!)

在新媒體環境下,把握輿論新格局是輿論監督工作開展的基礎。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媒體對輿論表達的壟斷權,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輿論場——「兩個輿論場」的新格局。在新格局下進行輿論監督工作需要注意一下幾點:(很好!)

首先,新老媒體共同推動民主政治建設。隨著互聯網等新媒體對社會問題的參與度日益加深,以及互聯網滲透面的不斷擴大,新媒體往往已經能夠就某些焦點議題同傳統媒體形成即時互動,雙發在議題拓展、意見彙集等方面能夠進行多回合的對話與探討,從而不斷推進公公探討的深化與社會建言的發展。公眾在新媒體環境下,使眼睛無處不在,耳朵無處不在,嘴巴無處不在,從而使政府與政府官員產生敬畏,使違法者產生威懾,至少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中為非作歹,推動和諧建設,對於反腐防腐等方面的作用就為突出。

其次,傳統新聞媒體把握輿論主導權。只有傳統新聞媒體牢牢把控輿論主導權,才能真正引導輿論(開始走偏),形成健康向上的輿論環境。傳統主流媒體應該發揮新聞專業主義的優勢,在堅守新聞職業道德底線的基礎上,對焦點事件、公共疑惑、民間情緒進行客觀、平衡、及時的報道與分析,從而最大程度疏導、平息互聯網上的情緒化意見,為建設理論對話的公民社會提供支持。近期,王鳳雅的事件大反轉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這件事情先被自媒體的一片文章在網上引發輿論風暴,稱一對夫妻利用重病幼女,騙取網友15萬捐款後,不帶女兒治病,甚至有「棄女救子」一說,致其女孩死亡。對幼女的同情和對重男輕女思想的譴責,不少網友站在了極端的角度去譴責幼女的家人。之後《北京青年報》、《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深度挖掘事件,還王鳳雅家人清白。(舉得例子是不錯的,但是分析沒有往「輿論監督」角度分析,更像是在分析輿論引導……)

最後,新聞媒介謹防媒介審判。所謂媒介審判,就是新聞有意無意代替司法部門對事件定性,對案件定罪、定刑,從而有意無意幹擾了司法正義、司法獨立和法定程序。《南方週末》以《刺死辱母者》對於歡事件進行報道,暗示警察的不作為,此後引起輿論風暴,對該案的二審結果產生了影響。隨著事情的發展,於歡母親的欠債行為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前科」也被挖掘出來,但是最終還是以判定於歡屬於正當防衛的「合情合理」的判處結果收場。媒介審判導致偏激的輿論引導,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使司法機關的公正性受到危害。

在媒體新環境下,新聞媒體只有進行相應的變革,適應輿論新格局,才能更好的引導輿論。(完全走偏!)

答案點評:問題很明顯,就是走題了。不知道是看錯題目,還是真的沒搞明白「輿論監督」和「輿論引導」的異同。答案的前兩段分析的簡潔清晰非常好。但是從提出「如何做」開始就感覺不對勁了,一路看到最後,自己暴露了自己,果然是達成了「輿論引導」!注意看清題目,考場上千萬別犯這種錯誤哦!(敲你腦袋一下)

綜合打分:10分

2

(一)輿論監督(論述題直接的大段直接寫就好啦,不要加這種123,要有論述邏輯)

輿論是特定時空內,公眾對於特定社會公共事務公開表達基本一致的意見或態度。具有公開性、公共性、急迫性、廣泛性、評價性等特點。(題幹是「輿論監督」,輿論是什麼就不用說了,答題要有輕重意識)

輿論監督就是輿論通過自在的存在,對社會發生的事件問題產生影響。是一種軟性的監督,它的力量在於輿論的影響力,在於輿論造成的一種精神方面的道德壓力,從而保證公共權力和社會權力的正確行使,促成並維護依法治國的社會機制。公眾主要通過大眾傳媒及互聯網進行輿論監督。

(二)新媒體環境下的輿論監督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媒體是輿論監督的發起者和推動者。而新媒體的崛起使我國的輿論監督出現了新的變化尤其是網路的發展為我國輿論監督開創了新的局面具備了新的特點:

1、發展方向不確定增加:由於互聯網的匿名性、自主性更高,輿論發展呈現出複雜狀態,輿論表達更情緒化、非理性化,甚至可能引發謠言和大規模的網路暴力。

2、監督主體多元化:傳播主體日益多元化,技術賦權下,輿論監督主體也日益多元,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融合。

3、輿論監督把關難度增加:新媒體環境下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匿名性,互聯網的匿名性加便捷性使得很多負面輿論甚至是假的輿情事件頻繁出現,導致真正的輿情空間被擠佔,把關難度增加。

4、輿論監督形式多樣化: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不再主要依靠傳統媒介進行,網路的及時性、無界性、便捷性使輿論監督的形式更加多樣化。

