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資產?

《窮爸爸富爸爸》里說,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東西

說白了:但凡是能幫你賺錢的東西,就是資產(A型資產);尤其是那些「在你睡覺的時候都還在為你賺錢」的賺錢機器,是更牛逼的資產(B型資產)。

其實就是李笑來說的「睡後收入」,「一份時間賣多份

那麼,哪些東西屬於資產,是能帶來「睡後收入」的賺錢機器呢?

軟體:代碼/APP/網站/小程序等

文章:博客/公眾號/付費課程/書籍等

其他媒體:音頻/播客/視頻/短視頻等

這些東西有一個特點:你只需花一份時間和精力創造他們,但卻可以0成本地、成百上千地賣出去。

當然,在傳統意義上:一間以好價錢租出去的房產、一個不斷攀升的股票、一個不斷升職的收藏,一家不需要親子打理的公司/店面,一家低價進入的獨角獸公司,一個可以大規模、低成本生產和銷售的產品,都是相當不錯的資產。

二、如何獲得資產?

很明顯,獲得資產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事實上也應該是這樣:如果是所有人都能獲得的賺錢機器,那還有你什麼事呢?

所以:

你要很有眼光,可以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高價值的東西;

你要很有能力,能創造出別人需要但無法獲得的東西;

你要很有,直接把那個賺錢機器買下來。

三、如果不能獲得資產,那就別做

當我懂得了以上的東西,我發現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什麼資產都沒積累到。

再一次:資產是能幫你賺錢的東西(A型資產),最好是能「在你睡覺的時候」還在為你賺錢的賺錢機器(B型資產)。

那麼,我有哪些資產呢?

A型資產:我的時間(特指能創造價值,賣得出去的時間),我的技能(特指能創造價值,賣得出去的技能)

B型資產:我創造的產品(例如我的文章—雖然現在價值還不夠,沒法讓我賺到錢,但起碼方向是對的)

所以,我的時間和金錢應該用於創造資產,同時應該花錢購買資產

所以,判斷某個時間是否該用,某個錢是否該花,就看你的投入是消費還是投資能賺到錢還是給別人送錢,能獲得「即時反饋的爽」還是「資產」

四、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吃飯的時候,和同事討論「一個企業的員工算不算資產」,得到的結論是:是,也不是。

老闆確實需要員工做事,生產產品,才能賺錢,但員工和企業並非從屬關係

所以,只有「能為公司創造價值」且「價值大於工資」的員工才算是公司/老闆的資產,因為只有這些員工在給老闆掙錢。

得到這個結論後,我的心一涼,由此想到:

1、很多在公司無所事事、不創造價值還厚臉皮地拿工資的人,沒資格做資產;

2、能力強的員工,確實是被老闆剝削了,他是企業的生產資料,是老闆的賺錢工具,不擁有任何產權,所以只能獲得純勞動性收入,一份時間只能賣一份;

3、能被老闆器重,能幫老闆賺錢,做老闆設計的賺錢機器(公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件很好的事,良心好的老闆會給你分錢,甚至邀請你成為高管,一起維護這個賺錢機器,擁有這個賺錢機器的一部分,那個時候,你才算真正擁有了資產。

所以:

打工是不可能永遠打工的

現在打工,是為了積累能力、資本,多獲得資產,最終靠資產性收入就能維持現有生活水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