5、監督效果增強: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的時代,許多民眾自覺運用新媒體來進行輿論監督,輿論監督的影響被放大,使監督更為深入。

(三)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出現的問題

1、網路輿論監督相關法律仍不完善,政策規定多,成文法規少。

2、缺乏對網路輿論場的管理力度,缺乏對「新意見領袖」的有效引導,使具有錯誤引導性的輿論得以大肆傳播。

3、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的矛盾加劇。

4、出現「媒介審判」等職能錯位現象,不符合媒介的功能定位,違背了法治理念。

5、網路中易出現情緒化的集合行為,會導致網上輿論監督演變為線下衝動行為。

(四)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工作的開展(雖然知道用框架來答題,但是每個框架的小標題都不完善,也不夠學術。論述題答題的小點之間,一定還要講究邏輯,無論是橫向、縱向還是內在邏輯,必須讓人讀起來一目瞭然。)

1、充分利用網路平臺,是信息公開透明。

2、輿情監控、媒介議程設置引導,政府加強對網路輿論的監管和引導。

3、新聞工作者、專業媒介機構做好「把關人」工作,保證新聞的真實性。

4、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要相互溝通、協調。

5、公民要提高自身媒介素養,規範自己的監督行為,有序監督。

輿論監督是公共意見的媒介表達,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對網路輿論的引導和監督規範更應加強。

(作者:於夢迪)

答案點評:如若這一題問的是「論述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這一絕對是一篇幾乎滿分答案,但問題就出在題目問的是「怎麼進行」,所以關於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的特點和出現的問題一定要儘可能的簡略!!!要學會抓重點!2、關於如何進行的論點給的很好!但需要展開論點給出論述哦!

綜合打分:17分

3

輿論監督,主要是指公眾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對國家機關、公眾人物以及與一切與公共利益有關的事務進行揭露、批評和提出建議的行為。(先抓住題乾重點不錯!)

正如麥克盧漢所言,「媒介即訊息」,新媒介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社會關係、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非常好!這種引用名人名言的好習慣請繼續保持!)在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呈現出以下變化:(佔太多篇幅了)

首先,輿論監督主體與監督範圍的日趨廣泛。由於新媒體的低准入門檻,使輿論監督主體更多樣;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爆炸現象,以及廣泛的監督主體囊括的更廣闊的社會空間,使輿論監督的範圍大大擴展。

其次,輿論監督渠道多元,監督模式更靈活。新媒介賦予受眾在更廣泛的渠道發揮監督的權力: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各種社交軟體成為大眾輿論監督的場域。

最後,輿論監督時效性增強。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信息得到及時甚至實時傳播,大眾可以第一時間發揮輿論監督,大大提升監督效率。

然而,除了傳統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所面臨的媒介尋租、隱性採訪等問題之外,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還出現以下問題:(同上)

首先,網路暴力的存在使輿論監督的合理性、正當性難以控制。比如在「銅須門」事件中,網民對當事人的人肉搜索大大侵犯了隱私權。

其次,低准入門檻難以形成理性合意。後真相時代隨社交媒體的發展而到來,輿論翻轉層出不窮,「榆林產婦墜樓」案的輿論風向一變再變。新媒介環境中的監督主體多樣,覆蓋社會各階層,在虛擬環境中容易帶入自身感性情緒,而形成羣體極化現象或產生羊羣效應。

最後,媒介審判的出現影響司法公正。如,「東京留學生遇害」一案,以咪蒙為首的各自媒體紛紛忽視兇手的罪惡而討伐劉鑫。

在這樣的環境下,政府部門、各媒體以及輿論監督個體對於進行合理、公正的輿論監督工作均應承擔起各自的責任。(踩點不錯!)

首先,黨和政府一方面要積極支持新媒體輿論監督,利用政務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加強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知情權;完善網路民意處理機制,推進基層輿論生態改革;要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另一方面要對新媒體環境加強監管,借鑒各國經驗,完善相關法律,完善網路實名制的推行。

其次,各傳統媒體及其新媒體平臺應發揮其優勢,加強對新媒體輿論監督的引導。利用資源優勢,製作高質量內容,發揮傳統媒體的權威性的優勢,關注輿論動態,做好輿論引導和議程設置工作。其他新媒體網站、自媒體平臺要承擔起社會責任。

最後,輿論監督的個體需提高媒介素養、公民意識。理性參與討論,網路不是發泄情緒的場所,輿論監督更不是藉機釋放不滿的渠道。

綜上,新媒體環境的改變為輿論監督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能否真正形成哈貝馬斯所言的以理性的為前提的公共領域,則需要各主體做出改變。

(作者:踏莎行)

答案點評:除了最後沒加上一段總述外,總體來說是一篇很完整的答案,或許可以說過於完整(和第二篇答案出現的問題相似)。題目問的是「輿論監督該如何進行」,可以加上變化和問題讓你的答案更豐富,但不可以喧賓奪主,主要答案佔了不到三分之一還放在最後,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前面還佔了大量篇幅,有點本末倒置哈。不是寫的越全面越多就越好,要學會適度取捨。繼續加油哦!

綜合打分:17分

4

輿論監督即輿論通過自身的存在,對社會發生的事件、問題產生影響,它通常是一種精神壓力,在維持社會整體性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傳統媒介環境下,公眾通過傳統媒體進行輿論監督遠遠不夠充分,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的地位受到挑戰,網路媒體在輿論監督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很好!)

新媒體環境下輿論監督是把雙刃劍。我們應當大力發揮其積極作用,懲惡揚善,監督政府和公共部門,另一方面也要制定新環境下的輿論監督機制和對策,營造健康傳播環境。

(1)增強主流媒體的引導能力。努力創新和改進輿論監督報道的方式,放大主流媒體效應,更好的提升輿論引導能力,霍夫蘭研究表明:「信源的可信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說服效果」。因此媒介組織首先要提高透明度及其公信力,才能更好的引導輿論,監督輿論。《人民日報》在微博的「同性戀」事件中及時發表評論:「同性戀並非精神疾病」,對輿論進行積極引導,得到了網友們的認可。當然,主流媒體之外的媒體也要發揮好積極作用。219講話中也談到「如果只有主流媒體講導向,保持『大江大河清漣』,放任其他媒體『小河支流亂排污』,整個輿論生態環境就不可能海晏河清。」

(2)媒體人及媒體組織提升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在輿論面前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不要散佈悲觀的調子,積極監督輿論。《局面》的資深媒體人王志安在使用攜程app的時候發現其後臺競價排名,坑害消費者,不接受私了,進行舉報與曝光。

(3)意見領袖需要發揮作用。意見領袖在拉扎斯菲爾德曾提出的兩級傳播理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輿論領袖比如活躍在網路論壇上的「版主」和微博大v往往可以引起一呼百應的效果,所以重視意見領袖的引導與培養,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受眾加強自律,積極監督。在開放的新媒體環境下,公眾對輿論監督的權力進一步擴大,積極行使監督權,同時提高自身素質,不傳謠言不製造虛假信息。

(5)政府要加強對網路民意的收集與回應。主動疏導,避免公眾情緒堆積造成「網路羣體事件」,引導輿論,弘揚正能量。

(6)國家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傳播虛假信息和造謠惑眾的行為,完善對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和應對機制。

(7)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不是對立的關係,在輿論監督過程中要發揮各自優勢進行媒介融合,形成聯動報道,使輿論監督效果最大化。2003年「孫志剛事件」就是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相互配合下發揮出巨大影響力的一次成功示範。輿論監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作者:莊子璇)

答案點評:一篇非常非常棒的答案!對知識的運用和理解運用都是很棒的!未來可期,繼續加油!

綜合打分:19.5分(留點空間更上一層樓)

5

一.(大段落前不需要前面用「一二三」這樣的數字標註出)相對於之前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時代,我們已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媒體環境。移動互聯網時代讓傳統受眾變成了「用戶」,進行了從「大眾門戶」到「個人門戶」的轉變。這也意味著,大眾變為傳播的主體。

二.在這樣一個「人人都拿著話筒」(「拿著」改為「擁有」或許更好),信息隨處可見的自媒體時代,網路信息的泛濫就使得一部分個人或組織由於某種利益,基於「匿名性原理」開始在微博、微信等平臺上散佈假消息、假新聞甚至成為謠言的傳播者和製造者,對公共秩序和利益造成了嚴重損害。加之新意見領袖在網路平臺中得天獨厚的關注度,輿論被一次又一次的推到公共領域,泛起漣漪。例如前不久的「小鳳雅事件」,微博大V陳嵐就藉機利用對農村重男輕女觀唸的刻板印象,傳播假新聞,引發一系列的社會輿論。陳嵐最終反被輿論聲討,真相(被)公之於眾。(舉的例子很新,不錯!)

三.輿論監督工作在新媒體時代有了更加重要的定位。(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讓答案更明晰也更飽滿,很棒)

(一)作為個人,應該積極配合專業媒體及國家的輿論監督工作,樹立新時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具有包容心,不以個人情緒的發泄作為判斷事物的標準、更不能促發網路暴力事件。自媒體時代,在行使自己表達權的同時要注意判斷能力的提高,不信謠傳謠,讓別有用心者有機可乘。(分析的不錯!)

(二)作為專業媒體,應該在加強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將輿論監督工作更好的與民情民意相結合,注意輿論引導的方式方法。對於新興的內容分發平臺例如抖音、快手,要加大內容監管和排查力度,制定合理有效的運行規則,將低俗化內容及時制止與搖籃中。

(三)作為國家、政府機構,要及時對重大輿論事件做出回應,及時調整相應的政策方針,疏導輿論。在輿論監督方面,要對各管理部門分工更加細化,做到輿論工作的公正、公平、公開,保證工作的合理有效進行。

輿論監督工作的合理有效進行是社會維穩的重要指標。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反轉新聞、輿論倒逼的反覆出現都是有其原因的。如何開展輿論監督工作讓這些現象減少甚至不再出現,都是一個無比深刻且重要的時代課題,它需要整個社會不斷努力的去探尋方法。(總結的很好!)

(作者:章魚)

答案點評:1、總體來說是一份完整且不錯的答案,有頭有尾,尤其後面關於「如何做」從個人、媒體和政府機關角度出發進行分析的非常好!2、但需注意答題格式。大段落前最好不要寫「一二三」,顯得很死板,學會巧妙運用過渡段讓你的答案生動起來。3、一些用詞用句還需稍作推敲,不要讓閱卷老師一眼看到漏洞。繼續加油!

綜合打分:18分!

【參考答案】

輿論監督以其強大的輿論壓力在維持社會整體性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主流媒體輿論監督的強勢地位逐漸受到網路等新媒體的挑戰,在一些重大社會事件上不如網路媒體反應迅速、跟進及時甚至集體缺位失聲,而網路媒體在輿論監督中逐漸扮演起重要的角色。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在開創輿論監督新的可能性。

新媒體時代的輿論監督的新特點:1)發酵快2)蔓延快3)掌控難4)畸變強

具體該怎樣進行:

一、加強新媒體的輿論監督與引導能力

1. 確認新媒體的主流媒體定位。把新媒體建設成健康向上、豐富生動的主流媒體是當務之急。新媒體若要成為主流媒體,就要提高網路媒體從業人員的素質,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提高網路輿論的社會公信力,進一步贏得百姓的信任。

2. 發揮網上輿論領袖的作用。活躍在網路論壇上的「版主」們已成為新聞媒體輿論引導的一支生力軍。發揮這些網路「意見領袖」的作用,重視對這些網路「意見領袖」的培養與引導,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加強網路民意的引導。只有認真地瞭解和研判輿情,積極地回應民意,才能引導輿論、化解公共危機、樹立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感,從而進行有效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4. 加強對網上不良信息的處理。腐朽落後的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藉機傳播,會對社會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也會嚴重影響新媒體的健康發展。政府必須嚴厲打擊利用網路製造和傳播虛假信息、造謠惑眾的行為,發揮社會公眾對網路的監督作用,完善對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的工作機制和應對處理機制,利用先進的網路掃描和搜索技術加強對網路信息的監聽和管理,營造一個綠色、安全的網路空間。

二、完善對媒體輿論監督的法律和規則

三、建立網路道德規範體系,規範網民言行,提高受眾媒介素養

四、確立並完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聯動機制,發揮各自優勢,互相監督

【答案點評】

給出的參考答案格式並不完整哈,給大家做思路點撥和參考用。這是一道非常基礎的題目,不用想那麼複雜,直接分析題幹,重點詞有三個:「新媒體環境」/「輿論監督」/「怎樣進行」。所以你說出「輿論監督」是什麼,突出新媒體環境下它呈現出什麼新特點,根據新特性該怎麼進行監督就可以了,類似的題目的答題思路都差不多。上述舉的五篇答案出的問題都比較典型,在此不贅述,大家仔細看答案點評即可(元元學姐)

第3期真題精講作業:

「新聞客觀性是無法做到的,只能強調對於客觀方法的追求,做到新聞客觀就要充分考慮主觀條件」 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作業請於6月30日(本週六)晚24:00前發至solo學長郵箱??:[email protected]

solo學長將會從中精選出5篇作業,在下週三的「真題精講」微信上公佈,且附上詳細評閱,大家可對照自己所寫作業,學習優點,查找不足,共同進步。

難得的訓練機會,趕快發來作業吧!

2019木鐸新傳實務強化班

  • 【實務全程班】5課時新聞消息精講(包括報道策劃、採訪提綱)+5課時新聞評論精講+10次消息批改+10次新聞評論批改,價格899元,目前3人拼團價799元;

  • 【實務批改班】10次消息批改+10次新聞評論批改,價格699元;

shop005.cn/Hm9OyT (二維碼自動識別)

2019考研的同學,因為木鐸考研交流1羣人數已達2000人上限。之後入羣同學請加【2019新聞傳播學考研3羣(羣號:733407388)】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加羣。相關消息,都會在羣內通知。

qm.qq.com/cgi-bin/qm/q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文章來源:真題精講 | 新媒體環境下,該從哪幾個方面談「輿論監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